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城区石林镇郑沟村百菇小镇食用菌产业帮扶基地加工车间内,几十名来自周边村庄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开展食用菌分拣、清洗、切片、烘干等工序,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我们已打造集菌种培育、种植、加工、冷冻储藏、技术培训、产品营销、体验展览于一体的食用菌‘三产融合’与‘三链同构’产销模式,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百菇小镇食用菌产业帮扶基地负责人张振强介绍,基地聚焦菌类深加工,主要生产脱水烘干制品、方便食品、保健品等10余种产品,既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
深加工提质增效,助残就业促共富。初冬时节,基地的田间种植进入休整期,深加工车间却迎来生产热潮。“虽然三个大棚已投放菌菇棒,但鲜菇还不到收的时候,咱就把精力全扑在深加工上。”张振强站在车间门口,望着传送带上源源不断流转的菌菇介绍,“3条生产线全天运转,鲜菌收进来后,经分拣、烘干等工序加工成干货,产品价值能翻两番。”
打包区内,残疾人王生(化名)正将封装好的菌干稳稳搬上推车。考虑到他腿脚不便,基地特意为他量身安排了轻量岗位。“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现在每月按时领工资,能帮着买米买面贴补家用,心里别提多踏实了!”王生的话语间满是自立带来的底气与自信。据了解,该基地已累计吸纳61名残疾人稳定就业,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量身设置力所能及的岗位,用精准帮扶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真正取得“帮扶一人、带动一家”的良好社会效益。
返乡筑梦兴产业,科技赋能促增收。百菇小镇的崛起,离不开张振强的深耕细作。2017年,他怀揣技术回到家乡郑沟村,从租用村内闲置厂房蹒跚起步,如今已建成总投资1600万元、占地200亩的现代化产业综合体。基地创新推行“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多元运营模式,村民既能通过务工赚取稳定收入,还能凭借合作社入股享受分红,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型跨越。目前,基地产品不仅成功进驻各大商超,还借助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各地。
菌菇铺就致富路,产业绘就振兴图。眼下深加工车间热火朝天,基地也开始为下一轮种植谋篇布局。58座高效种植大棚已消毒完毕,温湿度计精准调试到位,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着投料备产。“下个月就启动菌棒投放,计划种植香菇、白灵菇等高价值菌类,春节前鲜菇就能上市,正好抢占年节消费市场。”张振强信心满满地说。
从最初几间简易厂房,到年产值2500万元的规模化产业基地,百菇小镇的菌菇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来源:鹤壁市山城区委宣传部 作者张莹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