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的零工驿站里已热闹起来。村民马建军对着电子屏认真查看岗位信息,“以前找活在路边等,风吹日晒还没保障,现在来驿站喝着热水挑工作,踏实多了!”马建军从“马路蹲活”到“指尖选活”的经历,正是红寺堡区破解灵活就业群体“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生动缩影。
“我们打破了传统零工市场信息闭塞的瓶颈,依托‘红寺堡e就业’小程序,打造了‘线上匹配+线下对接’的服务模式。”驿站负责人杨立军介绍,针对大型加工厂、电子仪器厂等企业的用工需求,驿站开发了“即时快招”模式,企业在线发布岗位后,后台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求职者意愿,再推送给相关人员,实现“即来即应聘、即招即上岗”。“我们还会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权益保障宣讲,让零工不仅能找到活,还能学好技能、维护权益。”杨立军说,下一步驿站计划新增直播带岗环节,邀请企业走进直播间介绍岗位信息,并针对本地特色产业开展定向培训,让就业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
零工驿站。
为让信息覆盖更全面,驿站还主动联动红寺堡镇16个劳务经纪人工作室,构建起“抱团取暖”的信息收集网络。线上线下的精准服务,让驿站的就业服务效能持续释放。参加“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主题传播活动的媒体达人们从驿站台账上看到,自运营以来,这里已接待咨询人员120人次,“红寺堡e就业”小程序累计访问量突破3万人次。更亮眼的是,驿站已成功带动25名群众远赴浙江省宁波市华德控股集团就业,从事汽车门把手、倒车镜等零配件制作工作。同时,近200名群众实现本地零工就业,涵盖贝贝南瓜采摘、黄花菜晾晒、麒麟瓜大棚种植等多个岗位。
今年以来,红寺堡区委、区政府聚焦群众就业急难愁盼,以“七个一”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全力搭建就业服务网络化平台,而7月正式投入运营的弘德村零工驿站,便是这一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宗旨,为辖区群众铺就一条便捷就业路。
来源:宁夏日报 B4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