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联合调查组对“免费采捡白菜”事件作出情况通报。经调查核实,此事系网络平台用户发布免费采捡白菜不实信息、部分网民转载传播、红山晚报记者未深入核实予以报道、部分群众受媒体误导采捡白菜、个别自媒体“失真发声”引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白采的白菜,更不会有不需要负责的瞎话。而这条“免费白菜”不实信息的传播链上,网民、自媒体甚至包括当地市属新闻机构,似乎都无视了这个常识。地里的白菜不是自己长出来的,这是种植户的劳动结晶,也是他人的私有财产。即便已经过种植户多轮择优选收,剩下的白菜“质量明显下降”,但也绝不是他人白采的借口。
从谣言源头看,网民黄某某首发信息,将“无人制止釆捡”等同于“免费釆捡”,荒谬的逻辑背后是为了“增加个人账号流量”。而更令人讶异的是,当地媒体机构也成为了谣言传播中推波助澜的一环,这也是此次哄抢现象与类似事件的不同之处。一般而言,哄抢事件背后是一些群众产权意识淡薄,并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甚至会将严肃的法律侵权行为,淡化为“占点小便宜”“不值多少钱”的道德问题。然而,媒体未经交叉核实进行报道,不仅是为不实信息“背书”,将哄抢变成合理行为,更会误导很多本无哄抢之意的群众前来“免费釆捡”,进一步扩大种植户的损失。
根据通报,涉事媒体记者仅联系了两名转发黄某某视频的网友,未向有关种植户核实,更没有前往现场求证。这样一条失实新闻顺利过审发布,显然不只是采写人员严重违背新闻操作规范,编辑和审核等多个环节也未能及时辨别这背后明显的疑点,说明其流程制度存在空转现象,相关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恐怕也有待提高。这不只是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要求规范,同样是法的约束,没有不需要负责的“瞎话”:通报显示,不仅涉事记者被作出销证停职等严肃处理,对于种植户的损失,该新闻机构也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和一系列处罚。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机构应当承担何种职责,值得进一步思考。可以说,新闻真实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底线,面对信息爆炸、流量至上,新闻真实更成为一道维护健康信息环境的关键防线。这对记者的能力和机构的机制提出更高要求,媒体不仅不能炮制、传播谣言,还应当成为谣言的净化者,反之,则同样要依法付出代价,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可以说,此次事件依法追责树立了一个正确示范,“自问自答”的网民和机构媒体需对种植户造成的损失承担民事责任;“不请自来”的群众要被公安机关追查、批评;自媒体夸大或虚构事实,有关责任追究也已被移交属地公安机关处理……不存在法不责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下既没有“零元购”的白菜,更没有“零代价”的瞎话,做人要有边界感,网络发言更要负责任,无论个人还是机构都概莫能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