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邓哲:25岁闪婚33岁袁隆平,相濡以沫57年,82岁一句话让国人泪目

0
分享至

2021年5月22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在湖南长沙停止了跳动。

一个伟大的人去世了。

他并不是什么政治家或者富豪,但他的名字被每一个曾感受过饥饿的中国人所铭记。

他是袁隆平。



在袁老的葬礼上,一个身影格外突出。

她的身边簇拥着很多人,但是仍旧显得孤独和单薄。

她是袁隆平的妻子,邓哲。

她曾在25岁闪婚嫁给33岁的袁隆平,但两人携手半个世纪,如今却永远别离。

他们的故事,是那么浪漫而神秘。



1938年的湖南洪江,一个普通的女孩子诞生了。

彼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刚刚过去,中华民族最黑暗的纪元就到来了。

日寇铁蹄从东北践踏到东南,半壁河山都在战争的烟云中摇摇欲坠。

战争使得饥饿,成为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这不是一个好年代。

幸运的是,相对于普遍的重男轻女思潮,这个女孩子的父母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开明。

他们把女儿的降临视作天赐的宝贝,给予了她自己所能给予的一切。

这个女孩子,就是邓哲。



邓哲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这在吃不饱饭的中国相当难得。

她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虽然不及民国大家,但也是很有成就的。

在家庭的熏陶下,邓哲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童年充满了书籍和学习。

也许是家庭的传承,又或是父母的延续。邓哲很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分和勤勉,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在体育和文艺上都展现出了不俗的才华。

建国之后,邓哲顺利通过高考,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

那一年是什么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

但是那一年之前的1953年,一位男大学生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涯,被分配到这里开始自己三十七年的工作生涯。



他是个年轻精神的小伙子,整天埋头研究,不修边幅。衬衫脏了,就翻过来继续穿;上课没有板擦,直接就用衣服袖子将就。

由于不注意形象,没有女士愿意和他结为伴侣,久而久之,竟然让他成了为数不多的“大龄剩男”。

直到邓哲的到来。

缘分是奇妙的,也许,命运对此早有安排。



踏入大学校园的邓哲,很快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即使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也不罕见。

选专业。

在专业选择的问题上,年轻的她犹豫了。

邓哲书香门第出身,从小就对文艺有着独特的爱好,这一点在她的晚年生活中也有显示。

但是安江农校不是搞文艺的。

考上了大学不能不读,但若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不仅难以学好,自己更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邓哲一度为此纠结。

直到她听到了一句话。

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彼时的中国,被萦绕在贫穷与饥饿之中。

一亩地一年最多打出五百斤稻谷,很多时候往往只有三四百斤的产量。

这种产量,是很难养活这片土地上的耕种者的。在那个时代吃饱饭,真的不容易啊!

粮食可以拯救这个国家千千万万饥饿的民众,拯救这个国家的危亡;同样的,救命的粮食如果把握在了敌人手里,国家就要受人胁迫。

明白这个道理的邓哲,一个人思考了整整一天,然后决定弃文从农,成为一名农业研究者投身国家农业建设。

历史就是这么巧妙。

在相隔几堵墙壁的地方,有一个人同样这么想着。

他姓袁,出生时曾被“万婴之母”林巧稚接生。

林巧稚



相通的思想往往会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他们就这么相遇了。

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

那个年轻的教师,几十年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里程碑的人物,也成为了教科书上的常客。

他的名字,被每一个吃饱饭的中国人牢记;他的伟大,被牢牢篆刻在人类消除饥饿历史的丰碑。

他是袁隆平。



在一个偏远的小地方,两个天生优秀的人自然而然会走到一起。

在两人确定恋爱关系仅一个月后,袁老师主动放下身段,向邓哲求婚了。

这一年是有着确切记载的。

那是1964年,那一年,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

1964的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不久,百废待兴,条件艰苦。

两个普通的科研人员,自然也没有钱办一场足够隆重的婚礼,即使这是人生唯一一次的仪式。



邓哲事后回忆,这场具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只花了五元钱。没有酒席,新娘的婚服是一件旧而整洁的红色运动服,而新郎还穿着一如既往的衬衫。

但是爱情,总是能够弥补物质上的不足的。

对于任何人来说,结婚毕竟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还是要留下一点回忆的。

那就照一张照片吧。



这张黑白照片,就是袁隆平与邓哲当时的结婚照。

两个人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称谓上的改变了。

婚后,邓哲一直称呼袁隆平为“袁先生”,而袁隆平则称呼她为“邓则”。

这种称呼在外人面前又有所不同了。向别人介绍邓则时,袁隆平总是称呼她为“贤内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辛世文曾谈到过袁隆平对于妻子不同寻常的称呼。

那次见面,两家人相互拜会。

辛世文介绍妻子“这是我的太太”,袁隆平回应道“这是我的贤内助”。

辛太太听了很羡慕,对辛教授说:“以后不能叫太太啊,要叫贤内助,贤内助比太太好听。”

这个与众不同的称呼中,包含的,是袁隆平对妻子满满的爱意。



作为农业科研人员,谈情说爱的时间总是宝贵的,工作才是生活中不变的日常。

粮食一直是农业作物的核心,但是作为我国两大主食之一的水稻,在亩产领域却始终得不到有效突破。

直到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等各类杂交物种不断面世,杂交学说享誉国内外。

但这一学说在水稻这却碰壁了。

人们第一次发现,这种古老的,养活了大半个中华大地的粮食作物,居然是罕见的自花传粉,雌雄同体植株。

这意味着这一物种,几乎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杂交育种了。

但是事无绝对,这件事仍然留有一线生机。



水稻虽然是雌雄同体的自花传粉植物,但是同一植株上仍保有雄雌之分。只要能够通过人工手段剪除稻花中的雄蕊,再配合另一株剪去雌蕊的稻花进行杂交。

杂交水稻育种仍然有实现的可能。

1960年,袁隆平在田间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他按照上述理论进行操作,试图实现大规模杂交水稻育种。

但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实验失败了。

成功这扇窗户的最后一丝缝隙,终于被关紧了。



袁隆平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研人士做了一个决定。

他们选择用手,去重新扳开被老天关上的门和窗户。

天不佑人,但努力始终会带来收获的。

1964年,袁隆平在经过长达四年时间的寻找后,终于凑齐了两株互相匹配的雌雄蕊稻花。

这就是后来改变中国,乃至于改变世界的所有杂交水稻的起源。

希望终于露出了曙光,但距离完全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理论上走通的路,距离现实之间还有着不小距离。



那段时间为了研究,袁隆平长期离家,不是在去往各地开会的路上,就是一门心思埋头在实验室里开展工作。

照顾老人和孩子的任务,全都托付给了邓哲。

在一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一个女人半独立的拉扯着一大家子,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但是邓哲没有抱怨,默默地充当着贤内助的角色。



“我自己是学农的,知道搞农业科研,季节性强,只能抢时间,一点也马虎不得。”
“你不陪伴水稻,它就不给你成果。”
“ 所以,我特别理解他。看到他一门心思放在杂交水稻研究上,我就下决心把家庭责任挑起来,让他安心做研究。”

这段邓哲的原话中,透出的,是一个女人的伟大。

杂交水稻的成功,离不开这个女人的伟大。

道路很难走,但好在最终走完了。

1975年,杂交水稻育种成功。

此时距离最开始发现两株雌雄蕊稻花,已经过去了十一年。

祖先们几千年的努力被浓缩在了短短的十年当中。



十年时间,独立创造出一种新的作物品种。

这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杂交水稻广泛种植在中华大地的各个地方。原来不足五百斤的亩产量,一瞬间翻了一番,突破了每亩地一千斤的世纪大关。

中国人的饭碗,被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了。

中国由此而改变,世界由此而改变。

几十年后的袁隆平早已是功成名就的袁老了。他背负着数不清的头衔与奖项,每一项都可以让普通人一跃到这世间金字塔的顶峰。

但是,袁老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永远离不开邓哲的身影。



“没有贤内助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我的禾下乘凉梦。”

2021年,82岁的袁隆平与世长辞。

举国同哀,但最悲痛的人还是邓哲。

面对无数国人的安慰,邓哲流着泪说了一句话:

“那个宠了我一辈子的人,永远的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吃鱼思故渊
2024-05-16 21:48:21
热搜上毁三观的“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新型羞耻,害惨中国年轻人

热搜上毁三观的“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新型羞耻,害惨中国年轻人

小椰子专栏
2024-06-14 13:02:51
坚决打赢金融保卫战用国家手段从重从严从快制止做空确保金融安全

坚决打赢金融保卫战用国家手段从重从严从快制止做空确保金融安全

开心体育站
2024-06-14 06:22:15
鲁媒:泰山与海港的积分差距就是外援成色差距的直观显现

鲁媒:泰山与海港的积分差距就是外援成色差距的直观显现

懂球帝
2024-06-15 06:26:55
女模特私密视频意外泄露遭疯狂传播,本人崩溃痛哭,恳求不要观看

女模特私密视频意外泄露遭疯狂传播,本人崩溃痛哭,恳求不要观看

吃鱼思故渊
2024-05-17 22:00:37
山西男科医院,割包皮真实案例,患者李明病床上忧心忡忡

山西男科医院,割包皮真实案例,患者李明病床上忧心忡忡

马尔科故事会
2024-06-12 17:24:28
中超巨大争议!海港13分钟2次获益,津门虎点球被吹,主裁遭炮轰

中超巨大争议!海港13分钟2次获益,津门虎点球被吹,主裁遭炮轰

奥拜尔
2024-06-14 20:29:38
整乐了!记者问欧文还会打多久 随后解释:也问过32岁的詹姆斯

整乐了!记者问欧文还会打多久 随后解释:也问过32岁的詹姆斯

直播吧
2024-06-14 09:26:23
回顾:女子相亲不化妆,完全素颜,男子一眼心动,网友:眼光毒辣

回顾:女子相亲不化妆,完全素颜,男子一眼心动,网友:眼光毒辣

夫妻谈资局
2024-06-14 19:17:56
汪小菲此举是在挑战大S的底线!最近太久没被告,要上房揭瓦了!

汪小菲此举是在挑战大S的底线!最近太久没被告,要上房揭瓦了!

娱记掌门
2024-06-15 04:47:47
孙女1岁了?王健林笑了,王思聪默认了

孙女1岁了?王健林笑了,王思聪默认了

帅真商业
2024-06-14 20:25:38
哈佛要找她聊一聊,浙大按规定办事,姜萍的横空出世打了谁的脸?

哈佛要找她聊一聊,浙大按规定办事,姜萍的横空出世打了谁的脸?

小怪吃美食
2024-06-14 22:09:16
博主吐槽核污水热度变得几乎没有:明年怕是没人记得这事了

博主吐槽核污水热度变得几乎没有:明年怕是没人记得这事了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4-06-14 19:25:23
难怪咸丰帝31岁暴毙,你看他逃往热河干了啥?每天都做4件致命事

难怪咸丰帝31岁暴毙,你看他逃往热河干了啥?每天都做4件致命事

百年历史老号
2024-06-14 01:27:29
遵义会议王稼祥投下关键一票,晚年恳请安排工作,毛主席作何回复

遵义会议王稼祥投下关键一票,晚年恳请安排工作,毛主席作何回复

百年历史老号
2024-06-13 18:17:26
回顾:婚礼现场,新娘凭高颜值成焦点,网友:彩礼一定花了不少钱

回顾:婚礼现场,新娘凭高颜值成焦点,网友:彩礼一定花了不少钱

雅清故事汇
2024-06-13 18:13:09
曝《庆余年3》开拍!胡军出演四顾剑和儿子再相聚?叶灵儿再换角

曝《庆余年3》开拍!胡军出演四顾剑和儿子再相聚?叶灵儿再换角

娱记掌门
2024-06-14 21:21:48
刘亦菲《玫瑰的故事》爆火,瑞幸坐不住了!

刘亦菲《玫瑰的故事》爆火,瑞幸坐不住了!

品牌营销官
2024-06-14 19:29:40
樊小慧不忍了!甩出三姐开房截图,打脸前夫说谎蹭流量直播带货!

樊小慧不忍了!甩出三姐开房截图,打脸前夫说谎蹭流量直播带货!

娱记掌门
2024-06-14 23:47:09
真主党二号人物被击毙?以色列发动18年来最大打击

真主党二号人物被击毙?以色列发动18年来最大打击

项鹏飞
2024-06-14 14:53:40
2024-06-15 06:52:49
紫星薇辰
紫星薇辰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
334文章数 4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欧洲杯-维尔茨斩首球哈弗茨破门 德国5-1苏格兰

头条要闻

欧洲杯-维尔茨斩首球哈弗茨破门 德国5-1苏格兰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亲子
健康
房产

教育要闻

新加坡门将呼吁球迷停止转账“收到不属于我的钱,就必须捐出去”

老佛爷的左膀右臂离职,候选名单中谁当家的胜算最高?

亲子要闻

自闭症儿童主动语言教导十大误区10:强迫孩子动机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