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家庭农场正成为激活乡村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的新模式。该模式既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又为老百姓搭建了家门口的就业新平台。
眼下正是柑橘管护的关键时期,走进江口县坝盘镇坝盘社区雷家坪组家庭农场,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家庭农场负责人万锦林正带领村民们忙碌地穿梭在果树间,熟练地为耙耙柑套袋,既为果实“保驾护航”提升品质,又能延长挂果期、错峰上市,为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
家庭农场产业旺 村民增收有保障。
坝盘社区气候适中,土壤肥沃,历来都有种植柑橘的传统。曾在外务工的万锦林,一直怀揣返乡创业的梦想。经过多方考察,万锦林看准了水果种植的良好市场前景,于2015年毅然回到家乡,开启了柑橘种植之路。2017年,他充分依托当地适宜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改良柑橘品种,大力发展耙耙柑产业,并采用“生物防治、有机施肥”的种植技术,使得种植出的耙耙柑色泽橙黄、水分丰盈、口感绝佳,赢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
据江口县坝盘镇坝盘社区雷家坪组家庭农场负责人万锦林介绍,该农场面积约700亩,主要种植耙耙柑、黄金贡柚、香柚、砂糖柑等品种,果树都采用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味甜可口。“今年的产量较去年有一定的提升,预计总产量50余万斤,产值达100万元,主要以市民采摘为主,果商批发为辅,采摘期是2026年1月份至4月份。”
除了自身发展,万锦林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心想着带动大家共同发展。每到管护季节,他的家庭农场便优先雇用周边村庄的村民务工,这不仅保障了丰收季的顺利采收,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有力地助力了当地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
![]()
家庭农场产业旺 村民增收有保障。
江口县坝盘镇高墙村村民李英向笔者介绍道,我在农场干了11年,做的活路有剪枝、疏果,现在套袋,一年收入有一万多块钱。
家住德旺乡漆树村的村民熊方军也是发展家庭农场致富的代表之一。连日来,在他的红薯种植家庭农场里,一台红薯收割机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一个个色泽红润、体态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均匀地铺排在田垄上。数十名村民熟练地去泥、分拣、装筐、上车。
熊方军的农场长期种植烤烟、大豆、玉米等传统作物,2024年开始尝试种植红薯,得益于适宜的海拔、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他种出的红薯口感细腻、软糯香甜,拥有稳定而广阔的市场需求。
“我种植红薯有100多亩,现在是挖了第10天,还有2天能挖完,预计总产量170余吨,收入有16万元左右。我们的红薯个头均匀,口感也好,所以不愁销路,今年总体来说效益不错。”江口县德旺乡漆树村家庭农场负责人熊方军说。
![]()
家庭农场产业旺 村民增收有保障。
熊方军的家庭农场在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创造了大量季节性及长期性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带动20余人长期务工,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漆树村村民郑永堂便是受益人之一,据他介绍,他在该基地务工一天能挣120元,并将10多亩土地租给大户,一年收益两千多块钱,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德旺乡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术保障等措施,大力培育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鼓励和支持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型,让家庭农场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德旺乡建成家庭农场13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8家。”江口县德旺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冉秀波表示,“接下来我乡将坚持适度规模经营,错位差异发展,继续培育好家庭农场,力争通过5年时间发展家庭农场至300家,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努力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带,推动兴业、强村、富民一体发展。”
截至目前,江口县共有家庭农(林)场1318家,涵盖了中药材、粮油、家禽、渔业、蔬菜、水果、农业休闲、林业等多种产业。其中,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3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15家,常年固定用工900余人,临时用工7000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5.5亿元。家庭农场真正成为让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干头、农民有劲头、日子有奔头的“新引擎”。(图/文 黎福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