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地产股全线暴涨,离开地产的人可以考虑回来了,急着卖房的再等等

0
分享至

昨天,地产股全线暴涨,世茂集团最高涨幅达到72%,万科涨停,很多人说是因为成都解限购导致地产预期拉升。离开地产的那波人可以考虑回来了,疯传五一后有大利好!团长劝急着卖房子的房东们再等等,别着急把房子卖出去...

4月30日 星期二

天气

小雨转晴 10~19℃

限行

限行尾号:不限行

专车免费接送,专家指导买房

昨天,地产股全线暴涨

昨天,地产股全线暴涨,世茂集团最高涨幅达到72%,万科涨停,很多人说是因为成都解限购导致地产预期拉升。


其实并非如此,但凭成都一个城市,根本没这么大的能量,这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包括前几天的央行对买债的说明,以及接下来的430大会。

具体我会放在下半部分探讨。


成都解除限购

现在我们先从成都开始聊聊接下来楼市的走向。

其实很多人对成都过度解读了。

成都放开限购是情理之中,因为今年第一季度,成都楼市很差劲,基本延续了去年年底的量价齐跌。

房子不好卖,这时候还要限购干什么呢?

其实坚持到现在才放开限购,已经算是晚于预期了,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是:

绝经了,才想起来要取环。

当然成都的回调,并不代表城市价值出现问题,而是周期性价值回归。

也就是涨得太多了,需要停下来调整,等价格回归到价值位,才能重启下一波行情。

对成都熟悉的购房者都知道,疫情三年,包括去年,全国大规模回调,只有成都在逆势上涨,那时候还有人说成都是房价不败的神话。

但事实上,任何城市都必须让位于周期,成都、杭州、武汉是这样,北上广深也是这样。

成都全面解除限购,一方面,会促使大量郊区房屋抛售,从而置换核心区资产,这是投资客最佳的换手机会。

另一方面,会刺激周边富人阶层腾挪资产的动力,被虹吸的城市将放大二手房库存,对房价造成的一定的下行压力。

所以整体来说,会对郊区房价、周边城市,甚至整个西部房价造成利空。

但我认为,即使成都核心区放开限购,引活水进来也不具备继续上涨的动力。

一来成都有20多万的二手房库存,核心板块的库存也不小,足以吞噬新增住房需求。二来参考同等能级的南京、苏州、武汉,在全面放开限购后,并未出现大的起色,成都很难成为特例。

归根结底,在于当下普遍对房价的预期还未提升。即使是刚需,大多数也在观望。

按照高层的理解,放开限制放低门槛,就会有人买房,但实际上,经过40多年房地产金融属性的洗礼,绝大多数人只会考虑在房价上涨的时候才会买房。

两者之间具有强烈的认知差。

所以目前带动楼市整体预期回暖的,可能只有一个逻辑:

放开一线城市限购,配合货币支撑,再创造一轮房价上涨的牛市。一线上涨,预期就会来到二线,迫使更多人买涨。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一线还是非常保守,我认为决策层对此存在一定的争议。

到底是由工业、进出口带动楼市回暖,实现经济复苏,还是直接拉动楼市消费,带动经济复苏。

前者的优点是,良性健康,缺点是速度较慢。后者是副作用较大,但速度够快。

事实上,从近一年来的操作看,前者的偏向性更大一些。而楼市,更趋向于保守治疗,你会发现,大多数楼市政策刺激都慢了一拍,而非像过去几轮周期,第一时间全面放开刺激楼市。

但进入四月,有一个事情出现了变故。那就是很多人发现水电燃气费大涨,重庆力度最猛,也因此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这引发了一个思考——

对于工业、进出口能力较强的城市来说,他们可以用第一种路径,经济自我修复然后带动楼市回归,但对于没有工业和进出口能力的城市,他们该怎么办?

只能靠水电燃气费上涨或者罚款,这种损伤居民幸福感和营商环境的方式,自救么?

事实上,全国600多个城市,90%的城市对房地产依然处于高度依赖状态,即使由头部城市定向帮扶,做列车头,也很难带动长期生锈的齿轮。

如果这些列车厢带不动,那么自然所在城市的居民也没有更好的收入来源,内需消费也无从谈起。

所以我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行业论坛,谈到这个话题时,大家都沉默了。

如果我们是日本、澳洲、韩国,甚至是美国的人口基数,单吃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等资源,就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序列,搞不准能达到沙特阿拉伯的人均收入水平。

但这些资源被15亿人口一平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所以,国外的经验我们很难借鉴,也根本无法借鉴。

接下来唯一的方式,就是充分城市群化,促进大量农村、县城、小城市人口流入到大城市,集中发展,同时缩减对底子较差的地方投资,实现真正的开源节流。

具体的方式,绝不是强制迁移人口这种愚蠢的方法,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大城市更多的赚钱机遇、幸福感以及归属感。

所以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从去年开始,高层毅然决然,投入天量资金,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保障性商品房。

毕竟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要远比投资一个小城市,综合收益高多了。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前段时间,央行决定下场买国债。

这意味着货币大放水的时代才真正来临了,当然对此央行特地解释,说这不是QE。


但懂经济学的人明白,说一千道一万,本质上就是QE。

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不是QE,或者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甚至有些谈虎色变的感觉?

其实就是为了在大量注入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约束财政,遵守纪律,同时给市场一个买债的合理性。

如果央行下场买国债的事敲定,那么理论上就可以持续印钱,灌水入市了,楼市有了强大的货币支撑。

唯一的掣肘可能就是国际汇率问题。而下半年,美联储大概率会转降息,两国货币政策顺周期,一个全球性的QE时代来临。

而为什么地产股最近大涨呢?

其实就是在央行下场买债,超强货币预期的基础上,对4.30政治局会议,可能进行新一轮楼市刺激的对赌。


简单来说,就是货币政策有了,现在就差一线城市带头领涨了,成都这种新一线城市放开,给了接下来向上传导的可能性。而深圳近期也传出将在适当时机对限购政策做出优化调整。

接下来就看北京和上海,怎么表态了。如果放开,楼市再一次具备上行动力,如果继续保守,那么现在的一切都是小作文,看看就好。


离开地产的那波人可以考虑回来了


以上图片未经考证,但是这几天开始疯传,叠加地产股大涨和成都全面解除限购,不免让人想入非非!

就连同整日唱衰中国楼市的境外机构,近期也罕见的看多中国房地产,你说奇不奇怪?


这一轮地产周期已经下行了有三年左右了,实在是又长又臭,大量的地产人,据说有几十上百万人都离开了地产行业,如果地产真如预判所说,是不是很多地产人将会回归?

回归的时间和周期可以看看这张图,预测24-25年楼市筑底,25年中旬开始上扬进入下一个牛市周期,这个预测图在网上也很火,因为他不是没来由的,而是参考了美国楼市的走势曲线!


你觉得中国房地产还会有下一个上行周期吗?不过大量的机构和市场目前在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些共识:

1、明确看多2025年中国房地产。

2、预计2024年房地产销量和价格降幅会收窄,2025年房地产会逐步复苏。

3、预计中国眼下的房地产问题会在未来两年内缓解。预计到 2025 年 6 月,中国房地产价格和新开工量将趋于稳定。


再等等,别着急把房子卖出去!

最近,消息真的挺多的,大消息小消息都有。

今年,大基建开始了,基本是奠定了今年水流的方向了。

深圳首批新项目建设也合计开工了205个,保障房项目也开工建设了。

陕西省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109个项目总投资1067.29亿元

安徽省460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4896.3亿

总之,给我的感觉就是各地开始活跃起来了,积极把钱从银行里往外掏。

另外,市场还有各种小消息:

比如广州三套房可以首付3成,按首套利率算。

深圳要取消指导价展示,要增值税5改2。

去年不是存款多,大家躺平不消费,M2增速多,钱在金融机构空转不出来吗。

那现在就是慢慢放出来呗,反正钱又不会消失,只是看怎么刺激大家拿出来消费而已。

另外针对住房租赁有什么担保债券、各种融资渠道、还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也支持社会资金投入。

看来租赁住房市场上也开始大有可为了。

频繁的动作,都在预示同一件事:

2024年将是房地产非常重要的一年,很多纸面上的政策,要开始落地了。

你准备好了吗?

要开始让水流向市场了。

之前有一些小道消息,说要提供1万亿去支持三大工程(城中村、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而且时间很急,11月底前落地。

从10月份开始,高层就开始发出明确信号:

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1月的多次表态,也是针对三大工程出发的。

当前经济恢复比较慢,短时间要拉升经济,关键时刻还得是大家长去花钱。

钱从哪里来?

大概率还是那几个渠道:专项债、财政补贴、市场资金、抵押补充贷款(PSL)。

水很有可能从这几个方向流出来。

除此之外,肯定还有一些搭配的手段。

大家也都知道M2增速很猛,可惜大家伙还在存钱不花钱,怎么办?

前段时间不是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布存款利率调整,下调幅度从10个基点到40个基点不等。


部分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已经跌破2%,其实就是鼓励大家去消费、去投资。

而且银行的收益一部分是来自于利息差,现在中小银行贷款利息也在降低,如果存款利息不降低,那利润空间就窄了。

何况现在银行也不那么差钱了,大把的货币都堆在银行里出不去,银行压力也很大。

最近想必很多人都收到各种贷款电话,利息低至2点几3点几的产品很多。

今年我估计还会继续降准,让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再释放一波资金出来。

加上春节周期的影响,加速促进大家消费。

总之,数据越不好看,招数就越多。

不用考虑短期楼市的变化,而是站在长期6个月甚至1-2年时间,过去3年淤积的水一定要放出去,关键是放出来的方式和时间周期。

目前我们内部的利空其实出得差不多了,开发商的雷爆得差不多,地方也有一些解决方案,化债的方案也明确了。

房价也从高位开始回落,现在很多城市房价基本回到3-4年前。

利空出尽,政策入场,新一轮的周期自然也会重新开启了。

这不,开年的各种消息,实际上就是去年喊口号的延续,开始有细则了!

我去年一直说的不管是基建、保障房建设、国债、城中村改造哪种都好,目的都很清楚,就是水流找到方向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2024年的经济和房地产。

给大家一句忠告:从来不是房价涨了,而是货币又贬值了。

只要货币大放水,房子就会涨。

没有说水流出来了,地还是干的道理。

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

如果明年温和通胀来临,你手头上的房子能不能成为接水的盆子,还在下跌的房子,有没有机会重新反弹,你是不是确定要卖掉?

如果你正准备买房的话,你又是不是能判断房产的价值和上车的机会?

现在最怕的除了买错,就是踏空行情和周期。

你要是刚好有以上的困扰,可以扫码加我微信,我会有一场闭门直播,就是和大家聊聊当前的环境和政策,普通人真的还要赶紧卖房吗?

接下来温和通胀,所有房子都涨价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等房价回暖再卖?

嫩韭菜还有,供应在急速减少,对好房子改善的需求一直都在。

这3点,至少让中国房地产还有10-15年的繁荣周期。

楼市一低迷,大家就开始陷入悲观情绪,看什么好像都有道理。

但我想说点客观的。

人口减少了,韭菜没有了?

实际上,这几年的出生率减少,影响的是30年以后的供需市场。

我们2012-2021年10年时间每年的高考人数都在900-10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的应届生都不会低于900万。


这些应届生受过良好教育,等他们出来社会,就会有新的购买需求。

都要吃饭睡觉打豆豆,就算不买房,也得有住房需求,不买商品房,也得买个保障房吧。

保障房安家后,再过10来年,也想置换一下吧。

那你想买房换房,真那么容易吗?

并没有。

大感冒这3年,开发商日子不好过,拿地的数量就开始减少了。

——2021年300城规划建设9亿㎡,同比2020年下降-23%;

——2022年300城规划建设6.1亿㎡,同比2021年下降-32%;

——截至2023年7月,拿地金额750亿元、拿地面积500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跌35%和21%。


这些数据能说明,开发商日子不好过,出清房企的同时,代价就是2024年以后的新房供应量会持续走低。

大家别看去年新房二手房不好卖,那是情绪低迷导致的。

一旦经济好转,情绪好转,购买力全出来了,那时候可能发现房子不够了。

之前南京、合肥、杭州、深圳万人摇号的场景应该还历历在目吧。

行情不好,不拿地,等到行情一好,房子不够卖,又来抢房推动楼市火热。

这种场景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了。

楼市,真的很受情绪、政策、经济的影响。

但越是这时候大家越要保持理性的思考。

房价能不能涨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2个:

1、通胀

2、供需

只要放水,没什么逻辑,房价就是会涨。

其次就是供需,这也是经济学原理,但供需不要看总量,要看结构性的供需。

全国来看,房子已经过剩,但大家心里多少有点数:

老家的房子,真的很多人稀罕,或者回去住吗?

多数人都是出来打工,一年回去住个10来天,一旦以后大城市大力推动保障房建设,5折也能在大城市有套房,普通人更不想回去了。

所以看供需,要看哪里人多、地少、房子少。

你跑到鹤岗,那房子比人还多,怎么涨。

而且未来依然有2亿年轻人,他们会用脚投票去到一些有产业,能找到高薪工作的地方,这样的城市依然有足够强的动力。

这些道理,其实看过我公众号文章的很多人都明白,但多数人是很容易被情绪裹挟的。

人会因为短期的悲观而放大对长期走势的预判。

普通人是很容易短视的,比如短期被裁员,那我就开始节省支出,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

但一味节省支出,就能找到工作?

答案也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投资自己,提升专业能力。

而不是做等着企业收益好转,你能重新就业。

但很多人不明白,认为失业就是大环境不好,可是环境这玩意儿,打又打不败,最后只能加入。

之前很多人问我,老师,大放水通胀怎么办。

我说打不赢就加入。

近期我和业内很多朋友聊天,我发现大家都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最困难的时候,要过去了。

今年利空出尽,但招数仍有保留,叠加市场的滞后性,明年的楼市和经济,一定会现在要强。

而要不要做好准备,就看大家的了。

最近看似没有太猛的救市大招,但实际上点状式的线索很多。

就像蜘蛛织网,一点一点往外吐丝,但最后其实就是一张网。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大家反而要积极补充信息差,因为信息是我们做出判断的第一步。

更关键的是要读懂这些政策和信息的背后的含义,还有一些微观市场的变化,因为大部分普通人是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市场上跑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身上突然有这6种异常表现,大概率是恶性肿瘤上身了

身上突然有这6种异常表现,大概率是恶性肿瘤上身了

流逝的沙
2024-05-17 10:25:13
冲破8000票!王曼昱奥运票数创新高,陈梦倒数仅零头,孙颖莎

冲破8000票!王曼昱奥运票数创新高,陈梦倒数仅零头,孙颖莎

刺头体育
2024-05-17 12:31:50
杀疯了!后院失火了!大S竟将亲妈黄春梅告上法庭?太令人咂舌!

杀疯了!后院失火了!大S竟将亲妈黄春梅告上法庭?太令人咂舌!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5-17 13:03:40
现实证明,四大天王中“最不起眼”的黎明,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现实证明,四大天王中“最不起眼”的黎明,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大胖说科普
2024-05-15 11:27:43
贵州24岁女网红跳楼,因为无法接受男友身份,她走上了绝路

贵州24岁女网红跳楼,因为无法接受男友身份,她走上了绝路

纸鸢奇谭
2024-05-14 16:17:39
华为突然官宣:5月17日,新机正式发售,设计独特,配置强悍!

华为突然官宣:5月17日,新机正式发售,设计独特,配置强悍!

奇奇怪怪的冒险
2024-05-17 13:17:30
3换1,沈梓捷下家或敲定,郭艾伦重披战袍,辽篮夺冠奖金曝光

3换1,沈梓捷下家或敲定,郭艾伦重披战袍,辽篮夺冠奖金曝光

东球弟
2024-05-17 09:36:18
戛纳这一天,巩俐的“水桶腰,大象腿”,是对内娱畸形审美的反击

戛纳这一天,巩俐的“水桶腰,大象腿”,是对内娱畸形审美的反击

糊咖娱乐
2024-05-15 17:26:32
“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入狱6年后重返社会,父亲拒见企业不要

“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入狱6年后重返社会,父亲拒见企业不要

我是兰兰
2024-05-17 17:05:32
真作死!重庆一男子公园练习“卡脖子”技术,大动脉断裂血喷一地

真作死!重庆一男子公园练习“卡脖子”技术,大动脉断裂血喷一地

兰子记
2024-05-16 23:08:55
5岁被抛弃,收养爱德华兹多年,成名的华子如何报答教练霍兰德?

5岁被抛弃,收养爱德华兹多年,成名的华子如何报答教练霍兰德?

东球弟
2024-05-17 10:57:24
人民日报翻车?赞扬挂科14门大学生考研成功,结果被扒是靠拼爹逆袭

人民日报翻车?赞扬挂科14门大学生考研成功,结果被扒是靠拼爹逆袭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5-15 15:45:16
郭富城回应第三胎生儿子传闻,自曝欣赏方媛:边工作边做饭照顾我

郭富城回应第三胎生儿子传闻,自曝欣赏方媛:边工作边做饭照顾我

柠檬有娱乐
2024-05-17 10:19:47
罗马诺:图赫尔准备在离任后就开始新工作,他想回到英超

罗马诺:图赫尔准备在离任后就开始新工作,他想回到英超

懂球帝
2024-05-17 19:18:13
王小洪会见韩国警察厅厅长尹熙根

王小洪会见韩国警察厅厅长尹熙根

新华社
2024-05-16 20:44:10
大反转!大砍订单后,美国芯片企业欲重返中国市场,却遇更严审查

大反转!大砍订单后,美国芯片企业欲重返中国市场,却遇更严审查

说故事的阿袭
2024-05-17 12:49:07
蔚来抄不会小米作业

蔚来抄不会小米作业

科技新知
2024-05-16 18:35:26
中国所持美国债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

中国所持美国债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

参考消息
2024-05-16 20:45:13
“低空经济” 第一妖王大爆发,严重低估+主力抢筹超百亿,有望4倍飙升

“低空经济” 第一妖王大爆发,严重低估+主力抢筹超百亿,有望4倍飙升

蓝色海边
2024-05-17 18:28:48
A股最全退市及ST预警,涉及456家公司,一定要远离,谨防踩雷!

A股最全退市及ST预警,涉及456家公司,一定要远离,谨防踩雷!

股海风云大作手
2024-05-17 07:10:45
2024-05-17 20:30:44
洛阳微攻略
洛阳微攻略
洛阳吃喝玩乐,尽在微攻略。
1034文章数 27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19.1亿,三亚挂出超级教育+宅地!要建国际学校,这个板块价值又要涨!

头条要闻

普京:我第一次来哈尔滨 这座城市令人印象深刻

头条要闻

普京:我第一次来哈尔滨 这座城市令人印象深刻

体育要闻

生命最后一年,他决定完成自己的“遗愿清单”

娱乐要闻

《庆余年2》首播口碑出炉!有好有坏

财经要闻

重磅!楼市王炸来了 官方详解保交房新政

科技要闻

京东拼增长,大力出奇迹

汽车要闻

内饰与配置全新升级 全新途观L PRO将于5月30日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亲子
艺术
游戏

在中国,到底哪些人在吃“伟哥”?

本地新闻

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线上启动仪式

亲子要闻

当妈妈陷入容貌焦虑,2岁半萌娃给出高情商发言:听完瞬间不内耗了!

艺术要闻

真诚度101%,35岁的诚品画廊为什么选择北京?

将手游变成“单机”,这款游戏确实有底气喊出不逼氪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