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发现,近期流感活动上升,甲型H3N2毒株占比超九成。11月20日,江苏省中医院中医温病研究所副所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周贤梅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季节性流感上升趋势明显,预计高峰期将出现在12月中下旬至明年1月。在中医“治未病”理念中,流感防治始终坚持“防”重于“治”,提升自身免疫力是核心防线。
流感≠普通感冒
全身症状是区分关键
“近期门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尤其在气温骤变后更为集中。”周贤梅教授介绍,临床数据显示当前流感以甲型为主,少数为乙型,今年流行的主要是甲型流感中的H3N2亚型。
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均为流感高发人群。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到7天,多数患者集中在2到4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均具有传染性,排毒时间通常为3到7天,而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的排毒时间可能超过1周。
尽管流感与普通感冒都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但二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本质差异。周贤梅教授指出,普通感冒症状多集中于上呼吸道,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喉不适等局部表现为主,全身症状轻微,部分患者甚至不会出现发热,极少伴随全身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
流感的表现则截然相反。其鼻塞、咳嗽等局部症状相对较轻,全身症状却极为突出,常表现为突发畏寒、寒战、高热,伴随剧烈全身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警惕重症风险。
为进一步做好流感诊疗工作,降低重症与死亡发生率,江苏省中医院在国家《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基础上,结合医院今年流感诊疗经验,制订了《江苏省中医院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针对冬季流感特点,方案中专门制定了中医防治内容,除涵盖常规治疗方式外,还新增了适用于成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中医药方案,包括预防方、治疗方及康复方。对于感染流感病毒后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病例,医院将及时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治未病”为先
从生活细节筑牢免疫屏障
中医防治流感的核心在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周贤梅教授强调,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升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流感最根本的方法。结合秋冬季节特点,她从运动、饮食、防护等多方面给出了建议。
冬季温差大,锻炼需避开清晨寒冷时段。周贤梅教授建议选择上午10点后天气转暖时,进行散步、慢跑等户外活动。对于不便外出的老人和儿童,可通过居家做呼吸操增强呼吸道功能,也可以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规律运动能有效提升机体及呼吸道免疫力。
居室通风是预防流感的重要环节,即便天气寒冷,也应当每天定时开窗换气,避免门窗紧闭导致病毒滋生聚集。同时要尽量减少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出行时务必规范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清洁,儿童接触公共物品后更需加强卫生防护,防止病毒沾染。
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为原则,可适当增加牛奶、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的摄入。从中医理论来看,“白色入肺”,日常可适量食用梨、百合、莲子等食材,帮助滋养肺部机能,为身体提供充足营养支持。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尤其适合老年人、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的体弱者,不仅能降低感染概率,还能显著减轻感染后的症状。
中医中药在预防方面也可发挥积极作用,周贤梅教授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辨证服用中药增强免疫力,如江苏省中医院推出的“防感颗粒”“芪参固表颗粒”等成熟预防方剂,也可通过穴位贴敷、针灸等中医外治法调理身体。
她特别提醒,部分人出现不适后自行购买咽拭子检测,测出阳性后随意用药,这种做法存在较大风险,“盲目用药可能引发过敏或其他并发症,大家务必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胡妍璐
图源:CF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