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
混搭零食,正重新定义Z世代的味觉神经。
冰糖葫芦、薯片、杨枝甘露……这些一度过气的零食,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社交平台顶流。被“老吃家”(注:指对美食有独特见解和创意、具备较高“吃商”的人)脑洞大开地改造成奶皮子糖葫芦、“肝脆薯了蒜了”、固体杨枝甘露等新奇混搭后,它们秒变零食届的“爱马仕”。
价格虽高,这些“老味新搭”的零食仍遭疯抢;食品企业火速跟风布局,街边小店也纷纷将创意吃法纳入菜单。
01.
奶皮子糖葫芦火遍大街小巷,部分门店售罄
奶皮子糖葫芦一夜爆红,热度席卷大街小巷。曾经5元一串的冰糖葫芦,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网红贵价零食,甚至有商家炒至98元一串。
价格飙涨迅速传导至上游。据蓝鲸新闻11月2日报道,仅一周时间,奶皮子单张价格从10元左右涨到20元左右。有店家表示,现在的奶皮子一天一个价,且供货极其紧张。
《消费者报道》记者11月11日走访广州天河城永旺超市获悉,奶皮子糖葫芦需求火爆,导致奶皮子断货,预计两天后上市。11月15日,《消费者报道》记者回访时发现,该超市已正式开售奶皮子糖葫芦,不断有消费者专程前来询问。店员称产品十分抢手,“已经上了好几轮”,网红美食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
永旺超市上线奶皮子糖葫芦后的情况 《消费者报道》记者11月15日摄
![]()
永旺超市推出的奶皮子糖葫芦 《消费者报道》记者11月15日摄
冰糖葫芦专营店也跟风上架。11月15日,《消费者报道》记者在广州市天河区看到,多家门店均售卖奶皮子糖葫芦,草莓、葡萄口味为主,毎串售价25~30元,吸引不少路人驻足选购。
![]()
消费者排队购买奶皮子冰糖葫芦 《消费者报道》记者 11月15日摄
盒马鲜生、薛记炒货等品牌亦迅速抢滩布局。盒马相关负责人向《消费者报道》记者透露,盒马部分门店正在尝试推出奶皮子糖葫芦,但暂未在全国范围内同步上线。记者在盒马APP上看到,该系列多款产品因热销而均处于“补货中”。其中,北京部分门店在售的“大颗青提干噎酸奶奶皮子糖葫芦(23.8元/串)下单量已破万,“糖嘟噜儿Mini奶皮子混合水果糖葫芦”(35.6元/5支装)”也突破5000单。
![]()
奶皮子糖葫芦处于售罄状态 图源:盒马APP
薛记炒货则打出“一串9.9元起”的旗号,并持续扩大奶皮子糖葫芦在售门店范围。以薛记炒货(济南万象城店)为例,16.8元/串的晴王干噎奶皮子糖葫芦上市仅十余天,在某平台的团购套餐销量已超过2000份。
从街头小店到连锁品牌,从线下热销到线上补货,这款网红零食的火爆,正通过终端销售数据持续印证。
02.
邪修混搭造爆品,固体杨枝甘露上市首日售出近25万杯
不止奶皮子糖葫芦,近期走红的还有“肝脆薯了蒜了”和“固体杨枝甘露”。它们以邪修混搭之风,迅速占领年轻人的味蕾高地。
“干脆薯了蒜了”将卤制猪肝、薯片与生蒜片组合在一起,看似暗黑搭配,网友尝试后却连连表示“好吃”“上头”“绝配”,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
![]()
图源:社交平台
持续多年“口味之争”的薯片市场,意外被这款混搭新品打开新局面。当“肝脆薯了蒜了”成为新爆款,脆升升、好丽友、七鲜超市等企业快速响应、借势,通过官方账号玩梗互动,进一步推高产品热度。
![]()
图源:社交平台
固体杨枝甘露同样迅速蹿红。它以半个芒果果肉做底,涂上浓稠的干噎酸奶,再搭配西柚粒、爆爆珠、西米等配料,经典饮品“杨枝甘露”摇身变为可以“嚼”着吃的甜品。《消费者报道》记者注意到,叮咚买菜已上线了制作固体杨枝甘露的食材组合装,产品上架后迅速售罄。
![]()
图源:社交平台
面对DIY热潮,也有网友表示不想自己动手,希望企业能推出“懒人版”固体杨枝甘露。满记甜品、茶百道、益禾堂等品牌迅速响应网友需求,推出成品版的固体杨枝甘露,一经上线便收获广泛关注,成为继饮品之后的又一爆款产品。据悉,茶百道的固体杨枝甘露上架首日,全国总销量近25万杯、多地门店一度“一杯难求”。
![]()
图源:社交平台
03.
年轻人为何偏爱“老味新搭”?
曾经让人吃腻了的童年零食与经典食材,经“老吃家”巧妙混搭,变身成顶流爆品。这种“老味新搭”正在重构Z世代的味觉偏好。
年轻人为何偏爱“老味新搭”?是传统食材需要新搭配来唤醒新鲜感,还是“打卡文化”驱动下对小众、有话题度美食的追求?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奶皮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此次奶皮子的走红,本质是新生代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消费心理与行为驱动的结果。但这类产品创新升级迭代的空间有限,且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大概率属于“昙花一现”的网红单品。
“当前这类网红产品价格普遍虚高,核心原因在于其生命周期短,产业端倾向于短期内实现高额利润。”朱丹蓬进一步解释道,“随着更多企业入局,奶皮子等跨界产品的价格会逐步回落,利润也将回归合理区间。”
谈及网红食品能否“长红”,朱丹蓬认为难度极大:“网红产品要做强、做精、做透,需要一套非常严谨的体系支撑,供应链完整度、品质稳定,创新升级迭代的能力等都要非常高,还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持续维系客户粘性。目前多数网红产品显然难以承载这样的‘长红’要求。”
在他看来,近年来网红美食的走红逻辑,往往源于对经典美食的“微创新”——形态改造或搭配升级,经由用户自发传播、二次创作等形成社交话题势能,最终引爆市场。“这背后是消费者角色的转变,他们不再是消费趋势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变为潮流的创造者、传播者,通过口碑发声影响品牌决策,甚至主导产品的走向。
作者:胡文静
微信编辑:vivian
责任编辑:肖道
制图:Judy Chen、Julia
转载授权、投稿、合作请联系消道长:
消道长微信:ccrzhusho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