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社区医院拿药,药师提醒说12月起不少常用西药要调出医保报销清单了。当时手里还攥着常吃的降压药处方,赶紧追问了几句,才弄明白不是所有药都不能报,而且找对方法照样能省钱。今天把整理的干货说清楚,都是普通人能直接用的,别等结账时才发现多花冤枉钱。
![]()
先弄明白:哪些西药不报销了?为啥要调整?
首先得说清楚,不是随便挑些药就调出医保,这次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有更好替代药的,比如有些老款消炎药,副作用比新款大,效果还没那么好,就被换下来了;另一类是平时用得少,或者靠饮食、运动就能调理,没必要吃药的辅助性西药,比如有些营养补充类的西药。
可能有人会纳闷,好端端的药为啥要调出去?其实是为了让医保基金花在点子上。医保的钱就那么多,把效果一般、用得少的药调出去,才能把更多效果好的新药、刚需药加进来。比如之前有些药报销时单价高,但治不好啥关键问题,换成便宜又好用的药,咱们看病反而更划算。
想知道自己常吃的药在不在调整名单里,不用瞎猜。直接上当地医保局官网,搜“2024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就能查到具体名单,输入药品通用名(别输商品名)一搜就知道;也可以去常去的药店或社区医院问药师,他们都有最新的报销清单,提前问清楚,免得拿完药结账时傻眼。
攻略一:先问药师要“医保替代药”,效果不差还能报
很多人担心常用药不报销了会贵很多,其实第一步别着急换,先问药师“有没有同效果的医保药”。这些替代药和你之前吃的药功效差不多,成分也接近,还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有些甚至比原来的药还便宜。
另外,去药店别只认以前的牌子,主动问一句“有没有同功效的医保替代药”,药师一般都会如实推荐。如果不确定替代药好不好用,可以先买小包装试试,觉得合适再长期买。
攻略二:认准“集采药”,不报销也比普通药便宜
要是没有合适的医保替代药,也可以看看有没有“集采药”。集采药是国家统一跟药企砍价买的药,因为买的量特别大,价格压得很低,而且质量有国家把关,和咱们之前吃的药效果差不多。
如之前买过一款降糖药,不是集采药时要28一盒,换成集采药后才6块多,就算不能报销,自己花的钱也比之前报销后还少。而且集采药不是只有医院有,大部分社区医院、定点药店都能买到,不用特意跑大医院排队。
想区分集采药也简单,药盒上会印着“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的字样,或者看发票,上面会标注“集采药品”。买的时候可以算下“每片单价”,比如同样是30片装,集采药6块,非集采药28,明显集采药更划算。要是药店没有,也可以让药师帮忙预订,一般1-2天就能到货。
攻略三:社区医院买药,报销比例比药店高
很多人习惯去家门口的药店买药,其实社区医院的药往往更便宜,报销比例也更高。尤其是12月调整后,社区医院会优先储备医保内的常用药,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病的药,基本都能买到,而且门诊报销比例能到50%-70%,比药店高不少。
另外,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社区医院办“长处方”,一次能开1-3个月的药,不用每月跑医院,既省时间又省路费。办长处方也简单,带上医保卡、病历本,跟医生说想办长处方,符合条件就能办,后续直接凭处方去取药就行。
这3个细节别漏,不然可能白省钱
除了上面3个攻略,还有几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做好了能再省一笔。
第一个细节:刷医保卡前先问报销比例。不同药店、不同医院的报销比例可能不一样,比如社区医院报销70%,药店可能只报50%,结账前问清楚,能选报销高的地方买就多省点。
第二个细节:别囤太多药。有些人为了省事一次买好几盒,其实药品都有保质期,尤其是西药,放久了可能失效,而且万一后续换了更合适的药,囤的药就浪费了。建议一次买1个月的量,吃完再买。
第三个细节:关注“医保门诊统筹”。如果每年买药花的钱比较多,可以用医保门诊统筹报销,每年有几千块的报销额度,超过起付线(一般是200-500块)就能报,具体可以问社区医院的医保窗口,别浪费了报销额度。
12月的医保调整,虽然有些药不报销了,但只要找对方法,反而能花更少的钱买到合适的药。毕竟医保调整的目的不是让咱们多花钱,而是把钱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有没有遇到常用药调出医保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你当地还有啥买药省钱的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能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