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免费捡白菜”事件,一度在互联网上引起极高的关注度。从自媒体发布的见有人在地里捡白菜,在确认“无人制止”后,自己也捡了三棵并拍下视频上传网络。到当地一家媒体在未经任何现场核实的情况下,便将此视频作为“喜讯”通过官方号发布,标题为“赤峰一地可免费砍白菜”。再到当事人发布视频维权,声称“400亩地一扫而空”“损失高达百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之下,“免费捡白菜”风波可谓是一波三折。但是,当事件真相出炉,却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一系列链条背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免费采捡白菜”,我们究竟输了什么?
细细来看,“免费采捡白菜”可谓是踩到了流量的开关。本来,这个事情只是一个自媒体博主的炫耀,本没有多少人的关注。但是,却被当地的官方媒体捕捉到了关键的信息点,在没有进行任何调查的情况之下,就贸然发布了“赤峰一地可免费砍白菜”,推动了数百人来“免费”拿白菜。流量已然成为越来越多媒体眼中最重要的业绩,当看到如此新颖的消息,连实地调查都来不及,就马上发布视频,害怕这么重要的热点“流量新闻”会被人捷足先登,媒体公信力的失守,让人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悲凉。
当流量主导了事实,媒体受困于关注度,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当“求真”的初心被“流量”取代,媒体的公信力反而容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当然,懂流量的不仅是媒体,还有被采摘白菜的当事人。实际损失价值只有9.52万元,却被当事人喊出了“百万”,这种夸大的成分,也一度引起人们“义愤填膺”。事实证明,网络信息时代,一个环节的失守,势必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次“免费采捡白菜”事件,其实是各个环节集中失守,没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却让“假话”被人当作了真话。
一场舆论雪崩的背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其中,当地媒体的随手转发,显然是最该负责任的“雪花”。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专项系列行动,对网络谣言从严打击,就是为了给人们营造出清朗的用网环境,而不是让谣言充斥网络,影响人们的判断,导致群体的对立。在这其中,媒体职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一点调查、少一点转发,这依旧是新媒体时代,媒体不能忘记的操守。
面对流量带来的诱惑,如何不再去刻意迎合人们的猎奇需求,而是专注于事实本身,这本来就是一道考题。理性、审慎的态度,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倘若不能有基本的判断,不能有“等一等”的耐心,就有可能成为他人眼中的流量,导致失实的信息左右网络。“免费采捡白菜”的热搜背后,媒体输了“求真”,公众输了“判断”,当事人输了“诚信”。对于流量,如果不心怀敬畏,只看到收益,那输的便是社会公信力。
来源: 中国吉林网长白时评出品
编辑:王伟光 审校:刘星彤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统筹:张燕
![]()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