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戈壁,漫漫沙海,一座现代化新能源大基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
这里,地处全国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表沟壑纵横如月球地貌,无水、无电、无网、无路,堪称与世隔绝的“四无之地”。“天气冷的时候像冰窖,气温高的时候像空气炸锅。沙尘暴一来,嘴里、耳朵里、头发里一直进沙子,怎么也挡不住。”项目部员工徐世凯说。
这里是三峡集团在若羌投资建设的南疆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外送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近1900万千瓦。其中,配套6台先进高效的火电机组作为调节性电源,装机达到396万千瓦。
![]()
▲若羌火电项目 本文摄影:徐世凯
为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精心挑选35名技术骨干组成若羌火电项目部,与三峡集团新疆分公司协同作战。
从若羌县城出发,沿南环路行驶十几公里,再转入十几公里容易爆胎的碎石路,颠颠簸簸近一个半小时后,就到达了若羌火电项目建设现场。
按照计划,若羌火电项目将于2028年10月全部并网发电。考虑沙尘暴影响,实际工期不足三年,项目建设所需的人、机械设备、原材料都需要从外部调入,水、电、道路、防洪防火设施必须新建,组织耗时长、施工难度大,国内尚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
面对重重挑战,项目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科学制定施工总进度计划,超前做好施工准备和风险管理,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
若羌火电项目是国内首个6台机组一次设计、连续施工的火电项目,主厂房采用6台机组贯通式设计,项目平行施工、交叉施工的工程量大。如何合理统筹建设和投产顺序,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成立了攻关小组,倒排计划,每天往返于现场、活动板房和若羌驻地办公室之间,经过5轮与总承包、各主标段施工单位的讨论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施工投产顺序。”项目部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陈效介绍,“这块‘硬骨头’,我们仅用2个月就啃下了。”
细化“线路图”,描绘“工笔画”。湖北能源与新疆分公司密切协同,项目部与业主、监理、设计、EPC总包单位、主要分包单位群策群力,努力把纸上蓝图变成现实。
首个振奋人心的项目节点来自35千伏变电站。2025年4月2日,35千伏变电站工程正式动工。5月,恰逢设备试验的关键时期,若羌地区沙尘暴频发,累计导致停工20天。此时,气温已经接近40摄氏度,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急需空调降温,施工电源接通迫在眉睫。项目部克服沙尘暴影响错峰作业,制定施工、送电和调试方案,确保所有设备调试快速安全完成。6月11日晚,35千伏变电站一次受电成功,提前一周完成任务,生活用电和施工用电得到有力保障,为主体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今,在4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15.7公里道路顺利修通,167.35万方场地平整到位,4.2万方混凝土浇筑完成,13.5公里厂区临时用电线路架通,5.4公里厂区管道敷设就绪,5.5公里围墙拔地而起,主厂房全面开工建设,烟囱基础完成开挖……近百台挖掘机、渣土车、起重机等各类机械作业繁忙、机器轰鸣,超千名建设人员穿梭其中,现场如火如荼。
![]()
▲若羌火电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图为建设中的1号烟囱。
不久的将来,这里产生的电力将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跨越千山万水,点亮四川盆地的万家灯火。“我们正带着这样的憧憬和目标,筑梦戈壁、献身边疆,为祖国的绿色版图贡献力量。”若羌火电项目部负责人倪舒云目光中,满是坚定与期盼。(中国三峡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