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电能奔涌。
近日,随着最后两条110千伏线路送电成功,青龙220千伏输变电及配套工程全面竣工。澎拜电能由此出发,涌向武安大地。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交汇点,国网邯郸供电公司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新要求,全力推进青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该工程以其“最难、最大、最精”的建设历程,展现国网邯郸供电公司在电网建设中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能力,实现了邯郸西部电网结构的重塑与跃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澎湃动能。
最难开局:于崎岖处夯基,创新破解“高差”困局
面对邯郸市推动武安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一个稳定强大的能源支撑平台至关重要。青龙站的选址,正位于武安11座变电站的枢纽位置,是区域电网结构优化升级的一块重要基石。
然而,开工之初,太行山余脉的天然挑战,便横亘眼前。
2024年4月,工程正式开工。施工现场,整个地形呈北高南低态势。“北侧标高305.7米,南侧标高296.4米,找平地基是变电站建设的首道难关。”工程项目负责人朱学云至今对这两个数据记忆犹新。
站址所在的丘陵环境复杂,南北地势高度差近10米,如同梯田一般。为满足整站300米的设计标高,高处需要挖方,低处需要回填,地基承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地基处理好比工程的底盘,地基稳固是根本。”朱学云形容。
如何破题?建设者们打出了稳定地基“组合拳”:在国网邯郸供电公司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青龙工程首次砌筑起梯形挡土墙,如同为站址围上一条坚固的“腰带”,牢牢锁住填方土壤;同时对站内地基实施强力夯实,确保挖填之后的地基坚如磐石。
“这‘一挡一夯’,解决了挖方、填方可能带来的地基不稳的问题,消除了地形劣势,为后续建设铺平了道路。”国网邯郸供电公司建设部负责人穆永保说。工程起步,项目部便用创新与匠心直面挑战、解决难题。
最大规模与最快效率:并行攻坚,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青龙变电站的“大”,体现在硬核数据上:一次性建成110千伏及220千伏间隔共计40个,开关柜51面,主变容量480兆伏安。相较于邯郸公司2024年投产的同类型同设计方案的刘营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量几乎翻倍。
规模大,意味着在有限时间内,要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作业。“规模大只是挑战之一。所有组合电器都要‘上楼’,安装在配电楼二楼室内,这为工程建设上了难度。”朱学云感触颇深。每一台重量10吨左右的组合电器,都需先由吊车精准吊运至高空,再依靠气垫运输车在室内小心挪移到设备平台基础上。“以往室外变电站设备就位可能只需2天,在这里,我们花了近两周时间。”朱学云说。
工期紧,任务重,如何跑赢时间?答案在于“并行”与“统筹”。
组合电器就位、主变安装、开关柜就位安装、二次设备调试……多条作业线同步展开。“除增加施工机械、投入更多人力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合理优化施工工序,在保证主线顺利实施的同时,将能够并行开展的工序同步推进,高效推进工程建设。”朱学云说。
如何兼顾“效率”和“质量”,建设者们依靠的是从“建造”到“智造”。
青龙工程强化数智赋能,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按照终期规模建设全站三维模型。大到变压器、间隔,小到开关面板、接线端子,项目管理团队应用BIM技术,构建精细模型2000余个。“就像先做‘数字孪生双胞胎’,再建实体工程,越细致的模型,越能高效指导后期工程建设。”朱学云说。
以墙板设计安装为例,传统做法是现场“拼积木”,现场将龙骨、内墙板、外墙板逐层安装,开孔、开槽、开洞全靠现场裁切,质量与美观度不易控制。青龙站则采用了内外墙一体化纤维水泥集成墙板。为确保墙板预制质量,在工程策划阶段,邯郸公司提前组织设计、施工、运行方开展研讨,运用BIM技术对459个墙板构件进行模拟和“碰撞测试”,提前优化调整了139处,确保所有孔洞、线管预留能够精准预制完成。“墙板运抵现场后,就像定制化的‘整体橱柜’,直接模块化吊装。兼顾质量与美观的同时,压缩了30天的工期。”朱学云说。此外,预制女儿墙也压缩高处作业工期30天。
刘营变电站电器设备安装调试时间为3个月。在工程量近乎翻倍的情况下,青龙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总时长,仅比刘营站多用了一个月。
今年3月,青龙工程凭借精益求精的质量管理,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一季度质量标杆工程称号。
最复杂切改方案:优化供电网络 助力区域发展
青龙站位于武安电网枢纽位置,如同电网的“心脏”。为了优化区域供电网络,邯郸供电公司制定了复杂的切改方案,涉及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3座,线路22条。通过精密的“心脏手术”,为区域电网注入新的动能。
“通过复杂的切改,以青龙站为枢纽,站与站牵起手来。这对于武安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供电容量增加,更是电网结构的优化与提升。”穆永保介绍。
一个更加坚强、灵活的区域电网落地,最终落脚于保民生、促发展上——
直击民生保障关键环节。通过将110千伏团广线等关键线路科学接入青龙站,武安市人民医院等重要用户成功实现了电源结构的优化升级——由原先单一电源点供电,转变为来自不同方向、不同变电站的双路电源供电。这一“双保险”供电模式,显著增强了城市生命线的稳定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为区域发展储备充沛电能。青龙站配套送出工程成功将团城站部分负荷转移,使团城、梁庄、武安三座220千伏变电站供电区的负荷实现优化重组。“这就像为交通网络开辟了新干线。”邯郸公司调控中心专责朱姜峰形象地说。青龙变电站使西部电网增加供电能力480兆伏安,为未来区域高质量发展储备充足电能。
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青龙站的投运,直接服务于区域工业发展的电力需求,为武安地区的工业用电负荷持续增长提供关键保障。它充分满足青龙山工业园、南洺河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电力负荷增长需求,为鑫汇钢铁、清峰绿能、龙凤山铸业等用户增产扩能、推进绿色改造提供了充裕的电源支撑,同时为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青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投运,成为邯郸西部电网的坚强“硬枢纽”。展望前路,国网邯郸供电公司将持续提升电网建设质效,不断织密织强区域电网,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支撑。(齐晓峰、王振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