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史料记载,蒙应瑞出身于川陕地区秦巴山脉盘龙山下, 四川阆中古城蒙氏家族。其祖父蒙善宇(谱名,蒙顺)、父亲蒙元亨以经商为业行走天下商帮,在康熙末年的西征中,因出色完成后勤保障受封“骁骑将军”虚衔。蒙应瑞本人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西藏平定战役中,于绰马喇一战献策突袭、临危受命,率五百敢死队扭转战局,立下赫赫战功。
![]()
康熙六十年(1721年),蒙氏祖孙三代因战功与后勤贡献同时在今阆中古城威德牌坊处,与阆中官民见证受封赏:蒙应瑞被荐升为湖南镇筸总兵(署副将衔),其祖父蒙善宇与父亲蒙元亨获赠“骁骑将军”荣誉衔及“一品大商”称号。帝王并御赐四处荒野封地,以建元戎府邸、元戎祠、官菜园、休闲庄园。钦赐御笔“元戎第”镏金匾额。
![]()
然而,由于康熙帝病故、年羹尧事件爆发及家族变故,蒙应瑞的实授被延迟,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正式授任川北镇署副将,镇守阆中七年。雍正五年(1727年),蒙应瑞奉旨进京面圣嘉奖和奉旨射箭,后辗转各地任职,最终官至湖广镇筸总兵官驻扎今凤凰古城六年。
![]()
以下两首诗歌以此历史背景为依托,通过艺术手法展现蒙应瑞镇守阆中及川陕时期,帝王对其的厚爱、警示与倚重之情。
![]()
七律·阆中恩勖
圣恩三代赐麟袍,阆苑风高砺剑旄。
父殁丁忧存国义,年诛案冷隐霆涛。
七年镇守怀先帝,一柱擎天勖俊豪。
非是雍朝私旧勋,疆防重托胜丹霄。
![]()
注释:
1. 首联“圣恩三代赐麟袍”:指蒙氏祖孙三代因西征之功同受封赏。
2. 颔联“父殁丁忧存国义”:蒙应瑞父蒙元亨病逝于雍正二年,蒙应瑞未归家丁忧,获雍正特准留任;“年诛案冷”暗指年羹尧事件后,蒙应瑞作为年氏旧部仍受任用。
3. 颈联“七年镇守”:蒙应瑞于阆中待旨至实授副将,镇守七年。
4. 尾联强调雍正对蒙家将的警示与责任交托,超越私谊。
![]()
七律·秦川砥柱
秦川移戍奉天威,祖帐魂归陟屺悲。
岳督疑云遮陇树,君心砺玉照金徽。
京营箭定韬铃策,阆将恩衔日月辉。
莫道谯周独降表,蒙家肝胆护疆圻。
![]()
注释:
1. 首联“祖帐魂归”:指雍正五年蒙应瑞祖父蒙善宇病逝,时值其奉旨调任。
2. 颔联“岳督疑云”:岳钟琪任川陕总督时,将蒙应瑞降调守备,与雍正重用之意相悖。
3. 颈联“京营箭定”:蒙应瑞奉旨入京射箭考核,展现武略;“阆将恩衔”呼应其镇阆中时所受皇恩。
4. 尾联以“谯周”反衬蒙家将之忠诚,凸显帝王调其入京的警示与认可。
![]()
创作思路解析:
1. 历史与情感的融合:诗歌以蒙应瑞三代封将、阆中镇守七年、父丧未归及雍正五年调任等事件为脉络,将帝王之“厚爱”表现为恩威并施的复杂情感——既含对前朝功臣的保全,亦藏对军权制衡的深意。
2. 意象象征手法:如“麟袍”喻恩宠,“砺剑旄”示警示;“京营箭定”暗写帝王对将领的直接考核,“秦川陇树”隐喻岳钟琪与蒙应瑞的权责交错。
3. 史诗气韵营造:通过“圣恩”“天威”“日月辉”等词汇,构建宏大的历史场景,突出个体在帝王谋略中的命运沉浮,呼应“商戎并举”家族在清初军政格局中的独特角色。
两首诗既独立成章,又彼此关联:前者重阆中镇守的“责任与警示”,后者重川陕调遣的“制衡与倚重”,共同勾勒出皇权下武将的荣光与身不由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