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湖北恩施山区的姑娘娄滔,在中央民族大学读完本科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随后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攻古埃及史,这时,一场罕见的疾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2015年暑假,娄滔回家时发现上楼梯时双腿无力,起初以为是疲劳所致,但症状持续加重,从腿抽筋、腰疼到左脚拖沓,经过数月检查和多方诊断,2016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她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
![]()
这是一种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患者肌肉逐渐萎缩,最终全身瘫痪,但思维始终清晰,得知诊断结果后,娄滔做出了两个决定:与男友分手,谢绝同学探视。
她曾向家人表示,不愿成为他人的负担,也希望在朋友记忆中留下自己健康时的样子。
![]()
病情发展迅速,2016年10月,她回到恩施接受保守治疗,那时已需依靠轮椅行动,母校师生为她筹集了超过百万元医疗费,但每月数万元的护理费用仍让这个普通家庭不堪重负,2017年1月,她因脑缺氧陷入昏迷,转入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在病榻上,母亲每天为她朗读历史书籍,据家人统计,她在病中通过这种方式“听”完了六十多本著作,随着病情恶化,她多次向亲人表露身心俱疲的感受。
![]()
2017年10月9日,她在清醒时口述了一份特殊遗嘱:自愿捐献所有可用器官,头部留给医学研究,遗体火化后骨灰撒入江河,不设立墓碑和坟墓。
她曾表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离开时也不愿留下太多痕迹,只盼望父母能好好生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北京大学在她病危期间授予她荣誉系友称号,湖北校友会在校园内捐赠了刻有她名字的纪念椅,为实现器官捐献的愿望,她转至武汉汉阳医院,但因严重感染,器官已不符合捐献标准。
在尝试各种治疗方案未见好转后,2018年1月4日,父母带她回到咸丰老家,次日凌晨,这位29岁的年轻学者永远闭上了眼睛。
![]()
最终,她的器官捐献愿望未能实现,母亲表示,自己将在未来捐献器官,延续女儿的心愿,这个土家族女孩的故事,使公众目光再次聚焦到国内约十万名渐冻症患者群体面临的困境。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娄滔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胸怀,当身体逐渐被疾病禁锢,她的思绪却飞越病痛,关注着医学进步与他人福祉,这份在绝境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辉,或许正是她留给世间最珍贵的礼物。
![]()
了解了娄滔的故事,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看哭了!这才是真正的学霸,病成这样还惦记着把脑子捐给医学研究,想想自己考研失败就怨天尤人,真该学学娄滔的坚韧!”
“老乡一路走好,恩施山区出个北大博士多不容易啊,命运太不公平了,希望当地政府能多关心下她爸妈的晚年生活。”
“说个冷知识:器官捐献必须达到脑死亡标准,但渐冻症患者最后多是呼吸衰竭,其实很难符合捐献条件,娄滔的心愿虽未达成,但推动了很多人签署捐献协议。”
“工作中接触过渐冻症患者,家属真的需要极大勇气,建议国家将呼吸机、咳痰机纳入医保,很多家庭是被医疗设备压垮的。”
“在学校纪念椅上看到过她的名字!导师说她是同届里最有灵气的,如果没生病,现在可能已经在破解古埃及文字了......”
“最破防的是她说‘来过,像没来过’…29岁姑娘活得比多数人通透,什么功名利禄,健康活着陪父母吃饭就是幸福。”
“听说她妈妈后来真的签了器官捐献协议,这种大爱传承太动人了!已联系湖北渐冻症协会,下周去当义工。”
每个平凡生命都可能书写不平凡的故事,你是否也曾被身边普通人的瞬间所打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那些温暖你心灵的片段。
信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