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国官网悄然更新: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降至22.99万元。这是该车型年内第二次下探至23万元以下,较年初降幅超10%。与此同时,Model Y长续航版同步下调1.4万元。
这次调价并非孤立事件。在特斯拉动作后的48小时内,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主力车型出现3000-8000元不等的终端优惠。比亚迪虽未官方调价,但汉、海豹等竞品在部分区域已出现万元级经销商让利。
![]()
价格战背后的产能博弈
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渗透率突破36%,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近期完成产线改造,年产能已提升至110万辆,而其二季度全球交付量仅46.6万辆。产能利用率与销量目标之间的落差,构成了本轮降价的直接动因。
“特斯拉需要通过价格策略维持25%以上的毛利率红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李宏指出,“与其被动等待市场回暖,不如主动出击抢夺份额。”
供应链成本下探创造空间
宁德时代7月宣布的“巧克力”换电电池包,将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拉至0.6元/Wh以下。联合电子、汇川技术等核心供应商二季度报显示,电驱系统均价环比下降12%。这些关键零部件的成本优化,为整车企业提供了降价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特斯拉调价仍维持Autopilot基础版标配,并未像年初那样通过减配实现降价。这意味着本次价格调整更多源于供应链协同降本,而非功能阉割。
![]()
消费者决策逻辑生变
在某汽车资讯平台近10万用户参与的调研中,32%的潜在购车者表示会因本次调价重新考虑购车计划。其中预算20-25万元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最高,较三个月前提升15个百分点。
“现在消费者会拿着手机比价,同一价位区间可能同时对比特斯拉、比亚迪和蔚来。”北京某商圈新能源汽车体验店销售主管透露,“7月进店量环比增长20%,但成交周期从原来的3天延长到1周以上。”
行业洗牌加速进行
2023年以来已有威马、自游家等品牌退出市场,雷丁汽车宣告破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当主流车型价格下探至20万元区间,部分二线品牌将失去生存空间。”
资本市场反应剧烈。降价消息公布后次日,汽车板块整体下跌2.3%,其中零部件企业跌幅明显。但与此同时,充电桩运营企业股价逆势上涨,特锐德当日涨幅达5.7%。
![]()
技术迭代持续施压
比亚迪即将量产的第三代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蔚来150度半固态电池包已进入实测阶段。技术快速迭代使得现款车型保值率承压,某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三年车龄新能源车残值率已从2021年的65%降至55%。
这场由特斯拉引爆的价格战,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当补贴退出历史舞台,技术红利与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低的购车门槛与加速的技术普及形成双重利好,但背后的行业震荡或许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