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广东省抗癌协会主办,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列腺癌多学科团队承办的第13届华南前列腺癌学术会议,于2025年11月7日至8日在广州举行。会上,广东省癌症中心前列腺癌诊疗质控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广东前列腺癌规范化诊疗与质量控制工作迈入体系化、同质化发展新阶段,为破解区域间诊疗水平差异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质控先行:构建体系化同质化诊疗新格局
专委会成立源于双重现实驱动。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永红主任医师指出,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患者群体持续扩大,不同地区间诊疗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国家层面正大力推动肿瘤诊疗规范化与同质化,建立全省前列腺癌诊疗质控专委会成为当务之急。
名誉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芳坚教授强调,前列腺癌诊疗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推行多学科、规范化、同质化模式。专委会要将这一模式制度化、常态化,确保不同地区患者都能获得统一、高标准的诊疗服务。
如何突破地域限制是关键。副主任委员、珠海市人民医院邓建主任分享了经验:将质控标准下沉基层,常态化开展多学科会诊并定期举办学习班研讨疑难病例,借助互联网实现远程培训与讨论。这一模式打通了基层与头部医院壁垒,为全省推广提供了可复制路径。
![]()
展望未来,专委会将通过系统化培训、督导与评估,持续规范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行为,逐步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华南地区前列腺癌整体诊治能力提升。
技术突破:从精准放疗到个体化治疗新阶段
临床数据显示,前列腺癌防治整体向好。副主任委员、梅州市人民医院陈南辉主任指出,尽管发病率上升,但死亡率增长趋缓,5年生存率已达70%以上,这得益于筛查前移与治疗手段进步。他呼吁将前列腺癌纳入50岁以上男性免费筛查项目。
放疗技术差距正快速缩小。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何立儒主任医师表示,国内众多中心已具备精准放疗硬件条件,但技术掌握需专业培训。专委会将通过举办学习班传播经验,提升广东地区放疗整体水平。
治疗理念已向个体化、精准化深度转型。专委会秘书、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骏主治医师介绍,局灶消融治疗作为新兴技术手段,能更精准杀伤肿瘤组织,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对患者尿控、性功能及生育功能更具保护优势。此外,内分泌、靶向、核素治疗等多维度方案的综合运用,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
科普攻坚:消除认知误区聚焦高危人群
公众认知水平直接关系早诊早治成效。副主任委员、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雷州医院院长李建昌指出,我国前列腺癌筛查覆盖率不足2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针对穿刺活检可能导致肿瘤扩散的担忧,专委会秘书、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振宇主治医师回应:该风险微乎其微。现代穿刺技术设有保护机制,能有效避免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接触,加之前列腺癌本身相对惰性,扩散风险极低。
![]()
李永红主任医师特别提醒,有父亲、兄弟等直系亲属患病史者属高危人群,患病概率显著升高。这类人群应进行基因检测,若存在相关基因突变,需提前启动筛查。
本次大会由刘卓炜教授和周芳坚教授担任主席,何立儒主任医师与李永红主任医师担任执行主席,通过深度研讨与病例比赛,为华南地区前列腺癌诊疗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