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山铁打——赖少其黄山图研究展)
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是山水画的天然范本。赖少其自署“黄山客”,曾数十次登临、游居黄山写生创作,以笔墨为黄山立传,而黄山则成就了他的艺术风范。
2025年适逢赖少其诞辰110周年,合肥市文化馆(赖少其艺术馆)精心策划“江山铁打——赖少其黄山图研究展”,5-12月在赖少其艺术馆展出。展览深入系统梳理赖少其黄山题材中国画、版画、书法、篆刻、诗词等作品和文献史料,反映赖少其黄山题材艺术实践中对传统文脉的继承、笔墨语言的革新、意象境界的升华和人格精神的投射,突出他为推动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进而探讨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之路。展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与古为徒悟画理
新安画派、黄山画派是明末清初以黄山为主要创作对象的山水画流派。
赖少其“师古而不泥古”,他回溯宋元绘画及新安画派、黄山画派等古人的笔墨与精神。他潜心研习新安画派焦笔枯墨技法,临习古代名家墨迹数十件,对古人作品心摹手追,使其黄山画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文脉之中,独创新格,成为20世纪有重要影响的山水画大家。

赖少其 临垢道人《山村泊渔船》 纸本水墨81cm×42cm
1964年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焦墨渴笔写江山
20世纪50年代起,赖少其曾数十次走进黄山纪游写生,短则数日,长则多月,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以版画的刀刻力度、水墨的淋漓意境、书法的线条骨力、金石的雄浑朴拙、诗文的豪迈气韵重构黄山风骨,并将革命战士的坚韧精神与艺术家的浪漫豪情熔铸于黄山图景。他突破传统山水画程式,锤炼出“笔墨顽如铁,金石掷有声”的独特笔墨形式语言,笔下熔铸出河山如铁打般的视觉震撼与精神象征,开辟了黄山艺术表现的新境界。

赖少其、张弘、师松龄合作 黄山后海 套色木刻 纸本152cm×90cm
1960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赖少其 凭吊 纸本27cm×73cm
1980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黄山烟云入梦来
丙寅(1986)年,赖少其七十归故里,定居广州。改革开放岭南的日新月异、西方现代艺术的层出不穷,加之赖少其早年西画的求学经历,共同激发了他对艺术创新的思考与激情,赖少其决定“丙寅变法”。
“老夫归故里,日日梦黄山;梦中写来苦,笔笔汗湿衫。”赖少其虽身居南粤,却始终对黄山魂牵梦萦。此时,他笔下的黄山不仅是眼中之景,更是心中之境,已然超越了地理景观的局限,将黄山记忆融汇成超现实的时空交叠,成为融合现实与梦境的心象图式。

赖少其 百丈泉 纸本设色82cm×76cm
1992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赖少其 百丈泉 纸本设色82cm×76cm
1992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铁笔丹心气浩然
赖少其将版画和书法篆刻的“铁笔”之力注入山水画创作,强化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将其革命文艺战士的人格力量物化为山水的筋骨,作品呈现出“朴、拙、厚、重”的苍茫壮阔之美。赖少其常在画上题“天地正气”“一片丹心在人间”等词句,与画中山水的雄浑气魄形成共振,彰显出艺术家“丹心报国”的家国情怀与“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
赖少其八十岁后的作品是在他逐渐失去说话和生活自理能力,以极大毅力在病榻上坚持完成的。他用朴拙绚烂的墨彩将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自然的怀思依恋,熔铸于黄山图景。此时,他的艺术实现了革命精神、家国情怀、生命意志与黄山自然山水险峻壮美意象的契合与共振,达到“铁笔丹心浩然气,落墨无法见精神”的自由之境,形成“铁骨丹心映山河”的美学范式,成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符号,为山水画创新提供历史参照与精神启示。

赖少其 松涛图 纸本设色38cm×41cm
1996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