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eacat
“我以为就是感冒,结果三天后高烧不退,还喘不上气。”
这是王阿姨(化名)在医院发热门诊的自述。她是一名肺癌术后患者,原本身体恢复不错,却因为一次“感冒样”的症状被确诊为流感,并迅速发展成肺炎。医生提醒:“对肿瘤患者而言,流感不是小事。”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报告(截至11月9日),目前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均上升。今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甲型H3N2,在甲型流感中占比达98.4%。
1
流感≠普通感冒
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流感高峰一般在冬春季节,眼下我国正在进入流感高发期,然而很多人觉得“发烧流鼻涕就是感冒”,流感就是流行的感冒,但其实流感(Influenza)和普通感冒有本质不同。
- 致病原因不同: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是甲型或乙型),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 起病速度与症状强度不同:流感往往起病急、高热明显、全身酸痛、乏力明显;而普通感冒症状与流感类似但程度较轻,起病较缓,通常无高烧。
- 病程持续时间不同:流感病程更长,一般持续7-10天,而普通感冒在3-5天。
- 并发症风险不同:流感更易引起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延误可能危及生命。
![]()
图片来源:包图网
2
谁是“流感高危人群”?
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列出以下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
(一)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二)年龄≥65 岁的老年人;
(三)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四)肥胖者;
(五)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对这些人而言,流感可能成为“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预防与早期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
3
为什么肿瘤患者要特别警惕流感?
对普通人来说,流感也许是几天高烧、几天休息就能过去的“小插曲”。
但对肿瘤患者,这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硬仗”。
一方面,肿瘤和抗癌相关治疗都会削弱免疫力。化疗、放疗等都可能让免疫系统暂时“休眠”,不但更易被病毒感染,而且身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也下降了。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毒在体内复制和排毒的时间往往更长,容易造成持续高热、病毒性肺炎,甚至继发细菌感染。
另一方面,流感会“点燃”基础病隐患。病毒不仅攻击呼吸道上皮,还可能影响心脏、肝肾等器官。对正在康复的肿瘤患者来说,这种“全身打击”尤其危险。
研究显示在呼吸道病毒季节性流行期间,肿瘤患者发生病毒感染后,约20%可发展为病毒性肺炎。Kunisaki等报道肿瘤患者流感病毒的感染率为21%-33%,死亡率为11%-33%。
因此,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强调:对包括肿瘤患者在内的高危人群,应在出现症状48小时内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若病情较重或进展迅速,即使超过48小时仍应启动抗病毒治疗。那么有哪些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呢?
4
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有三类: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通过阻止病毒从感染的细胞释放新病毒而发挥作用。部分药物(如奥司他韦)在肾功能不全时需要调整剂量。
RNA聚合酶抑制剂
(如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等)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工厂”(RNA聚合酶)直接让病毒无法再制造新的遗传物质,从而快速抑制病毒量。
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等)
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我国临床应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RNA聚合酶抑制剂,而血凝素抑制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其用药周期较长,且仅适用于成年人,因此在我国较少应用。
![]()
图片来源:包图网
5
肿瘤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应重视RNA聚合酶抑制剂
对于肿瘤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的抗流感病毒治疗,RNA聚合酶抑制剂有独特的优势:
起效快、能快速降低体内病毒量
RNA聚合酶抑制剂中应用较多的玛巴洛沙韦能在短时间内(24小时内)显著降低病毒载量,理论上可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和并发症风险——这对已处于体力/器官储备低下的肿瘤患者尤其重要,可降低病情急剧恶化的概率。
给药方案更简便、依从性好
目前主要使用的口服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是全程一次给药(具体药品与适应证请参照医生处方与说明书),对正在接受复杂治疗的肿瘤患者来说,减少给药次数、住院或频繁服药的负担是明显的好处。
对肝肾负担较小
与需要通过肾脏或肝脏广泛代谢并需要按肾功能调整剂量的抗病毒药物相比, RNA聚合酶抑制剂中的玛巴洛沙韦在其说明书中提到,其在体内代谢路径或药代特性上对肝/肾功能依赖较小,理论上减少了在肿瘤患者(常合并肝肾功能损害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高人群)上的用药复杂性和潜在风险(个体情况需遵医嘱)。
此外,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第45周流感周报,所有流行株(H1N1、H3N2及乙型)对RNA聚合酶抑制剂仍保持完全敏感,而部分H1N1株已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
请注意:不同药物间差异较大,具体用药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剂量仍需由主治医生判断。
6
防患于未然:疫苗+日常防护,双保险更安心
除了早期识别和用药,预防才是防线的根基。
1
接种流感疫苗: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
每年流感病毒株都在变异,因此每年都应接种一次;
肿瘤患者在病情稳定、非化疗期可在医生评估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可将感染风险降低,并显著减少重症和死亡风险,即便已感染,接种疫苗的人通常症状更轻、恢复更快。
2
物理防护:简单但有效
- 勤洗手:特别是在外出回家后、接触口鼻或进食前;
- 戴口罩:在人多密闭场所佩戴医用口罩,能有效减少飞沫传播;
- 保持通风:家庭和病房内每天通风2–3次;
- 注意休息与营养: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提升身体抵抗力。
![]()
图片来源:包图网
7
肿瘤患者的流感季 :早一步预防,早一刻治疗,就多一份安全
流感季来临,病毒无声无息地逼近。对普通人,它可能只是一次“冬天的小考”;但对肿瘤患者,它却可能是一场健康危机。
预防要主动,治疗要及时,药物要科学。
掌握流感知识、做好物理防护、每年接种疫苗、早期使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就是为自己筑起一堵坚实的“免疫城墙”。
让这个冬天少一点风险,多一点安心。
参考文献
1、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 年版)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1/content_7000939.htm
2、 中国流感流行情况概要(截至2025年11月9日)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49/202511/t20251113_313459.html
3、 Saad M, Hayajneh W, Mubarak S, et al.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outcomes of influenza infection among hematology/oncology patients from a single cancer center: pandemic and post-pandemic seasons. Scand J Infect Dis. 2014;46(11):770–778. doi: 10.3109/00365548.2014.943282
4、 Kunisaki KM, Janoff EN. Influenza in immunosuppressed populations: a review of infection frequency,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vaccine responses. Lancet Infect Dis. 2009;9(8):493–504. doi: 10.1016/S1473-3099(09)70175-6.
与癌共舞公众号及网站及APP上发表的文章及讨论仅代表作者或发帖人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与癌共舞公众号文章经医学编辑和版主审核,具有明显谬误和不良引导的文章将禁止发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