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带雨林”生态与“光谱竞争”的宏大叙事中,我们看清了行业交织共演的底层逻辑。然而,对于许多凭借专业能力与深度耕耘成就一番事业的“垂直王者”而言,这片生机勃勃却又边界模糊的新大陆,正带来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与战略迷惘。
迷思的核心在于:
在专业化与一体化、深耕与跨界的拉扯中,
所有垂直领域的王者,
路在何方?
要洞察此局,必须首先回归行业的原生性底盘,从底层结构中找到那幅正在徐徐展开的、更为宏大的战略地形图。
1、迷局的底色:行业底层结构的“两分法”与“融合潮”
行业的未来,并非由单一力量决定,而是由两股看似相悖、实则并行的趋势共同塑造。
1. 结构性的“两分法”:绑定型战场与游离型战场
家具、家装乃至家具本身内部(如附墙柜类定制家具与活动家具)之间,始终存在着“可分可合”的天然属性。这一属性,在过去房地产驱动的增量市场中曾被“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呼声所掩盖,但在存量时代来临之际,其战略意义正被重新放大。
——“绑定型”战场:在新楼盘市场,家装、定制家具与房地产的绑定性强(也非绝对),构成了一个“绑定型”战场。此处的竞争,是围绕“家”的整体空间解决方案的竞争,是生态与生态的对抗。
——“游离型”战场:而当市场转向存量,一个更为广阔的“游离型”战场开始浮现:活动家具的复购与更新周期,将逐步与房地产及家装行业脱钩。消费者会基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趣味的迭代或产品的老化,独立更换沙发、床、桌椅等活动家具。这背后,是一个独立于房地产周期的、可持续的庞大市场。纵观国际上已穿越房地产周期的发达经济体,在这一“游离型”战场中,必然孕育出专注于活动家具的垂直领域超级巨头,其典型代表就是宜家(IKEA)、宜得利(NITORI)等。它们不追求与房屋结构的深度绑定,而是以强大的供应链、标志性的设计风格和高效的全球渠道,成为全球亿万消费者“随时可更新”的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2. 不可逆的“融合潮”:一体化与智能化的双重渗透
在“绑定型”战场,竞争正遵循着两条清晰的融合主线深化:
1)家具家电一体化:
这绝非简单的产品组合,而是两个曾经平行的“光谱带”发生了交汇与重叠。当橱柜与厨房电器需要共同思考烹饪动线,当智能衣柜需要与环境系统联动,当客厅家具需要与影音设备融为一体时,传统的行业边界被溶解。这本质上是用户场景需求,对固有产业分类发起的“降维打击”。
2)智能化的“双重渗透”:
——智能家居如同环境的“神经系统”,主导空间的环境要素(光线、温湿度、空气、安防)与控制逻辑。
——智能家具则是空间的“肌肉与骨骼”,其智能化是功能本身的深化与人性化体验的升级(如智能收纳、自适应坐姿调节、场景化形态切换)。
迷思在于,企业必须清醒认知:“智能家具”是自身功能的深化与价值的延伸,必须自主研发,守住核心;而“智能家居”的神经系统,则应主动寻求接入与合作,融入更大的生态。 您的智能床垫不必自己去开发一个APP控制全屋灯光,但它必须能无缝接入主流的智能家居系统。
3. 价值交付的革命:终端设计服务成为战略枢纽
在所有战场,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正在发生:依靠传统导购提供碎片化且用所谓“话术”夸大产品信息的模式已经失效,甚至无法促成成交。 用户购买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柜子或沙发,而是一个完整的、理想中的“家”的场景与体验。
这引发了一场“零售方式”与“价值交付”的革命:
——对于定制与全案企业:终端设计服务已前置到营销环节,是最前端的获客与成交手段。全案驻店设计师已成为必配岗位,其核心职责是与客户共创生活方案,在虚拟世界中先行构建出完整的、可视化的未来之家,让客户“所见即所得”。这不仅是提升客单价的工具,更是达成成交的前提。
——对于活动家具企业:同样需要从“卖单品”转向“卖场景”。必须借助设计师与设计工具,在销售初期就从空间整体美学与风格调性上,向客户虚拟呈现其家具在“家”中的实际效果,在共创中确定方案。这种“场景预演”能极大降低消费者的决策门槛与风险,提升信任感,从而显著提高成交率与客单价。
2、新老阵营的实践与困惑:在“两分法”下的路径探索
行业底层结构的“两分法”与“融合潮”,为不同禀赋的企业指明了截然不同、但都可能通往成功的道路。然而,跨界探索中,真实的困惑也随之而来。
1. 平台构建者:深耕“绑定型”战场,以“不争”谋共赢
以欧派、索菲亚为代表的流量定制巨头,其战略根系深植于“绑定型”战场。欧派董事长姚良松先生“永不与装修企业争利”的宣言,正是在试错与深思后明确自身作为“空间解决方案平台”的边界,专注于用数字化与智能制造赋能装企伙伴。此举的本质,是在复杂的生态中,通过明确利益边界来构建信任与联盟。而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便是强大的终端全案设计能力,通过驻店设计师将产品转化为客户认可的生活愿景,从而驱动整个生态的运转。
2. 垂直深耕者的跨界之惑:当“肌肉”想要连接“神经”
顾家家居、芝华仕(敏华集团新成立了独立运营的井木装饰不在此讨论范围内,那是从资本上布局到集中度极低、发展空间极大的家装赛道的一项战略举措)等软体巨头,是“游离型”战场中消费者独立更新的首选类品牌。但它们也看到了“绑定型”战场的广阔前景,纷纷涉足定制家具领域,结果却大多“效果不彰”。其困惑的根源在于:
——基因冲突:软体家具的核心是产品功能、设计与规模化的制造能力;而定制的核心是终端设计服务、柔性化生产、安装服务与信息化管理。这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能力体系。
——战略定位模糊:作为后来者,它们的定制业务缺乏如欧派、索菲亚般的专业心智壁垒。在消费者和整装公司看来,其定制业务更像是一种“配套”或“补充”,而非专业首选。
——资源分散:开辟一条需要重度投入的新业务线,可能反而会稀释其在核心软体领域的专注度与资源,其底层逻辑、思维方式与运作团队的能力结构都全然不同。即便从欧派、索菲亚等定制企业挖人,也因文化基因与运营模式的巨大差异而常会出现水土不服与内耗现象,个别企业甚至还触发了更加致命的“办公室政治”。
那么,它们应当如何思考?
关键在于,不应将定制视为一个独立的、需要去正面攻坚的业务,而应视为 “强化核心主业竞争力的战略配称” 。
具体而言:
——定位上,从“做定制”转向“为核心产品配定制”。定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卖出沙发、床和功能椅的手段。例如,围绕一款明星沙发,开发与之风格、功能完美匹配的客厅背景墙柜系统,用定制来“捧红”和“巩固”核心产品。
——模式上,从“全屋定制”转向“场景定制”或“品类定制”。谨慎触碰自己不擅长的全屋柜类,而是聚焦于与自身软体产品强相关的客厅、卧室、餐厅等局部空间,做深做透。
——合作上,保持开放,成为定制巨头的最佳拍档。与其用自己的短板去搏杀,不如主动与头部定制企业、整装公司建立深度联盟,让自己的软体产品成为对方方案中的“标准配置”或“优选升级项”,障碍在于利益分配机制与对战略冲突的顾虑(本质上是战略模糊带来的互不信任困局)。
——终端上,强化“场景设计”能力。终端导购应升级为“全案驻店设计师”或“设计营销师”,深圳已出现“百恩得”这样的专门批量提供这两类人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人+AI)的专业服务公司,能用轻量化设计工具,快速为客户呈现其核心产品与定制家具(无论是自产还是合作方产品)在家庭空间中的整体效果,通过设计服务来提升整套方案的成交率,且能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设计方案中的产品不再只供示范用,而是全部都用企业自身真实的专属产品,可以秒出方案,因为无需建模)。
3. 高定定义者:定义“绑定型”顶端的稀缺价值
图森、木里木外、RARA、威法、三只喜鹊、南洋迪克等高定品牌(排名不分先后),是“绑定型”战场的金字塔尖。它们通过极致的个性化、工艺与美学,服务于对空间整体性要求最高的顶端客户。它们的壁垒在于,其价值必须在与空间的同步设计和施工中才能完美呈现,很大程度上天然抵抗标准化。在这里,深度、私人的设计共创服务本身就是产品的核心价值与高昂客单价的直接支撑,其设计师扮演的是“生活艺术家”与“梦想实现者”的角色。
4. 电商颠覆者:角逐“游离型”战场,问鼎未来巨头
林氏家居与源氏木语,作为从互联网沃土中生长出来的两大巨头,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恰恰锚定在巨大的“游离型”战场。
——林氏家居的“全域生活品牌”战略,其一切运营效率的优化、城市旗舰店的开拓,最终都是为了在消费者任何一次“独立更新”决策中,成为首选。其大力推行的品质升级战略(“因质而生”),正是为了夯实在这一战场长期统治力的基石。而其实体店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补上“设计体验”这关键一环,通过全案驻店设计师将线上庞大的“SKU”组合成一个个生动的“家”的方案。
——源氏木语的路径更为清晰:它正沿着“国际巨头宜家”的轨迹演进。它以“实木”为垂直切口,凭借“技术派”供应链和“新实木主义”的品牌定位,在国内“游离型”战场中快速崛起。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已开始向海外市场进军,这完全符合国际活动家具巨头的发展逻辑。它已展现出成为“游离型”战场中垂直领域超级巨头的雏形。其超级大店模式,正是通过空间、产品、体验与全案全域设计服务(目前还是其短板)的重构,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一站式购物与方案解决体验。
3、破局之思:选择你的主战场,定义你的生态位
未来不再有唯一的成功范式。破解迷局的关键,在于明确你的主战场,并据此定义你的生态角色及其边界。
1. 战略诊断:我的根基在何处?
——您的核心能力、产品属性与品牌基因,是更依赖于“绑定型”战场的深度设计与服务,还是更侧重于“游离型”战场的独立产品力与供应链效率?这是战略选择的原点。
2. 路径选择:在光谱上锚定你的位置
——“生态主”策略:服务于“绑定型”战场,如欧派,构建平台生态。核心是打造赋能终端的数字化设计平台与供应链。
——“关键物种”策略:横跨两类战场,如顾家、芝华士、梦百合、喜临门等,成为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组件。核心是培养终端“场景搭配专家”,用设计方案展示自身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价值孤峰”策略:占据“绑定型”战场顶端,如高定品牌,以不可替代性取胜。核心是提供顶级的、私人的定制化设计共创服务。
——“流量巨头”策略:统治“游离型”战场,如林氏家居、源氏木语,通过极致效率与规模,成为消费者心智中“换件家具”的第一选择。核心是打通“线上引流-线下体验-设计转化”的全链路。
3. 驾驭趋势:智能化的分野与设计的桥梁
在“绑定型”战场,智能化必须深度融入整体空间的“神经系统”;而在“游离型”战场,智能化的重点在于家具单品功能的极致深化与人性化(“肌肉与骨骼”)。而设计服务,正是所有智能化价值转化为用户可感知、可体验场景的必经桥梁。
4、结语
垂直王者的迷思,源于我们对行业单一进化方向的想象。此刻,迷雾正在散去。行业的未来,并非是“融合”一统天下,而是“结构性分化”——“绑定型”生态与“游离型”巨头将长期并存,各自繁荣。
真正的王者,将是那些能深刻洞察这一底层裂变,并率先根据自身基因,在“一体化整合”与“专业化独立”的宏大叙事中,做出清醒而坚定的战略取舍的企业。更为关键的是,无论选择哪条路径,都必须将终端的设计服务与用户的场景共创提升至企业的核心战略高度,因为这已成为这个时代“价值交付”与赢得竞争的新通货。
当结构已然清晰,
让我们拥抱分化,
以设计为舟,以共创为桨,
优雅驶向属于自己的新大陆。
【免责声明】 本文所引用的企业名称、案例及企业家观点,均来自公开的财经报道、公司财报及行业论坛发言,仅用于商业模式探讨与学术交流,不代表任何商业推荐与立场。
【特别说明】 文中对各品牌战略特性的描述,是基于其公开市场行为的片段性观察与学理分析,旨在为行业提供多元化的思考视角。这些描述不代表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及笔者本人的特定立场与思想。每一家成功企业的顶层战略都是一个独特而完整的体系,其构建与演化均需基于企业自身的基因、资源与时代背景进行深度量身定制,远非单一维度可以概括。因此,在未完成战略定位、商业模式生成、品牌构筑与产品服务体系等四大模块的顶层设计前我们不应对任何企业草率给出任何主观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