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玉溪市江川区星云街道三街社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30亩西兰苔历经两个多月的精心培育长势喜人,作为江川蔬菜产业的“新成员”将于12月初迎来首次上市,不仅将为国内外市场输送新鲜优质的“滇味”蔬菜,更通过“村党组织+村办公司+农户”的模式,为三街社区的集体经济开辟增收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从空中俯瞰,一行行西兰苔如同被精心梳理过的绿丝带,整齐地铺展在田畴间,那生机盎然的模样,让人一眼就能读懂这片“希望田野”里藏着的丰收期待。
![]()
“这西兰苔不光口感好,营养价值更高!刚确定12月上市,就有不少订单在对接了。”基地技术指导员岳林蹲在田埂边说,西兰苔是西兰花和芥蓝杂交培育的优质品种,凭借脆嫩多汁的口感和富含维生素与抗癌物质的特性,在国内外一直是高端蔬菜市场的“香饽饽”,不仅价格稳居高位,还经常供不应求。
作为江川区城西郊的“生态宝地”,三街社区光照充足且极端低温较少,是西兰苔种植的理想之地。为让气候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收益,今年4月,三街社区从高埂、魏官等5个居民小组近400户农户手中,顺利流转230亩连片土地,争取到近300万元项目资金,于5月率先种植了一茬烤烟,9月又无缝衔接栽种西兰苔,成功实现“一年两熟”的土地高效利用。
“近期西兰苔市场价每公斤约20元,每亩产量可达1.5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三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见柱介绍,西兰苔生长周期约4个月,成熟后可多次采收,持续采收3个多月,刚好填补了冬季优质蔬菜市场缺口。为把“好产能”转化为“好收益”,社区精准对接当地一家专业蔬菜产销公司合作,构建起“种植端+销售端”无缝协作模式,依托公司成熟的市场渠道解决西兰苔上市后销路的同时,借助公司在冷链物流、分级包装上的专业能力,定制从田间采收、预冷保鲜到全程冷链配送的标准化流程,确保每一批西兰苔运抵终端市场时,仍保持新鲜脆嫩的品质。这种“产、运、销”全链条保障,彻底打消了社区种植端的后顾之忧,让西兰苔这一蔬菜“新成员”不仅能种得好,更能卖得远、卖得俏,稳稳成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农户致富的“潜力股”。
![]()
产业发展,设施先行。走进该示范基地,3米宽的农业道路纵横交错,整齐的排水沟有序延伸,智能水肥一体机正按照预设参数精准输送养分……这些现代设施,正是三街社区种好西兰苔的“底气所在”。陈见柱坦言,刚开始,基地的土地来自5个居民小组,土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作物长势。
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积极引入土壤检测仪精准监测土质,针对性改良土壤。同时配备风吸式杀虫灯,施用生态肥和生态农药,不仅破解了“土质不一、生长不同步”的困境,更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种植。此外,基地安装的160KVA电力设施与低压架空电缆提供了稳定保障,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调节水肥用量后,可节水30%-60%、节肥20%-50%,每亩种植成本能控制在5000元左右,在有效避免水肥浪费导致的品质不均的同时,还让农业种植告别了“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迈向了精准化、高效化生产,也为西兰苔的优质品质筑牢了根基。
设施升级带来的红利,最终要实实在在惠及农户。“我家的地流转给基地,每亩每年能拿2400元租金。平时我又可以灵活地来基地务工,每来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到了年底,还能参与集体经济分红,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三街社区居民陈双寿算起自家的“增收账”,笑容格外灿烂。
按照规划,项目全面建成后,三街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将增加80万元以上,每户农户每年可新增收益约5000元以上,真正实现“集体增收、农户致富”双赢。同时,基地通过“以工代赈”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并将不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传授种植技巧,培育本土农业人才,帮助农户从农业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共享现代产业发展成果。
“下一步,我们要依托‘产供销一体化’机制,持续提升西兰苔的品质与品牌影响力,把江川西兰苔打造成响当当的高原特色农业名片。”星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扬表示,未来还将以三街社区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发展高效农业,让更多农户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为江川区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云南网通讯员杜莎莎王娟邓星瑞普桂洁
(云南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