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流动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既维系着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承载着亿万家庭的生计期盼。
然而近期,个别地区却将农民工返乡滞乡列为重点防控任务,甚至还打出“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人人有责”的标语。这种奇葩的标语让人感到非常别扭。
农民工,难道回自己老家也要办理暂住证吗?
返乡或留乡本是农民工的自主选择,是人口流动的正常现象,更是乡土中国情感纽带的自然流露。
因为故乡有年迈的父母、待哺的孩童,有熟悉的乡音与故土,这份儿行千里思故乡的乡愁,本应被尊重与理解。但为啥有些地区会对农民工返乡滞乡如临大敌,甚至视农民工返乡滞乡如洪水猛兽呢?
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的表述,网上可查的信息显示,是出自农业农村部在云南楚雄召开的全国乡村工匠培育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两稳一防”工作会议。
两稳一防,是指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务工收入,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这一会议初衷,说的是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他们的收入,直指脱贫群众的“饭碗”与“钱袋子”。
是要求各地全面振兴城镇里的民营经济,尽可能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会议。
在当前的农村现状下,单纯依靠土地耕种,农民是很难以实现致富发家的。
若大量农民工因失业大规模、无序回流,一方面可能造成城市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临时性用工短缺;另一方面,乡村缺乏足够的就业岗位消化回流劳动力,就可能引发规模性返贫,会给基层治理、社会稳定带来新挑战。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防止规模性返贫既是民生底线,也是发展根基。
农村农业部楚雄这次“两稳一防”工作会议的考量,也是体现了对民生痛点的精准把握与长远谋划。
但值得警惕的是,个别地区却误解了这次会议初衷,部分基层干部将农民工返乡等同于“风险”。这种理解偏差的背后,本质是他们对问题根源的认知错位。
农民工返乡滞乡,不是农民工的错。人口流动的方向从来都是资源配置的晴雨表。
若农村产业兴旺、就业机会充足,若乡镇经济能承载本地劳动力的发展需求,农民工何须远赴他乡?基层治理者又何惧农民工返乡?
个别地区对农民工返乡滞乡的严防心态,折射出的,恰恰是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与民生保障的不足。
因此,我认为与其严防农民工返乡滞乡,还不如将严防农民工返乡的精力用在如何加快当地乡村振兴步伐,培育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上,让农村成为能承载农民梦想的沃土。
堵,不如疏。
在广阔的农村,既要让农民工走得出去,也能容得下他们返回,这才是这些地区基层干部应该做的。
不要总把人民群众分成三六九等,无论城镇市民,还是乡村农民,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他们都值得拥有自己追求幸福安稳生活的权利。
农民工返乡滞乡,还是不返乡不滞乡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