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申城这片土地本就与丝竹有缘。自清代便有琵琶名手鞠士林创立浦东琵琶派,及至20世纪,又有钧天乐社、上海国乐研究会等丝竹团体扎根于此。如今,丝竹传统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承续,难忘那日在上海音乐厅内,听吴蛮与上海长桥江南丝竹乐团如何以新茶陈酿待友,共度“乐逍遥”。
茗茶与丝竹相配极为合宜。若你曾路过长三角一带古镇老街上的茶馆儿,应对那“偶向梧桐暗处闻”的声音留有几分记忆。今天的吴蛮同样带来了“自造的新茶”,不同的是,这茶滋养的并非口舌,而是满场听众的耳朵。
![]()
吴蛮
吴蛮师从刘德海先生,刘先生以一曲《听茶》乐声写茶,堪称经典。而吴蛮之“茶”与之不同,其并非在刻画茶之意象,而是从如茶般醇厚的中国传统音乐中取材,烘焙出她的“茶语”。上半场音乐会为吴蛮的琵琶独奏,她创作的《江流天地》率先奏响,点线颗粒间,吴蛮似于山巅漫步闲游,用指尖的自在弹挑铺设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音响印象。
中国古乐谱亦是吴蛮手中茶,《又倾杯乐》缘自中国音乐史学家陈应时先生解译的敦煌琵琶谱《倾杯乐》,收录在《吴蛮:敦煌》唱片中。这首极富文曲气质的弦音我曾于家中反复听赏,吴蛮在古谱的骨干音之上,凭借其音乐触觉,烹制着袅袅茶香。与线上听赏不同,现场临响包裹着在场的听客,乘驼漫步在云霞烁烁的大漠边疆。
《杨花九月飞》同为吴蛮自创之作,其取意于禅诗,本就有着反常合道之趣,蕴含打破时间概念之意。吴蛮指尖极具转速的音响可谓清凉激越,藉由弹、轮指技法不断蔓延,在张合自如的节奏与速度中,映照杨花纷纷落栖的景象。
今年的桂花比往年开得晚些。带着来时路上仅嗅到几缕桂香的未尽之意,终于在音乐中,品上了“桂花陈酿”。
《闲叙幽音》是夜晚的第一杯陈酿。这首琵琶古曲选自鞠士林著于清嘉庆年间的浦东派同名谱集,除古曲本身陈韵外,醉意更藏匿在演绎古曲所用的“娇气敏感老物件”里。吴蛮用两把极富历史意蕴的丝弦老琵琶来奏此曲:一把为沈正国先生制仿明代琵琶,其琴体较现代琵琶更为小巧,亦考验着演奏者之巧劲,另一把则为上海大同乐会秦鹏章先生曾使用的老琵琶,尽管经过加相、加品等修复,仍能从细腻的音色中深酌几口古意。
近代以来,中国民间弹拨乐已哺育出一批“经典”名作,在古曲与新作之外,吴蛮且奏《大浪淘沙》与《虚籁》,为听友们续上第二杯陈酿,同时在整场的曲目设计上酿出更为立体醇厚的酒香。桂气隐匿在前曲那摭分技法所带出的音腔中,亦淌于后曲中以左手拢、捻奏出的“蛮意”音响里。
两杯过后,吴蛮、范临风与百年长桥丝竹乐团携手,奉上了一场更为酣畅的丝竹宴飨。《欢乐歌》《熏风曲》《行街》等“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代表曲目被接连奏响,琵琶、笛、箫、筝等乐器在协作中声部不断叠合、接续,配合默契,于乐器的“嵌档让路”中形成横纵声部的呼应。由耄耋老乐师所奏笙、三弦声部亦能听出其对乐器色彩的老到把控。在骨干音的组合、打散、重组中,在核心音调的循环往复中,半即兴的丝竹乐队在频频攀谈,在与上半场独奏不同的音响空间感中,递上了数杯“陈年风味”的甘酿。曲罢,掌声未歇,遂作《紫竹调》返场。
这夜,我们饮新茶与陈酿言欢。在古谱今奏与老器新声中,吴蛮如津梁般衔起古今,把控着传统弹拨独奏乐器与丝竹合奏乐种、古曲与今意间的协和。
从“蛮自在”到“蛮逍遥”,她一直在以“玩味”之姿,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出发,摆向世界音乐的远方。
原标题:《十日谈·夜光杯×艺术节 | 杨晓阳:新茶陈酿自逍遥》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蔡瑾
本文作者:杨晓阳(上海音乐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