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物表面不张扬,你需要仔细了解它的文化内涵,才能弄懂为何能撼动人心。
但有些文物只是放在展柜里,不需要过多解释,路人看一眼就会惊呼:咋这么漂亮,太美了吧!
这就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天花板:镶金兽首玛瑙杯。
![]()
它长15.6厘米,口径5.6厘米,通体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成,深红、淡红、乳白等色彩交相辉映。
像牛一样的兽头眼睛圆睁,耳朵后抿,羚羊角呈螺旋状弯曲。神态警觉,嘴部有一颗纯金的金帽。
唐代能用这种杯子喝酒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但可惜的是,它的主人至今身份成谜。
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著名的何家村窖藏,三个大罐子里面装满了奇珍异宝,当年号称“能抵半个香港”。这个说法是80年代英国访问时流出来的,虽然是调侃,但也从侧面证明这批文物的“无价”。
![]()
这件玛瑙杯最特别的,是它的“混血”气质。
角形杯造型在中原传统的器物里非常少见,古人喝酒用爵、樽、盏等器物。它既然出自唐代窖藏,很明显是大唐“万国来朝”的时候,从国外传入的。
这其实是一种叫做“来通”的酒具,起源于西方,流行于波斯和两河流域。
使用时酒从上方注入,从底部的孔中流出,或者让酒流入另一个杯子。这种喝酒方式在盛唐时期的长安,可能就是一种时髦的洋玩意儿。
![]()
可奇怪的是,西域地区确实有出土很多这种“来通”。但中国的这只兽首杯造型,却绝无仅有,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件。
如果是当时的西域使者进贡或当货物买卖,他们总该自己也造一些吧?
明明是个“中西结合”的产物,现在却变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国宝!
目前有三种猜测!其一,中国本地只产白、黄等色泽的玛瑙,像这种缠丝玛瑙据《旧唐书》记载,明确来自波斯(今伊朗)、拂菻(东罗马)等国。
![]()
那么有可能是西域某个国家,正巧找到了一大块缠丝料,在他们本国都非常稀有。为了讨好大唐皇帝,特意结合了唐朝审美和西域的工艺,打造出这么一件超级礼品。
就像是中国产美玉,但像“和氏璧”这种属于孤品级别,就一件而已,也就是所谓的“限量定制版”。
其二猜测是“旅居长安的粟特工匠定制”。粟特人(中亚民族)以经商和手工艺闻名,唐朝时他们在长安开了不少“跨国公司”。
可能某位粟特贵族,找了自己族群里顶尖的工匠,要求既符合老家的器物造型,又要结合大唐的时髦风格。
![]()
但我个人倾向于第三种可能:这是唐代匠人用进口玛瑙仿制的“来通”!
因为在盛唐时期,长安城里流行各种“胡风”,什么胡乐、胡舞、胡食甚至胡姬都成为时尚。
连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这些或干苦力、或美艳动人的奴隶,都是当时贵族们追捧的“潮流”。
弄点新鲜玩意再正常不过了,唐代匠人也没有完全照搬,加入了那个典型中国风格的“兽首”,成为一件中西合璧的绝世珍宝。
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何杯子出自私人窖藏,而不是帝王墓葬。
![]()
藏宝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毕竟太富有了。根据出土地点推测,在唐德宗时期发生了“泾原兵变”(公元783年),可能是某个贵族为了躲祸临时所埋。
但不知道出了什么意外,他再也没机会挖出来了。
这件玛瑙杯的气质独一无二,它饱满、自信和内敛的华丽,非常符合盛唐的艺术风格。它是一件独属于大唐版本的“舶来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