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特斯拉出了新情况!
一边,是股东们以超过75%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埃隆·马斯克那份价值高达一万亿美元的未来十年薪酬方案,这堪称人类商业史上最疯狂的“对赌协议”。
![]()
另一边,却是支撑起特斯拉这个汽车帝国的核心骨干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密度,上演着一场“胜利大逃亡”。
就在11月9日,两位在特斯拉服役长达8年的“老兵”——Model Y项目负责人伊曼纽尔·拉马基亚和Model 3/Cybertruck项目资深负责人西丹特·阿瓦斯蒂,在同一天宣布离职。
![]()
这两人,一个是全球最畅销车型Model Y的“奶爸”,另一个则深度参与了特斯拉从崛起到争议的全过程。
他们的离开,如同拔掉了大厦的两根承重柱。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
翻开2025年的离职名单,你会发现这简直就是一份特斯拉“名人堂”的告别录。
从3月份的碰撞安全首席工程师,到6月的人形机器人项目主管米兰·科瓦奇,再到7月追随马斯克八年的心腹奥米德·阿夫沙尔,以及8、9月间电池、超算、AI、北美销售的各路负责人……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年内已有超过13名核心高管挂印而去。
这支曾经让所有对手胆寒的造车“梦之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分崩离析。
万亿薪酬都留不住人心?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
造车梦之队“大逃亡”,万亿薪酬留不住人心
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残酷:马斯克“变心”了。
对于那些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汽车工程的顶尖人才来说,特斯拉曾经是天堂。
那里有最疯狂的想法、最前沿的平台和最激动人心的产品。
![]()
但现在,马斯克的关键词已经从“下一款新车”变成了“降本增效”,他的全部热情都倾注到了两个至今还没有一分钱营收的项目上: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和Optimus(人形机器人)。
一位前高管在离职后直言不讳地表示,对于顶尖汽车工程师而言,现在的特斯拉已经毫无吸引力,因为你根本看不到下一个能让人兴奋的新平台或新架构。
![]()
马斯克的做法更是让这群“造车匠人”心寒:宁愿把全球卖得最好的Model Y和Model 3降价清仓,也不愿意投入资源去开发一款能让市场重新兴奋起来的新车。
市场的反馈是冰冷的。
被马斯克寄予厚望、造型科幻的Cybertruck,销量数字惨不忍睹。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仅1.6万辆,同比暴跌38%;第三季度更是只有5385辆,同比腰斩63%。
马斯克曾经夸下的“年销数十万辆”的海口,彻底沦为行业笑柄。
造车的老本行军心涣散,销量支柱车型后继无人,新产品又遭遇滑铁卢。
![]()
马斯克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旧臣”的离去,因为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另一片战场——人工智能,以及他为此招募的另一支“王牌军”。
这支军队,有着一个鲜明的特征:高度依赖华裔天才。
![]()
AI军团“后院起火”,华裔天才的信任悖论
在马斯克为了对抗OpenAI而成立的xAI公司里,其核心产品Grok大模型的创始及研发团队中,华裔工程师的占比高达40%到50%。
吉米·巴、吴宇怀、张国栋……这些毕业于清华、浙大等中国顶尖学府,并曾在谷歌、DeepMind发光发热的名字,构成了xAI的基石。
![]()
其中,Grok模型的核心开发,正是由吴宇怀和张国栋领导的。
马斯克对这支华裔军团的器重溢于言表,甚至他的狂热支持者、科技博主奥马尔·卡齐在X平台上发表了那句刺耳的言论:“我们将在AI上击败中国。因为我们的中国人,比他们的中国人,要好得多。”
![]()
然而,正是这支被寄予厚望的“王牌军”,内部却发生了“家贼难防”的惊天“背刺”案。
2025年8月,xAI一纸诉状将自己的前核心工程师薛晨立告上法庭。
这位斯坦福博士、xAI初创20人核心团队之一的中国公民,被指控在离职前夕,窃取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Grok大模型核心代码和商业机密,并试图跳槽至竞争对手OpenAI。
![]()
根据指控,薛晨立在离职前三天,偷偷将整个代码库复制到个人设备,并精心删除了操作日志,伪装了文件名。
这记“背刺”来得又快又狠,直接捅在了马斯克的心窝上。
他一边因为战略转移,逼走了忠心耿耿的造车元老;另一边,他豪赌未来的AI新贵,却用最直接的方式给了他一记关于“信任”的耳光。
![]()
这场风波甚至进一步发酵,xAI在10月份再次起诉OpenAI,指控其通过系统性地挖角8名xAI前员工来窃取商业机密。
这不禁让人发问:遭遇了如此惨痛的背叛,马斯克还敢继续他的“华裔人才”战略,还敢“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吗?
![]()
答案或许会让很多人意外:他不仅敢,而且他别无选择。
因为在马斯克的帝国版图里,还有一个人的存在,证明了“中国人”这张牌用好了,威力有多么巨大。
这个人就是特斯拉全球高级副总裁——朱晓彤。
![]()
如果说马斯克是特斯拉的“大脑”,那朱晓彤就是特斯拉的“心脏起搏器”。
这位2014年加入特斯拉的中国高管,用10个月建成了上海超级工厂,创造了“30秒下线一辆车”的奇迹。
2024年,在全球销量下滑的背景下,唯独中国市场逆势增长8.8%,上海工厂贡献了特斯拉全球近37%的销量。
![]()
在2025年的高层动荡中,朱晓彤的地位不降反升,被提拔为仅次于马斯克的“二号人物”,并获得了巨额股权激励。
朱晓彤的存在证明了一点:问题不在于“用不用中国人”,而在于“怎么用”。
朱晓彤的成功,建立在深度本土化、强大执行力和与企业愿景高度绑定的基础之上。
![]()
他不是一个可以被简单挖走的“雇佣兵”,而是与特斯拉中国业务深度捆绑的“合伙人”。
相比之下,xAI的“薛晨立事件”则暴露了另一种用人逻辑的脆弱性。
当一个组织仅仅以高薪和技术前景吸引人才,却缺乏深度的文化认同和信任建设时,人才就可能变成逐利的“技术游牧民族”。
![]()
他们今天可以为你效力,明天就能带着你的“粮草”投奔出价更高的“领主”。
那句“我们的中国人比他们的好”,恰恰暴露了这种危险的、将人才工具化的思维。
所以,马斯克正在同时遭遇“我族”(欧美造车工程师)和“异族”(华裔AI工程师)的双重危机,但这并非种族或国籍问题,而是信任与管理的问题。
![]()
造车团队的离心,源于战略愿景的背叛;AI团队的“背刺”,源于信任机制的缺失。
马斯克离不开中国市场这个“现金奶牛”,也离不开上海工厂这个“生产心脏”,更离不开以朱晓彤为代表的中国管理人才。
同样,在AI这条新赛道上,他也无法忽视华裔工程师这个最顶尖、最庞大的人才库。
![]()
他要做的,不是因噎废食,放弃使用华人团队,而是必须从“薛晨立事件”中吸取教训,重新缝合“用人”与“信任”的关系。
他需要建立的,是一个跨越文化、能够凝聚人心的共同体,而不是一个靠金钱和口号维系的“天才雇佣兵团”。
![]()
说到底,所有的战略摇摆和用人困局,最终都需要一个东西来终结——能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的伟大产品。
无论是能让市场再次尖叫的“Model 2”,还是真正能走进千家万户的机器人,只有当马斯克将他的狂想成功交付到现实中时,人心的浮动才能平息,信任的裂痕才可能被弥合。
参考资料: 特斯拉一日损失两员老将,Cybertruck、Model Y项目负责人相继离职 2025-11-11 10:59·界面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