解放战争中,刘伯承元帅最缺一个什么?
分管作战的副司令。
为什么不任命一个,没有人符合条件吗?
有,但是没任命。
此人就是本文的主角,陈赓。
点出主人公容易,但是个中原因和背后风波,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一、陈赓为什么没当野战军副司令
旅长身上光环极多,作为十位开国大将之一,虽说比不上一将,但是除十帅和一将之外,其余真没有能稳压旅长一头的,包括黄大将。
从129师到中原野战军,刘邓首长麾下有不少资历狂魔。比如副师长徐帅、有大将水平却未授衔的滕代远,大将有力竞争者早年红四方面军军长级巨咖王宏坤、薄老、黄麻元老红四方面代表人之一王树声等等。
最具有话题热度的,自然是陈赓大将。
![]()
近年来,因为有些影视剧的烘托,陈赓大将被军迷朋友们爱称为“旅长”,此称号经过日军认证的极具含金量。这样一位能战之将,综合能力又非常全面,为什么没有开战之初就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副司令员?
有人说中央要把陈赓兵团作为直接指挥的机动部队,这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而且1945年8月成立4纵之时,似乎中央还没有这个考虑,要知道,45年8月双方还有和平谈判的空间,并没有迅速把陈赓纵队弄到陕北的必要。
笔者以为,这与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和4纵的独特地位有关系。
陈赓是晋冀鲁豫诸将中最早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
早在抗战时期,陈赓就开始一并指挥除386旅之外的其他部队一同作战,比如薄一波领导的山西青年决死队第一纵队。陈赓率386旅开辟太岳军区时,决死一纵队正遭受日军和阎锡山部队夹击,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丧良心之事,阎老西没少干。陈赓统一指挥386旅和决死一纵反击,指挥的兵力已达到后来主力纵队的规模。
黎城会议决定整军扩大主力,129师成立了太岳纵队,陈赓那时一身兼三个职务: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太岳军区司令员、兼386旅旅长,麾下兵力包括386旅(4个团兵力)、决死一纵(4个团兵力)、212旅(3个团兵力)。
此地位遍观八路军新四军,可以说绝无仅有。
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和129师都对这支机动兵团寄予厚望,在刘伯承的设计中,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保持下去,晋冀鲁豫边区将继续扩展出一支强大力量,不亚于115师同时发展出山东和晋察冀两大根据地的气象。
陈赓作为太岳的主心骨,其角色与定位越来越清晰,1945年8月,太岳纵队恢复抗战时的机动兵团编制,陈赓继续担任司令员,既是太岳一方之主将,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实力最雄厚之主力纵队的主将,作用非常重要。
设若照此情况发展,在刘邓大军南下之际,陈赓极有可能升任分管作战的野战军副司令员。
但有两个情况掐断了这种可能:
第一,陕甘宁边区遭受严重危机,西北我军很难支撑,必须调兵保卫延安。陈赓所部被定位为战略兵团,一度接受中央直接指挥,作战任务也基本对准胡宗南。陈赓自然无法到野战军当副司令去了。
第二,太岳军区和4纵没有一个合适的人物来顶替陈赓之职。王近山1942年接替陈赓担任386旅旅长之后,崛起速度很快。6纵成立后,因部队成分太行军区的比较多,王近山去担任6纵副司令员,王宏坤离任后王近山接任。
1、2、3、4、6、7等纵各自都需要一个能撑持门户独当一面的大将,舍此再想找一个能力接近陈赓的将领,实在很难。郭天民当时若留在太岳没走,倒是一个可用之才,只不过时也命也,老郭转道去晋察冀,失去了中央战略兵团司令员的上佳之位。
![]()
二、中野时期陈赓的地位无人能及
陈赓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任职经历是,1945年8月开始担任太岳纵队、第4纵队司令员,1947年7月担任陈谢集团书记(实际相当于兵团司令员),至1949年2月升任二野四兵团司令员,至此不再兼任军长。
陈谢集团一贯被视作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正规野战兵团,不管是从专设前委,还是部队实力,以及担负的作战任务来看,都无人可与之比拟。
实际上在1947年7月27日正式组建陈谢集团之前,4纵就屡屡担当独当一面的作战任务。
比如上党战役、临浮战役等。尤其是临浮战役。
严格意义上讲,临汾战役我军只有一个纵队参战战斗,只能算战役而不能算战役,但从这场战役的发展经过来看,既复杂又艰难,陈赓用一个纵队加一个地方旅,对付胡宗南的三个旅,从中挖出并吃掉一个旅,实在是非常高明的超越纵队级别的打法。
临浮战役有这么几个令人瞩目的地方。
第一,狠狠打了胡宗南的脸。
胡宗南一直致力于拿下晋南,也就是陈赓的太岳军区活动的地区。之前派了6个旅的兵力围攻陈赓,但在闻夏、同蒲等战役中接连被陈赓纵队击败。胡宗南不信邪,又加派4个旅(整编30师加整1师第1旅)来打陈赓。
胡宗南命人整理过陈赓的资料,编成油印小册子发给所部军官,对陈赓如此评价:“陈指挥的长期同日军作战,武器比陕北共军好些,善于奔袭,长于进攻,战斗力很强,与其接触必须小心。”
但其各部军官并没有完全当回事,临浮战役第一旅被全歼后,有的团长被俘后竟然误以为对面共军指挥官是徐向前。
这鲜明体现了胡宗南治军和打仗志大才疏、漫不经心的特点。
临浮战役再次狠狠打了胡宗南的脸,其打通晋南、使关中与山西联成一片的企图破灭了。
第二,陈赓集团地位的确立。
刘邓大军东进之后,晋南基本交给陈赓。设若情况发展如刘伯承之预想,其抗战时的一些战略规划,像115师那样分别在晋察冀和山东发展出强大根据地,并不是没有可能,陈赓的能力完全做的到。只不过局势变化太快,刘邓陈谢都要南下,陈赓没有太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聂荣臻式的大发展。但即使这样,陈赓超然于其他所有纵队司令之上,这是无疑的了。
第三,敌我战斗力真正对比。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