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查干沐沦苏木这片浸润着草原文化的土地上,一幅以非遗为墨、文旅为线、乡村振兴为景的北疆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先后获评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十佳”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建设优秀实践案例的文化高地,这个草原深处的苏木正凭借“非遗+文旅+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从沉睡的文化富矿蜕变为活力迸发的文旅新地标,让千年草原文明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
查干沐沦苏木始终将非遗文化的系统挖掘与保护作为发展根基,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多次地毯式普查与梳理,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非遗保护体系。目前,苏木已拥有2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2个,各级传承人达22名,形成了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旗级四级联动的完整传承梯队。在众多非遗瑰宝中,被誉为草原文化活化石的“格斯尔”史诗传承尤为亮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巴达玛仁钦耗费心血记录整理史诗内容,制作完成100集《格斯尔故事》光碟和72部山水传说视频,让原本靠口耳相传的珍贵史诗有了永久“存档”。为让英雄故事深入人心,他走进校园、嘎查村开展30余次推广活动,将蒙古包内的“小众聆听”转化为全苏木的“文化共鸣”,让古老史诗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与此同时,啪日吉游戏、沙格德尔、祭火、奶食品制作等非遗技艺则深度融入牧民日常生活,成为镌刻在草原儿女生活中的文化印记,让非遗传承拥有了最鲜活的民间土壤。
![]()
为让沉睡的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查干沐沦苏木对沙巴尔台巴林王府、格斯尔庙、固伦淑慧公主陵等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修缮升级。在沙巴尔台巴林王府内,非遗传习室与集展示、展销、体验于一体的非遗展示体验中心相映成趣,传统技艺在这里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新生;格斯尔庙定期举办的文化活动,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感受草原信仰的力量;而毛敦敦达嘎查的古榆树群,作为固伦淑慧公主传说的物质见证,如今已成为游客寻访历史踪迹的热门打卡地,11月的寒风中,古老的榆树枝桠交错,诉说着草原与公主的千年故事。2025年,苏木成功完成煨汤养生罐、放血疗法等新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工作,持续丰富非遗生态版图,让传统技艺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延续拓展。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精准实践,让查干沐沦苏木的非遗资源成功转化为发展优势。自2023年获评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以来,苏木精心打造以巴林历史文化为核心的“一日游”精品环线,推出“蒙乡呼特勒”文旅品牌,开发涵盖非遗技艺、民俗风情的系列文创产品,让文化资源变成看得见、带得走的旅游商品。2024年5月,“蒙乡呼特勒”旅游景区正式营业,将文化体验、休闲运动、草原度假等业态深度串联,形成多元化旅游场景。游客在此可入住传统蒙古包,在草原晨曦中体验骑马射箭的豪情,观赏原汁原味的蒙古族歌舞表演,夜幕下围坐篝火品尝烤全羊、手把肉,沉浸式感受马背民族的豪迈风情与生活智慧。红叶漫山的秋季,景区更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原生态非遗表演与红叶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绝美的北疆画卷。
![]()
特色文化活动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纽带,让查干沐沦苏木的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2025年6月,赤峰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此隆重举办,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通过情景走秀精彩呈现,苗银冠冕的璀璨、彩绣藏袍的绚丽与蒙古族盛装的庄重交相辉映,演绎出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动人场景。同步开设的非遗技艺互动区,让游客亲身参与传统工艺制作,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构建起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9月举办的全国秋季“村晚”更是将影响力推向高潮,线上线下累计观看量突破千万人次,让草原非遗文化通过数字传播走进千家万户。研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样亮眼,2025年苏木接待研学团队25批3500余人次,让青少年在实地探访中触摸文化根脉,传承草原文明。
![]()
文旅体农商的深度融合,为查干沐沦苏木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苏木依托“三变改革”机遇,推动畜牧业向标准化、绿色化转型,优质牛羊肉、奶制品等特色产品既满足了游客消费需求,又为产业延伸奠定坚实基础。景区内的特色产品展示中心陈列着手工艺品、银饰品、服装刺绣等文创精品,农牧民以闲置资产“入股+分红”模式参与经营,纷纷开办牧家乐、民宿、超市等经营实体,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让群众在非遗保护与文旅发展中共享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在呼特勒嘎查的“三变”改革股东分红大会现场,一张张笑脸见证着文化赋能带来的生活变迁,彰显着“文化兴则乡村兴”的深刻内涵。
![]()
![]()
从格斯尔史诗的代代传唱到非遗技艺的活态展示,从单一文化保护到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查干沐沦苏木用生动实践诠释着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生共荣之道。这里的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承载着草原的集体记忆,每一次文旅融合都激活着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北疆文化建设的浪潮中,查干沐沦苏木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继续以非遗为笔、草原为卷,书写着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崭新篇章,让草原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北疆地区文化振兴与乡村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李富 孟和嘎力巴 金玲)
来源:法制新闻联播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