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极端”的时代。
有人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有人要么躺平,要么内卷;有人要么全信,要么全不信。社交媒体上,情绪被放大,观点被极化,共识被撕裂。人们越来越难以容忍中间地带,仿佛世界只有两个选项:要么100%,要么0%。
但现实,从来不是这样。
现实是复杂的、模糊的、充满灰度的。而真正决定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文明高度的,往往不是立场有多坚定,而是对“度”的把握有多精准。
度,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
一、度,是分寸感
《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天地万物之所以能和谐共存、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它们找到了那个恰到好处的“度”。
在商业世界里,这种“度”无处不在。
比如定价。价格太高,客户流失;价格太低,利润难以为继。如何在价值与成本之间找到那个最优解?这需要对市场、用户、竞争格局的深刻理解,也需要对人性的洞察——人们愿意为什么买单?又会在什么临界点转身离开?
再比如管理。管得太死,员工失去创造力;放得太松,团队陷入混乱。优秀的管理者,不是靠命令或放任,而是通过设定清晰的边界、激发内在动机,在“控制”与“自由”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我曾见过一位CEO,每天亲自审批每一张报销单。员工怨声载道,创新停滞。他也曾尝试完全放权,结果三个月后财务漏洞百出。后来他终于明白:管理不是“管”或“不管”,而是“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事、用什么方式管”。这就是度。
分寸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无数次试错、反思、调整中磨出来的。
二、度,是动态平衡
很多人误以为“度”是一个固定值,比如“七分饱”“三分怒”。但真正的度,是流动的、情境化的。
举个例子:创业初期,你需要“all in”,把所有资源押在一个方向上,哪怕看起来很疯狂。这是“度”——因为资源有限,必须聚焦。但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后,如果还像初创期那样孤注一掷,可能一次失误就万劫不复。这时,“度”变成了“适度多元化”“建立冗余机制”。
同一个行为,在不同阶段,合适的“度”完全不同。
再比如沟通。面对新人,你需要多说、细说、反复说,确保信息传递到位;面对资深员工,你只需点到为止,留白反而激发思考。对客户,有时要强势推动,有时要耐心倾听。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沟通模板,只有因人、因时、因势而变的“度”。
度,不是静态的标尺,而是动态的舞蹈。
它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觉察:环境变了没有?对方状态如何?目标是否调整?然后微调自己的行为,像冲浪者一样,在变化的浪潮中保持平衡。
三、度,是克制的力量
在这个鼓励“极致”的时代,“度”常常被误解为“平庸”或“妥协”。但恰恰相反,真正的“度”往往源于强大的自我掌控力。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砍掉了70%的产品线,只留下四款产品。这不是保守,而是极度克制后的聚焦。他知道,做太多,反而会稀释品牌、耗尽资源。这种“不做”的勇气,比“做”的冲动更难。
同样,一个人在愤怒时选择沉默,不是懦弱,而是知道言语一旦出口就无法收回;在诱惑面前选择拒绝,不是无能,而是清楚短期快感可能毁掉长期价值。
克制,是对欲望的驾驭,是对冲动的超越。
而驾驭欲望、超越冲动的能力,正是“度”的核心。
我常对创业者说:不要追求“最快的增长”,而要追求“可持续的增长”;不要追求“最大的规模”,而要追求“健康的规模”。因为失控的增长,终将反噬自身。雷曼兄弟、WeWork、恒大……多少巨头的崩塌,不是因为不够强,而是因为失去了对“度”的敬畏。
四、度,是灰度思维
任正非曾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什么是灰度思维?就是承认世界的复杂性,接受矛盾的存在,不在非黑即白中做简单判断。
比如,一个人可以既忠诚又独立;一个决策可以既有风险又有价值;一个文化可以既强调效率又尊重人性。这些看似对立的特质,其实可以共存,关键在于如何调配比例、何时侧重哪一面。
灰度思维,让我们避免陷入“道德绑架”或“逻辑陷阱”。比如:
不是“加班就是奋斗”,也不是“不加班就是懒惰”,而是“在什么情况下值得加班”;
不是“AI会毁灭人类”,也不是“AI万能”,而是“如何让AI成为工具而非主宰”;
不是“必须996才能成功”,也不是“躺平才是自由”,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意义”。
灰度,不是模糊,而是更高级的清晰。
它要求我们放下二元对立的执念,用系统的眼光看问题,用概率的思维做决策,用包容的心态待他人。
五、度,是长期主义的体现
短期看,极端往往有效。骂得越狠,流量越高;承诺越大,融资越快;扩张越猛,估值越高。但长期看,失控的极端终将付出代价。
而“度”,天然属于长期主义者。
因为只有相信时间的力量,才会愿意#优质好文激励计划#慢下来,去打磨细节、培养信任、积累口碑;只有相信复利的价值,才会克制短期诱惑,守住底线,不做涸泽而渔的事。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背后,是对市场周期的深刻理解,更是对“度”的精准拿捏——在狂热中保持冷静,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真正的高手,从不追求“赢一次”,而是追求“一直赢”。
而“一直赢”的秘诀,就是始终走在“度”的轨道上。
结语: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守住“度”的锚
这个世界越来越不确定。技术爆炸、地缘冲突、气候危机、价值撕裂……我们像在风暴中航行的小船,稍有不慎就会倾覆。
但越是动荡,越需要“度”作为我们的锚。
这个锚,不是僵化的规则,而是灵活的原则;不是固执的坚持,而是清醒的选择;不是逃避冲突,而是在张力中寻找最优解。
愿我们都能修炼“度”的智慧:
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找到创新的节奏;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走出可行的路径;
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建立共赢的关系;
在短暂与永恒之间,活出生命的厚度。
度,不是平庸的妥协,而是卓越的平衡。
它不喧哗,却深沉;不张扬,却有力。它是高手的无声语言,是智者的底层逻辑,是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
在这个极端的时代,请做一个有“度”的人。
因为,真正的力量,藏在分寸之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