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下旬,蒋介石趁我军出击陇海路战役未及休整之际,集中了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余万人,
从徐州和郑州两个方向,形成钳形攻势,企图消灭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陇海路以北的定陶、曹县地区。
这时,定陶及其附近地区我野战军主力只有四个纵队,五万余人,在数量和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
刘、邓长决心以少数兵力钳制徐州方向的各路敌人和郑州方向的另两路敌人,首先集中兵力歼灭敌郑州绥署所属的整编第3师,尔后扩大战果再歼其余之敌。
整3师是蒋介石嫡系部队,装备精良,许多士兵有作战十余年的历史,一向标榜.为"能攻能守"的劲旅。中将师长赵锡田一贯骄横跋扈,不把解放军看在眼里。
![]()
刘、邓首长决定诱敌深入,以野战军主力大踏步后退,而以6纵18旅在兰封东北地区,16旅在杜楼、白茅集地区,17旅在大张集地区,
先后组织运动防御,阻击和迟滞整 3 师的进攻,消耗和疲惫敌人,掩护我军主力集结休整和完成战役准备,并按计划将整3师诱至预定战场。
整3师孤立突出,赵锡田却不知已经中计,反而狂妄地说,解放军已"溃不成军",鼓吹不用两个星期就可以占领鲁西南,把刘伯承"赶上太行山去"。
刘、邓首长见时机已到,指挥主力迅速回师,把整3师包围于大杨湖、天爷庙、大黄集地区。
在刘、邓首长召集的各纵队领研究如何围歼整3师的会议上,大家认为,战役的重点是首先歼灭进入定陶西南大杨湖地区的整3师的精锐第59团;
如果吃掉59团,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整3师覆灭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6纵王近山司令员和杜义德政委,顾不得部队没有休整和补充,俩人都坚决表态,要求承担这一最艰巨的任务。
刘、邓首长表扬了他们勇挑重担的精神,把这一任务交给了6纵。9月3、4日,在友邻纵队割裂敌人和攻击整3师其余部队的有力配合下,6纵集中兵力围攻大杨湖敌59团。
因大杨湖之敌增至四个营,他们依仗飞机、坦克的掩护固守待援,并竭力进行反扑,6纵前两天围攻进展不大。
邓小平政委给王近山司令员打电话说:这一仗打得好,我们就在冀鲁豫站住脚,打不好就背起背包回太行山。
王近山同志深知邓政委话语的份量,他回答:报告首长,我保证把大杨湖的敌人消灭!
5日傍晚,刘伯承司令员和李达参谋长亲自来到6纵指挥所,部署当夜对整3师发起总攻。王近山司令员到离前沿约300米的指挥所指挥作战。
![]()
总攻开始后,16旅、18旅和17旅49团打进大杨湖村,王近山司令员执意要跟一线部队一起进村去,经再三劝阻,他才没有进去。
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把敌人压迫到大杨湖的一个角落。这时部队的子弹快打光了,手榴弹也没有了,敌人还在顽抗、反扑。
王近山司令员下了狠心,组织机关人员和炊事员、饲养员都投入战斗,终于把敌人消灭。友邻2、3、7纵也各歼敌一部。
6日中午,赵锡田率残部突围,被我军全歼于运动中,赵锡田被俘。刘、邓首长又挥军向西,全歼了另一路进犯之敌。
这次定陶战役,毙伤俘敌17000余人。毛主席来电嘉奖,并把定陶战役作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一个范例。
6纵在这一战役中经受了一场打硬仗、恶仗的锻炼和考验,培养了部队连续作战、不怕牺牲、迎着困难上的硬骨头作风,
造就了一批能打硬仗、恶仗的干部,使6纵很快赶上老大哥纵队,成为能够担负艰苦作战任务的部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