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线城市该不该放开限购?

0
分享至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5月9日,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购,且购房可申请落户。杭州是江浙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每年有20-30万的人口流入。同日,西安也全面取消了限购,同时支持房企、经纪机构合作建立“以旧换新”购房模式,对房产交易流程开展全链条优化。截至目前,除海南省外,核心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还未全面放开限购。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该不该放开限购?我们认为:

1、从趋势来看,未来一线城市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北京放松了五环外,深圳放松了非核心区,广州放松了120平方米以上户型限购。当前楼市表现疲弱,房地产进入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的阶段,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迅速过热;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避免热点城市房价暴涨,一举两得。

2、从国际经验看,海外典型国家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向本国、全球买家开放,不限购也不限售,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非人为的行政手段。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核心城市楼市不限购,遵循人口流动规律,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3、从当前形势看,从销售、投资等指标看,房地产市场已经超调(参考),显著拖累经济、就业和地方财政,一线城市应该放开限购,带动地产人气,提振市场信心。

短期看,三招可救地产:1)组建住房银行,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2)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3)降息,包括降低二套房存量房贷利率,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中国不会重演日本九十年代,因为我国未来城市化、改善型、城市更新等还有很大空间,但是需要尽快促进软着陆,推出新模式,作为周期之母房地产稳则经济稳。

长期看,以“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如果采取长短相结合措施,有望促进房地产软着陆,为中国经济复苏和就业贡献力量。

正文

1房地产基本面持续低迷,显著拖累经济和就业

5月9日,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购,而且购房可申请落户;同日,西安也全面取消了限购,同时支持房企、经纪机构合作建立“以旧换新”购房模式。截至目前,除海南省外,核心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还未全面放开限购。

除一线城市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全面放开限购,但提振效果不及预期,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持续筑底,已经超调。2021年下半年开始,用时近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放松,但至今市场依然较冷淡,2024年金三银四成色不佳。3月1日至5月16日,38城商品房销售22.9万平,创2012年以来新低,同比-40.3%。

此前全面放开限购的太原、合肥、厦门、苏州、南京、长沙等城市,仅短期市场有一定程度提振,例如:南京2023年9月全面放松限购,10月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8.0%、+28.9%,厦门2023年11月全面放松限购,12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33.5%。可见如今,房地产进入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的阶段,“存量时代”去库存,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迅速过热。长期房地产市场回暖还要看居民的支付能力、市场预期。



我国一线城市目前商品住宅成交量价、库存积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1)销售方面,2024年一线城市“金三银四”并未带来成交明显回暖。2024年初至4月末,北上广深四城商品住宅累计成交176.7、321.8、172.0、74.0亿平,同比下降33.5%、37.9%、39.5%、28.8%,且成交规模是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价格方面,根据我们对链家二手房成交数据长期跟踪,2024年一季度,北上广深四城房价均较2021年二季度下跌超10%,部分楼盘房价下调达30%。

3)库存方面,截至2024年5月10日,北上广深去化周期分别为28.7、8.9、22.9、25.7个月,除上海外三城去化周期处较高水平。



2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是大势所趋

海外国家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向本国、全球买家开放,不限购也不限售,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非人为的行政手段。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核心城市楼市不限购,遵循人口流动规律,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日本购房(包括东京),没有身份限制,不限购,只要年满18岁,有资金就能购买。外国人需要准备身份证、护照、个人信息公证书、印章、宣誓供述书。如果是全款买房,提供身份相关证明材料即可;如果是贷款,要有日本的长期签证及工作纳税状态。

在美国购房,同样没有身份限制,也不限购。联邦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岁,不需要绿卡、特殊类型的签证,任何人都可以在美国购买和拥有房产。如果是现金买主,需要准备有效护照和签证、购房资金证明(国内银行的存款证明)、美国当地银行的账户;如果是贷款买主,还要准备工作证明、工作收入公证、自付款部分的资金证明。

对比海外,我国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购房政策则限制明显较多。如上海,沪籍无房单身人士,且本人和父母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共有不超过2套(含2套),可新购1套住房;非沪籍家庭,一方往前推算63个月中社保/个税正常缴纳60个月,可新购1套。外籍个人(外国人),需提供满1年的在沪劳动合同及相对应个税/社保、满1年工作类居留许可,限购一套住房。

全面放开一线城市限购的意义重大:

1)限购政策本是房地产市场过热时期出台的临时性政策,如今抑制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放开限购,意味着让过紧的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市场状况,接受供需调节,并非激起泡沫与过热的“刺激性措施”。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同时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稳定税收来源,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避免热点城市房价暴涨。

2)放开一线城市限购,带来积极的政策信号,可提振市场整体信心,改善民生,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化解房地产困境的关键在于需求端信心恢复,信心提振才能带动销售回暖。当前我国对住宅市场较冷、购买力较弱区域,包括部分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已经放松限购,但提振效果有限。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楼市,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聚集了相对旺盛的住宅购买力,放开限购,能够满足新市民的合理住房需求,有效提振需求端信心。

3)化解库存,稳房价、稳市场、稳经济。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房主导时代后面临调整分化,要消化此前的高房价、高库存、高杠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事关经济恢复、金融风险,房地产稳,则经济稳。我国一线城市目前成交量价、库存积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但一线城市的住房潜在需求高,对于全国投资置业人群有较强吸引力,全面放开限购带来销售提振,有利于去库存、稳房价、稳市场、恢复经济。

3不仅要全面放开一线,更要修复资产负债表

目前房地产行业面对的并非简单的限购,当前购房还有居民支付问题、预期问题,叠加人口结构问题。在房地产存量时代,库存积压,成交量价回暖需要更多时间和政策激励。要替代旧的“房地产-土地财政-金融”循环,必须引入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扩张带动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整体投资回暖和经济复苏。

回顾日本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陷入的“失去的三十年”,以及美国30年代“大萧条”,辜朝明提出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来解释,凯恩斯则称之为“流动性陷阱”。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总需求,弥补需求严重不足的缺口,进而推动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以及经济复苏。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伯南克提出找到了避免大萧条的办法,就是财政货币的再膨胀,于是有了三轮QE。中国经济也是通过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走出低谷。2020年疫情冲击以来,美国经济仍具有强劲韧性,同样是因为联邦政府通过QE、消费券、企业补贴等,保住了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没让企业和居民买单,而是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化解,所以居民有能力消费,企业有能力投资。

对比借鉴2014-2016年房地产周期,放松限购限贷仅是政策起点,关键一步是恢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信心,这又进一步需要恢复资产负债表,进而带来房地产存量化解和增量需求,从而推动销售和新开工。2014年4月,部分地方开始放松地产限制政策。2014年6月,呼和浩特率先发文全面放开限购,此后各地密集放开限购限贷,此外各地方政策还涉及房贷优惠、购买补贴、落户放宽等。2014年9月底,仅有北上广深和三亚五个城市未放开限购政策。随后,2014-2016年间,大规模推进的新建棚户区改造、棚改货币化安置的过程就是消化库存、优化增量的过程。

当前,关键问题是主体纾困和提振居民购买力,除一线城市限制性政策放松外,还需重点关注地产有关财政和金融工具支持政策的落地和力度,比如发行超长期国债支持新老基建项目、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减税降费、购房补贴等,同时辅以QE降低利率、投放货币。


添加助理领取专属研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连续27个跌停,27万股民遭“闷杀”,实控人套现20亿离场!证监会出手:这家公司及实控人被立案

连续27个跌停,27万股民遭“闷杀”,实控人套现20亿离场!证监会出手:这家公司及实控人被立案

鲁中晨报
2024-06-13 07:35:05
男妇科医生和女患者病房发生关系?大尺度聊天和妻子回应我看傻眼

男妇科医生和女患者病房发生关系?大尺度聊天和妻子回应我看傻眼

听风听你
2024-06-12 21:51:03
黄一山带患罕见病儿子回港,28岁儿子终身坐轮椅,包裹从头到脚

黄一山带患罕见病儿子回港,28岁儿子终身坐轮椅,包裹从头到脚

娱记掌门
2024-06-13 01:09:48
3-0,世界第1大胜,积分榜:日本女排跌至第5,土耳其队反超

3-0,世界第1大胜,积分榜:日本女排跌至第5,土耳其队反超

小马哥谈体育
2024-06-13 21:27:12
乌克兰情报部门负责人:S-500防空系统正在保护俄罗斯刻赤大桥

乌克兰情报部门负责人:S-500防空系统正在保护俄罗斯刻赤大桥

零度Military
2024-06-13 13:15:22
封控后小姐无法挣钱在小区内做生意,结果阳成大白肺,直呼亏大了

封控后小姐无法挣钱在小区内做生意,结果阳成大白肺,直呼亏大了

颤巍巍
2023-01-11 12:34:11
中国男篮公布最新集训名单:郭士强挂帅,广东4人入选、辽宁仅1人

中国男篮公布最新集训名单:郭士强挂帅,广东4人入选、辽宁仅1人

祝晓塬
2024-06-13 20:58:58
演员古天乐,摊上事了!

演员古天乐,摊上事了!

鲁中晨报
2024-06-13 17:19:08
6月13日夜晚,突然传来一个重大消息!又要来大动作吗?

6月13日夜晚,突然传来一个重大消息!又要来大动作吗?

股市皆大事
2024-06-13 18:09:01
可惜没如果?快船记者:若冲出西部的是掘金 那总决赛形势如何?

可惜没如果?快船记者:若冲出西部的是掘金 那总决赛形势如何?

直播吧
2024-06-13 13:53:23
曾经的两个好朋友,已成两敌人,再想买先进装备是没地方可买了

曾经的两个好朋友,已成两敌人,再想买先进装备是没地方可买了

历史与财经
2024-06-12 12:52:02
国内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一次性说清楚

国内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一次性说清楚

39健康网
2024-06-12 22:00:02
我们真的要见证历史了:统一台湾进入倒计时

我们真的要见证历史了:统一台湾进入倒计时

鬼谷子思维
2024-06-07 11:59:05
第一城!长沙,坐实了!

第一城!长沙,坐实了!

城市财经
2024-06-13 12:10:07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古今档案
2024-05-07 13:04:58
罕见省部级高干在中央党报公开表达“不满”:困惑很久,不吐不快

罕见省部级高干在中央党报公开表达“不满”:困惑很久,不吐不快

华人星光
2024-06-07 19:20:09
6月13日,森林北,愤怒发文!

6月13日,森林北,愤怒发文!

元气少女侃娱乐
2024-06-13 13:42:16
玫瑰的故事:大结局!黄亦玫早已是残壁之身,庄国栋为何不嫌弃?

玫瑰的故事:大结局!黄亦玫早已是残壁之身,庄国栋为何不嫌弃?

娱记掌门
2024-06-12 12:35:14
鲁能夏窗首条锋线大鱼火线到位,已发文告别老东家,足协杯首秀

鲁能夏窗首条锋线大鱼火线到位,已发文告别老东家,足协杯首秀

评球论事
2024-06-13 21:58:13
“非夫妻”的男女开房,若只登记1人信息,被警察查房有啥后果?

“非夫妻”的男女开房,若只登记1人信息,被警察查房有啥后果?

105度的世界
2024-06-13 10:32:14
2024-06-13 22:40:49
泽平宏观
泽平宏观
预判经济形势,解读公共政策
1656文章数 1099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再度告急!海口连续仨月住宅入市不足千套!竟有楼盘卖爆!

头条要闻

苏杰生连任印度外长称要解决中印边境问题 中使馆回应

头条要闻

苏杰生连任印度外长称要解决中印边境问题 中使馆回应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科技要闻

小红书员工仅1/5工龄满2年 32岁就不让进了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健康
时尚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比老钱风更火,它才是夏日最高级的风格!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数码要闻

苹果watchOS 11史诗级更新:Apple Watch终于可以自动监测睡眠了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