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几次三番瞒着贾母,在背后搞小动作,引发不少问题。
比如内定袭人为宝玉的姨娘,让她做自己的眼线;又给晴雯打上狐狸-精的标签,将她赶了出去;后来还大张旗鼓的发动抄检大观园,致使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名声受损......
王夫人这些暗中采取的行动,贾母不知道吗?如果知道,贾母怎么好像从来没有正面反击过王夫人?
其实,贾母并不是没有反击,而是当场就出手了。王夫人每次都输得很明显,只是她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自己咽下去了。
![]()
01
贾府的规矩,贾母吃饭的时候,按礼数王夫人一日三餐都要站着侍奉的,贾母吃完才轮到王夫人。
可是王夫人也是半百的年纪了,又不像凤姐那样还年轻站得起,王夫人已经伺候了几十年。眼见她也是当婆婆的人了,孙子贾兰都十来岁了,她还得站着伺候贾母。
正常情况下,贾母吃完也就让她离开了,不至于站上很久。
可是查抄大观园的第二天晚上,情况不一样了——贾母铁了心要惩治一番王夫人。
说话之间,早有媳妇丫鬟们抬过饭桌来,王夫人尤氏等忙上来放箸捧饭......宝琴一一的让了,方归坐。贾母便命探春来同吃。探春也都让过了,便和宝琴对面坐下,待书忙去取了碗来。......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又向尤氏道:“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尤氏答应,待贾母漱口洗手毕,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
尤氏告坐。探春宝琴二人也起来了,笑道:“失陪,失陪。”尤氏笑道:“剩我一个人,大排桌的吃不惯。”贾母笑道:“鸳鸯琥珀来趁势也吃些,又作了陪客。”尤氏笑道:“好,好,好,我正要说呢。”贾母笑道:“看着多多的人吃饭,最有趣的。”又指银蝶道:“这孩子也好,也来同你主子一块来吃,等你们离了我,再立规矩去。”尤氏道:“快过来,不必装假。”贾母负手看着取乐。
上面这么一大段话,不知大家有无看出王夫人的处境?
从一开始,王夫人就在旁边伺候,一直到最后大家都吃过了,才轮到王夫人去吃饭。
这中间的时间不说有一个时辰,但至少也有半个小时了吧。
王夫人只能站着伺候,看着其他人一波一波的吃饭。最先贾母和探春宝琴在吃,她不能吃;接着尤氏吃,王夫人也不能吃,因为王夫人是自己人,尤氏是另一府里的是客。
尤氏吃着饭,“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王夫人还得在旁边陪聊。
等到小姐吃完了,贾母又叫鸳鸯琥珀过来吃,甚至银蝶这个尤氏的丫头也在吃,王夫人还是不能吃。
为什么贾母说“看着多多的人吃饭,最有趣的”,为什么“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就是不叫王夫人吃饭呢?你细品。
......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一时王夫人也去用饭,这里尤氏直陪贾母说话取笑。
贾母问怎么没主子的米饭了,“王夫人忙回道”,一群丫头坐在桌子上吃着饭,王夫人在下面忙着回话。
这就是贾母在明晃晃的反击!王夫人行事愚不可及,那就让你多站站长长记性。
婆婆对儿媳妇的愚蠢行为,一向都是有仇必报,且当场就报。
邢夫人曾帮贾赦一起算计贾母,想要强纳鸳鸯为姨娘,贾母也是这样罚站邢夫人的。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写过,具体内容可见《贾母的手段有多高?一明一暗两大招,她将媳妇收拾得大气不敢喘》。
这次吃饭里面也隐藏着机锋。
当探春宝琴吃完时,尤氏也暗示过的:“剩我一个人,大排桌的吃不惯。”她这话,就是想让王夫人也一起过来吃饭,毕竟论辈分,王夫人还是婶婶,让她伺候自己吃饭不合适吧。
但老太太就是装没听懂,你不想一个人吃?那就让丫头们一起上桌吃吧。尤氏只能尴尬的笑着应道“好,好,好,我正要说呢”。
针对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的愚蠢行为,贾母这一次的惩罚也够王夫人喝上一壶了。
![]()
02
有人会说,贾母这只是暗中敲打,并没有和王夫人正面起冲突。
贾母作为贾府的老太君,她真没必要正面和王夫人刚,首先她的身份摆在那里,其次也得给王夫人留点颜面了。用这样的方式,让王夫人心中清楚,也就足够了。
偌大的贾府已经风雨飘摇了,而且老太太面临的糟心事也不止这一件,每一件都让她很无奈。她只能点到为止的就算了,再撕破脸面那就不是一品诰命,倒成市井妇人了。
至于王夫人撵走晴雯之事,就算王夫人不说,贾母事后也能知道,她还有个鸳鸯呢。
只是那时,凤姐和贾琏的夫妻关系每况愈下,还得了血山崩,已是不可能再生育了,贾母忧心又心疼着凤姐。
当邢夫人雪上加霜,当着众人的面让凤姐没脸时,贾母马上就出言维护了凤姐:“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难道为我的生日由着奴才们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罢。这是太太素日没好气,不敢发作,所以今儿拿着这个作法子,明是当着众人给凤儿没脸罢了。”
贾母不能因为几句话就找邢夫人问罪,但她尽可能的维护和安抚凤姐。
晴雯也一样,贾母是喜欢晴雯,想着将来可以留给宝玉使唤。可是王夫人偷偷的撵出去了,贾母也不能为此去找王夫人算账啊,晴雯再怎么样毕竟是个丫头。
如果当时得知,还可以出言阻止,就跟鸳鸯一般。但是晴雯已死,事后再为这事和王夫人对质,这成何体统了?
当然,贾母对此也并非一句话都没说。
后来王夫人跟贾母汇报了晴雯之死,又明说已定了袭人为宝玉的通房。
“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
论言谈逻辑,真的十个王夫人都不是贾母的对手。
王夫人解释说,“我之前不明说,有这一二三的原因,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既然有这么多原因不能回,今天怎么又回明了呢?
王夫人的心思很明显,她今日回明,就是为了给袭人定一个名分。晴雯已经没了,宝玉房里只有她了,我也看好袭人,这下老太太您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谁知贾母的心思更敏捷,她直接来了句“你的主意好,那就继续不明说吧,大家都别提这事,心里知道就行了。”
看看贾母的逻辑,你不得不服。王夫人什么理由都想好了,结果贾母只要顺着她“那就继续含糊下去吧”,王夫人马上就宕机了。
晴雯已经不在,人死不能复生,所以贾母也不再追究,但是贾母有办法决定袭人的生死。贾母此话一出,袭人这辈子就别想过明路了。
贾母处理事情最是擅长不动声色的装糊涂,但实际上却手起刀落,处理得干干净净。
王夫人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有苦说不出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