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宝儿,宝儿,你不是要吃烙馍吗?”“你不是说要下单的吗?”最近,新密曲梁镇周庄村的“辣条书记”因狂奔喊宝儿卖烙馍走红,更用一条视频引得上万游客走进这个豫中小村。
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因为直播走红的河南村干部还真不少。95后村党支部书记张桂芳、“蹭饭书记”“辣条书记”,基层干部化身“网红”,以手机为农具、以流量为桥梁,让乡村特产走向全国,让致富希望扎根乡土,也给自身带来不少关注。
这场干部触网热潮该如何评价呢?这让人想起了今年9月,被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点赞的张桂芳,她说:“流量把握好了,就是财富。”
张桂芳用短视频记录乡村变迁,带动村里的南瓜、小米热销;“蹭饭书记”看似去村民家蹭饭,实则是陪伴,用一顿饭拉近了距离……他们没有沉迷流量,而是将关注度转化为销量、将话题变为知名度,让流量成为乡村增收的活水。
有网友说得实在:“没有资源优势,偏僻又无人知晓的农村,如果不加大宣传力度,谁会去?”
尽管直播赛道已经挤满了人,但众多基层干部还是勇敢加入、尝试,这本身就不容易。就像浙江新昌县兢山村“柿子书记”林小白,凭借一条“肱二头肌夹柿子”的视频,让2000株老柿树迎来了流量丰收,带动6万公斤柿子售罄,也让寂寂无闻的小山村成为网红打卡地。
无论“蹭饭书记”“辣条书记”还是“柿子书记”,他们选择扎根基层,用好流量做好事,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担当。这些村干部跳出刻板印象,用方言吆喝、田间直播、趣味互动等接地气的方式,让乡村特产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
流量能带来一时热度,但唯有真情和实干能赢得长久信任。“辣条书记”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点子是从脚底下出来的。”
事实也是如此。从彩虹墙扮靓村庄,到解决农产品滞销,再到谋划乡村文旅,每一个创新举措都源于扎根基层深耕细作。这些村干部,既能玩转短视频、直播等新技术,更在扎根基层中摸清村民急难愁盼,了解特产核心优势,清楚市场真实需求。这也带来启示:基层干部既要“懂网”更要“懂乡”,既要会用新技术更要练好脚力,在田间地头找思路、在为民服务中强本领。
流量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驾驭。村干部与流量碰撞,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新课题,不妨多点包容心,用完善容错机制、加强专业培训为敢于创新的干部护航,让更多流量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留量。(于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