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璀璨,人潮涌动。11月9日晚,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一群身着“碧青绿”的“小海豚”穿梭于观众之间,用温暖的语言、灿烂的微笑与专业的服务,点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的文明之灯。
粤港澳2950名志愿者以“青春合伙人”之名护航十五运会开幕式,其中包括81名港澳志愿者。开幕式场馆及周边赛会志愿者共有2350人,来源于广州地区16所高校28个校区;远端集结点赛会志愿者共有600人,服务于4个贵宾车辆安检点、4个大巴车辆集结点以及2个地铁专线集结点。
![]()
仪式现场,志愿者引导观众参与互动。 通讯员供图
聚焦观演人员需求和运行保障服务需要,这些“小海豚”们在开幕式现场提供咨询引导、现场礼仪、抵离迎送等19项服务,用细致与热忱织就了一张温暖而高效的志愿服务网络,共同传递广州作为东道主的城市温度,擦亮广州“志愿之城”的城市名片。
志愿如炬做开幕盛典的“青春合伙人”
“您好,欢迎来观演,请往这边走,小心脚下。”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志愿者许文博正专注地守候在自己的点位上,为来往的观众指引座位方向。作为一名观众引导志愿者,他不仅需要为观众指引路线、解答疑问,还需要随机应变,结合现场情况作出反应。“通过开幕式前集中开展的培训和演练,我们对各自岗位的服务内容和要求更加清晰,对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互助也有了相应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做了许多次关于特殊情况的推演,比如地面被打湿了应该怎么办、观众发生意外的应急处置流程等等。”
![]()
志愿者齐心协力派发观众服务包。 通讯员供图
当暖场音乐在场内响起时,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志愿者陈海琛正和队友们坚守着奥体中心外场的岗位。“那一刻,内心是自豪的。”他说,“虽然看不到演出,但想到观众正在享受精彩的表演,而这份体验有我们贡献的一份力量,就感到特别幸福。”
志愿者队伍与其他开幕式团队之间的精准协作,是保证开幕式现场平稳运行的关键。开幕式当晚,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志愿者马悦熔与其他几名志愿者一起,引导护送火炬手到达场馆的指定位置。“尽管这项工作流程很简单,但因为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所以我感到压力很大。好在老师、仪式展演团队的导演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对于流程、线路更加清晰,上岗时能更好地各司其职,最终顺利完成任务。”马悦熔说。
![]()
中场志愿者与前来观看开幕式的小朋友击掌。 通讯员供图
据悉,开幕式志愿者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与仪式展演、新闻宣传、远端集结、餐饮保障等多个开幕式团队之间采用了高效协同、无缝衔接的“合伙人”式工作模式,构建了高效率统筹调度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小海豚”们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开幕盛典不可或缺的共建者。“青春合伙人”齐心协力,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安全、有序的开幕式。
百炼成钢做专业服务的“保障合伙人”
为了呈现一场专业、温暖、高效的开幕式志愿服务,“小海豚”们从点滴学起——从各自校内开展的基础培训,到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开展的通用培训,再到开幕式前进入现场的全要素演练,历经数月的反复打磨,让他们对服务规范、应急流程和仪态举止了然于胸。
据了解,10-11月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组织广州地区16所高校28个校区2300余名十五运会开幕式志愿者领队老师、志愿者骨干、一线志愿者开展专项培训,从十五运会开幕式志愿服务总体安排与工作概要、十五运会开幕式志愿服务规范与纪律要求、场馆实地教学、观众志愿服务实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讲授+场馆实训”的全方位培训,为打造一支专业规范的开幕式志愿服务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
仪式现场,志愿者行脱帽礼。 通讯员供图
广州志愿者学院通过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培训管理、强化评估机制等流程,“确保一个不能少”有效开展志愿者通用培训,全面提升志愿者政治素养、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志愿者在服务技能、应急处理、团队协作等方面达到赛会要求。“由一个机构独立承担全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广州志愿者学院属全国首例。” 广州市团校党委书记、广州赛区执委会志愿者部培训督导处处长杨成表示,“我们充分结合广州特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先进经验,打造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赛会志愿者培训‘广州模式’。”
青年为基做城市发展的“共建合伙人”志愿服务,既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张温暖名片。
作为开幕式新闻广电宣传团队的专项志愿者,来自暨南大学的志愿者罗婧旖不仅要做好幕后的媒体保障工作,其自身也是“百名志愿者影像故事共创计划”的参与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能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盛会中来,这种经历非常难忘。”罗婧旖说,“报名参加‘百名志愿者影像故事共创计划’,让我感觉自己也加入了广州的历史叙事,希望能够用镜头留下这些珍贵的回忆。”
作为全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广州用数十年的时间持续擦亮“志愿之城”的亮丽名片,更通过1987年六运会、2001年九运会、2010年亚运会等大型赛事,将城市志愿热情与体育竞技精神深度联结。无数广州青年也在这样的城市氛围熏陶中加入志愿者队伍。
![]()
进入“全运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新彩广州全民志愿行动也应“运”而生。自3月以来,新彩广州全民志愿行动已开展240场活动,城市志愿者们勠力同心,用志愿热情为广州增添“新彩”。
“赛场内的竞赛精彩纷呈,而赛场外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就由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志愿者来塑造。”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新彩广州”全民志愿行动海珠总队队长,吴洁芝从几个月前开始就带领团队成员投身城市志愿服务,他们依托各个城市志愿服务站营造赛事氛围、传播全运精神,“城市志愿者是展现城市温度的‘流动窗口’,希望我们的表现能让观众和游客感受到广州的青春感和烟火气。”
![]()
综合演练期间,志愿者派发观众服务包。 通讯员供图
青年多元化参与全运志愿,正是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最佳注解,而全新上线、分布广州全城的13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和即将启用的25个共建站点亦通过不同的设计风格和颜色识别,体现了广州“和而不同”的城市特质。据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1.8万城市志愿者们将依托城市志愿服务站开展服务,化身广州城市文化的“推介官”,让赛事成为展示城市底蕴的舞台。
三地共融做湾区建设的“同心合伙人”
“这里有湾,湾上有风,风中有你也有我。”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主题歌曲《我们都在这里》的歌词道出了粤港澳三地志愿者倾情服务赛会的热情、温暖与坚守。
据统计,十五运会开幕式共有81名港澳志愿者参与服务,他们发挥青春热情,与这场时代盛会同频共振,绘就大湾区“同心圆”。
“从香港社区的志愿服务走到全运赛场,这是一次难忘的成长!”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香港志愿者肖研馨在开幕式当晚负责看台区的应急机动岗位。她说,大家对志愿服务的热情都很高,都希望能让世界看到大湾区青年昂扬的精神风貌,“我们展现的是广州大学生的风采,也是粤港澳青年团结协作的精神。”
![]()
广州、香港、澳门三地志愿者在“小海豚思政工作坊”同台分享志愿经历和感悟。 通讯员供图
来自暨南大学的香港志愿者林丹蓥在开幕式当天负责港澳嘉宾的联络工作,并辅助港澳嘉宾顺利通过安检。“看到港澳嘉宾与内地同胞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我更加坚信大湾区是一个同心同行的大家庭。”林丹蓥说,“作为港澳青年,我们不仅是盛会的参与者,更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国家级体育盛事,十五运会为粤港澳三地青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鲜活的契机与空间——位于各竞赛场馆的“志愿者之家”,时常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对“小海豚”们来说,这里既是他们休憩、调整状态的场所,也是他们收获归属感、增强凝聚力的心灵港湾。
“参与此次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也是粤港澳三地青年志愿者了解国情、融入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副部长王浩表示,粤港澳三地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促进区域融合、增进青年交流的创新实践,不仅为赛会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有助于探索符合大湾区特色的志愿服务协同发展路径,进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互派培训师资、共享课程资源、协同服务跨境赛事——志愿服务正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心灵的桥梁,成为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的青春纽带。
![]()
开幕式演出结束后,志愿者挥舞荧光棒送别观众。 通讯员供图
青春守护赛场,奉献闪耀全运。开幕式之后,“小海豚”们立刻投入到如火如荼的赛事志愿服务中,为赛事提供专业、细致、周到的志愿服务,积极展示着属于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风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孜文 通讯员穗团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