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解构Notion狂:差点儿成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0
分享至

文 | 圆有一寄

Notion的全球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这一数字标志着Notion从“小众笔记工具”到“全球生产力平台”的跨越,用户覆盖个人、初创团队以及500强企业。

而与其类似的国产笔记工具,如 我来、幕布、飞书、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用户群体也非常庞大,包括我自己也经常使用。

Notion们 可提供诸如 Markdown编辑、思维导图、任务管理、时间管理、Database可视化、分享协同、多维表格、云同步、AI助手等等众多功能。但元功能或者说核心价值主张是——被称为第二大脑的“个人知识库搭建”。


B站对“Notion”的检索结果

网上已有大量对这些软件工具进行推荐、测评、对比、使用教学的内容;它们确实能够提升效率,有毋庸置疑的可能高达90%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不再赘述这些。

在“效率工具狂热”的当下,我发现控制不住自己把时间花在“如何把表格排得整整齐齐”,就觉得 是时候稍微关注下,那10%的暗角了,即:

我们在使用时,如何警惕自己沦为一名“知识的图书管理员”?

先从知识的 获取-存储-梳理-使用 过程,谈一谈笔记工具可能存在的隐患。

01 只管存放,不管拥有 获取:“真实知识”的缺席

鲍德里亚在《物体系》中提到,现代人已不需要“物品”,而只需要“操作”。这不只是Notion们的问题,所有计算机软件都存在这个问题,在自动化办公中,越来越只要求人的身体的最低限度的参与:盯着屏幕、点击鼠标或敲打键盘。你在观察一头雄狮,没错,但只是透过屏幕,闻不到它的气味,也感受不到它的杀气。

尽管计算机软件和AI对信息的处理以人脑为模板,但实际上已经摒弃了以人为中心的大部分参考点,也摆脱了所谓的“自然尺度”,而献身于信息的复杂性,越来越独立于人的干预,从而导致世界真实的缺席。而能够帮助我们分类、规划知识的AI助手,则进一步加剧了“我”的缺席。

就连所谓原始人的那些最微不足道的技术,也需要进行必须已经理解和学习了的极为复杂的手工和智力活动。每当人们从事这些活动时,它们都要求智慧、主动和审美。 不是每棵树型至树上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做成弓,而且树干的形状和每年每月砍伐的时间也不是没有区别。给木料粗加工、细加工、刨光,准备用于弓弦的绳子,捆扎并固定,所有这些动作都需以经验、感觉和判断为前提。 ……每个人与邻居成果的区别微乎其微,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无法发现。但操作的人能够识别这些差异,它们使作者理所当然地引以自豪。 《遥远的目光》,列维-斯特劳斯

即 “用树干打造一张弓”这个“工作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知识获取的过程”。如 挑树的种类、选砍伐时间,这些看似是“工作”内容以外的知识,却能保持“事物”作为研究和思考对象的本体地位。


制弓教学-麻绳如何缠绕手柄(来源网络)

然而,计算机办公软件乃至笔记工具,让人与知识进一步疏离,甚至把知识搞乱。制作弓箭时手眼身心的全情投入,与 在Notion里把文字复制粘贴然后打上“传统工艺”标签,手指滑动,内心毫无波澜——是绝然不同的。知识被抽象为文字、符号、标签和图表,失去与现实世界的直接联系。当我们研究的对象不过是真实知识的剪影,我们越发熟练的操作也变得十分荒谬。

存储:对知识的虚假占有

大量的知识,被规整地放在不同层级的文件夹里,可利用各种图表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甚至还有监测和导航重点信息的仪表盘。

问题是,汽车仪表盘反映的是汽车系统的工况,笔记工具的仪表盘指向的是我们的大脑吗?还是类似于图书馆或银行金库,我们只是管理员,而并非真正拥有这些知识和价值?

很多时候,收藏、整理知识的快感取代了知识运用的实感。

我们像一只只“数字仓鼠”,把200+网页囤到收藏夹里,却从没打开看过第二遍;整理了100+笔记,却写不出论文,甚至无法不依赖AI助手用几句话描述出笔记核心观点。然而,还幻觉式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为此感到满足。


“宫殿记忆法”练习示意图(来源网络)

Notion们对知识的模块化移动、分类与存放,在一定程度上,与古早的“宫殿记忆法”异曲同工,把零散的信息,存放到有序的空间位置。

但两者的本质差异是,“记忆宫殿”是我们大脑自带的“集成硬盘”,而Notion们则是“外接硬盘”,却骗我们它在对大脑升级。并且,当出现云存储故障或格式兼容问题时,这些知识会永久丢失。

梳理:自有逻辑体系被规训

根据海德格尔的“技术座架”理论,技术把世界从“自在的事物”变成“待取用的资源库”,好比 森林=可砍伐的木材资源,员工=可量化KPI的劳动力,所有事物都是技术流程play的一环。

Notion们作为现代技术系统的一部分,亦是用“高效”框架绑架了思考的“野性”。其模块化设计将知识切割为可量化的单元,而非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本身,又反过来潜移默化塑造了用户的知识管理方式。


Notion界面截图

与纸质笔记相比,在软件工具中我们入库、整理知识,必须遵从软件基本的结构框架(细分规则或逻辑可由用户自己定制,但无法脱离软件大框架或功能),而非纯粹自主的设计、规划逻辑体系。这导致,我们必须像把面团塞进月饼模具里一样,把我们的知识塞进笔记工具里,面团得够软,太硬的、格式不对的塞不进;多出来的,要么硬塞硬匹配,要么只能丢一边;模具看似挺多的,吉祥话、口味、动物、水果形状的都有,但我想要做个“五条人”的,没有。

此外,当前大部分笔记工具中的AI助手,正在通过算法逻辑重塑用户的知识组织方式,这让我们逐渐放弃对知识的主动分类和关联,转而依赖工具的“最佳实践”。这不是说AI不好,而是,它会悄悄替我们“做决定”。

而有时,像打造QQ空间或者Sim4游戏中的自家房屋一样,花2小时调Database的颜色、排版首页界面布局,并不属于知识“梳理”,更像是“装修”数字知识库。

当知识被作为收藏品欣赏,当知识库被修缮得井井有条、格调非凡,我们也许不再是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而是私人图书馆的管理员了。过于强调“表面秩序”容易让人陷入视觉化陷阱,这种本末倒置,反而让“掌握知识”低效甚至失效。

使用:人机关系异化

由于这些知识并非存于我们的脑中,当我们使用时,需要进行“取”这个动作,可以说是一种依赖了。重度依赖的话,甚至不亚于瘸子与拐棍的关系,这显然本不该是人与知识的关系。

而当我们在笔记工具中“取”某个具体信息时,除了根据对应文件库一层层查找,很多时候都会使用全局检索功能。

这当然足够高效,但不同于在纸质笔记本上或本地电脑,每翻找一次其实都在强固自己的记忆结构框架,过于便捷的“检索”穿透了所有框架,直抵目的地,不但让思维结构变得模糊,亦让知识变得孤立。

此外,频繁“查找-找到”形成的是浅表的熟悉感。过度使用外包的知识库会导致“记忆卸载”,我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核心知识的主动记忆能力:

从“知识分子”,到“知道分子”,最终沦为“检索分子”。

02 兼职图书管理员的生存指南

也许可考虑的调整——

认知: 弱化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摒弃“形式主义”,拒绝过度美化笔记外观,勿沉溺于“数据可视化”幻觉。

知识库不是给外人看的,不用常常邀请朋友来做客,不必苛求完美把“房子”装修得很得体,把“知识们”摆放得很规整。重要的不是方便你下次找到它,而是别让它们结满赛博蜘蛛网。需要把“整理笔记”的满足感,转变成“用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的兴奋感。

行为: 手写优先

脑洞阶段,可以尝试手写,让思维野蛮生长。

不用追求工整,哪怕是看不出逻辑的思维导图,也搭建了独属于自己的逻辑结构框架。我写这篇文章时,用草稿本梳理了三次“隐患”Part,虽然画得很乱,字也烂得一批,但还是比在Notion里拖卡片快多了,而且可以保证思路不停顿,创作的“劲”不会被工具打断。

当然,如果能做到偶尔完全不用工具,靠大脑短跑一次,或者有意识训练记忆,会更好。


钱钟书手稿(来源网络)

验证: 回归现实环境

知识必须“走出库房”,在真实场景中使用知识,而不能仅数字囤积。

获取知识后,尽量能用它和朋友探讨、争论,努力让知识至少“活”过一次。即便我们无法亲自过去坦桑尼亚大草原实地考察,也至少可以给身边的朋友讲一讲《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读后感~

我个人没有完全抵制使用笔记工具的意思,毕竟写这篇文章时,我也是不能免俗地还在开着它们。在工具化时代,我们不能也无法完全否定工具,但不得不提醒自己,需要始终捍卫人的主体性。

即便难以避免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也尽可能只做个兼职的吧哈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欧洲电动汽车教父:中国的混动汽车是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欧洲电动汽车教父:中国的混动汽车是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正经的烧杯1
2025-11-14 21:09:14
有趣!今晚决赛广东兵战广东队,单场轰36分,郑永刚能锁死他吗?

有趣!今晚决赛广东兵战广东队,单场轰36分,郑永刚能锁死他吗?

南海浪花
2025-11-20 06:30:32
新官上任三把火!邵佳一战术曝光,重用2大核心,韦世豪恐失宠

新官上任三把火!邵佳一战术曝光,重用2大核心,韦世豪恐失宠

国足风云
2025-11-20 09:14:25
绝对零度为啥是-273.15℃?还有零有整的?

绝对零度为啥是-273.15℃?还有零有整的?

中科院物理所
2025-11-14 10:47:22
警惕67万亿!1988年"万元户"惨剧正重演,下一个被收割的就是你!

警惕67万亿!1988年"万元户"惨剧正重演,下一个被收割的就是你!

boss外传
2025-11-19 02:00:03
谷歌Gemini 3深夜掀翻牌桌:数理满分、视力碾压 GPT-5,程序员的“自动驾驶”时代真的来了

谷歌Gemini 3深夜掀翻牌桌:数理满分、视力碾压 GPT-5,程序员的“自动驾驶”时代真的来了

新浪财经
2025-11-19 09:23:43
睡完首富睡总统:从厂妹到顶级名媛,靠男人捞到268亿,她凭啥?

睡完首富睡总统:从厂妹到顶级名媛,靠男人捞到268亿,她凭啥?

访史
2025-10-25 20:01:18
乌军大捷,俄没钱的时候战争就会停止

乌军大捷,俄没钱的时候战争就会停止

难得君
2025-11-16 16:47:26
台湾网友晒政府补贴一万,评论区网友拿贷款短信进行回应

台湾网友晒政府补贴一万,评论区网友拿贷款短信进行回应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8 22:19:48
深度长文:原子可以永生,为什么由原子组成的生命不能永生?

深度长文:原子可以永生,为什么由原子组成的生命不能永生?

宇宙时空
2025-11-16 10:02:54
日经225指数涨幅扩大至4%

日经225指数涨幅扩大至4%

界面新闻
2025-11-20 08:26:39
不敢相信!“舔狗经济”崩盘已成事实

不敢相信!“舔狗经济”崩盘已成事实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5-11-20 06:35:35
深圳模特比赛争议后续:冠军一身赘肉年纪大,主办方发声却翻车

深圳模特比赛争议后续:冠军一身赘肉年纪大,主办方发声却翻车

深析古今
2025-11-19 13:26:48
父母没有退休金重要吗?网友:我爸一个月退休一万多,我妈三千多

父母没有退休金重要吗?网友:我爸一个月退休一万多,我妈三千多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21 00:15:03
70岁必读:做到这7条,健康活到99,有人栽在第六条,非常可惜

70岁必读:做到这7条,健康活到99,有人栽在第六条,非常可惜

情感大使馆
2025-11-18 09:51:25
昨天一个网站的更新,让外国人集体断网6小时。

昨天一个网站的更新,让外国人集体断网6小时。

差评XPIN
2025-11-20 00:11:39
章泽天发文为自己庆祝32岁生日,网友:走出半生归来才32岁,羡慕

章泽天发文为自己庆祝32岁生日,网友:走出半生归来才32岁,羡慕

小咪侃娱圈
2025-11-20 10:51:10
豪取11连胜!仅3赛季活塞崛起原因何在?确立两核心+三笔重要引援

豪取11连胜!仅3赛季活塞崛起原因何在?确立两核心+三笔重要引援

兵哥篮球故事
2025-11-19 12:01:35
轰41+14+11!成快船第一人,但哈登快要垮了,沃尔谈小卡把话挑明

轰41+14+11!成快船第一人,但哈登快要垮了,沃尔谈小卡把话挑明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19 16:46:20
李奇微晚年坦言:朝鲜战争打出三个超级大国,西方为何保持沉默?

李奇微晚年坦言:朝鲜战争打出三个超级大国,西方为何保持沉默?

云霄纪史观
2025-10-21 11:45:46
2025-11-20 12:40:49
钛媒体APP incentive-icons
钛媒体APP
独立财经科技媒体
126483文章数 8614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用识图能力 帮助警方锁定外逃柬埔寨嫌疑人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用识图能力 帮助警方锁定外逃柬埔寨嫌疑人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英伟达财报,超预期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时尚
数码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又是上头的一天,人类幼崽成长计划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入冬时节,高雅人士都在品鉴什么好东西?

数码要闻

深入百米水下还能发消息 华为WATCH Ultimate 2非凡探索将发布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