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冰桶”之后,最常被问到的依旧是:会遗传吗?
2014 年冰桶挑战让“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第一次大规模出圈。十年过去,门诊里患者家属问得最多的还是那句——
“医生,这病会传给孩子吗?”
今天,我们用一篇文章把遗传概率、检测方法和心理负担一次说清。
![]()
02|先给数字:90% 以上患者与“遗传”二字无关
国际与国内多中心统计均显示:
• 5%–10% 的 ALS 属于“家族性”(fALS),存在明确致病基因突变;
• 其余 90%–95% 为“散发性”(sALS),家族史阴性。
换句话说,每 100 个渐冻症患者里,最多只有 10 个能把病因追溯到家族基因。剩下的 90 个,和遗传基本无缘。
03|那 5%–10% 的家族性 ALS,风险到底怎么算?
遗传模式
主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携带突变,子女有 50% 概率继承该突变。
少数为隐性或 X-连锁,概率更低。
常见致病基因
C9ORF72、SOD1、TARDBP、FUS 四个基因占家族性 ALS 的 70% 左右。
![]()
关键提醒
“携带 ≠ 发病”。研究显示,约 10% 的突变携带者终身不发病。基因只是扣动了“扳机”,环境与生活方式同样决定子弹是否出膛。
04|散发性 ALS 就 100% 不遗传吗?也不绝对
最新全基因组研究发现,11% 的散发患者也能检测到上述致病基因的“新生突变”或低外显突变。
不过,这类突变再传给下一代的概率远低于家族性病例,且多数情况下后代仍属于“风险略高”而非“注定患病”。
05|哪些人建议做基因检测?
✔ 家族中已出现 ≥2 例 ALS
✔ 发病年龄<45 岁
✔ 同时存在额颞叶痴呆(FTD)家族史
![]()
符合以上任何一条,可到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或遗传门诊,做“ALS 基因 panel”或全外显子检测。
若检测结果阴性,基本可解除警报;若阳性,则可启动“预测性随访”——每 6–12 个月评估一次肌电图与临床体征,早发现、早干预。
06|没有家族史,如何降低本就极低的概率?
• 避免长期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杀虫剂
• 戒烟、限酒、保持 BMI 正常
• 避免过度体力消耗与反复头部外伤
• 规律体检,出现持续肉跳、肌无力及时就诊
![]()
07|写给焦虑家属的 3 句话
数字不会说谎——90% 以上的 ALS 不会遗传。
基因不是判决书——即便携带突变,也有不发病或延迟发病的可能。
科学在不断前进——SOD1、C9ORF72 等基因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期。
08|放下心,从一次坦诚的家庭对话开始
如果你仍被“会不会传给孩子”困扰,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全家,约一次遗传门诊,用一份报告把未知变成已知。
当科学照进现实,焦虑才有处安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