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锦江区绘就“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宜居新画卷。图据锦江融媒
幸福是什么?在成都市锦江区,幸福是推门可见的公园绿地,是楼下就有的托育中心,是智能手环守护的健康晚年,更是老旧小区焕新后居民脸上的笑容。这些平凡而生动的“幸福切片”,共同构成锦江区的民生底色。
“十四五”期间,锦江区紧扣“品位锦江·幸福城区”建设总揽,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从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新,到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善治,锦江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定义着都市生活的幸福内涵。
旧貌换新颜
锦江绘就宜居新画卷
晨曦微露,家住府河小区的张阿姨推开窗,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平整的柏油路面、规整的停车位,这个曾经的老旧安置房小区,如今已成为居民口中的“幸福家园”。
这样的蝶变,正在锦江大地上不断上演。“十四五”以来,锦江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2020年至今已着力推进315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消除安全隐患、补足功能短板、美化小区环境,惠及居民6.5万余户,让更多居民实现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跨越。
在改造过程中,锦江区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片区综合改造路径”。以四圣祠片区为例,该项目统筹历史建筑保护、老旧院落改造、产业升级等多重功能,通过“拆墙并院、连片更新”的创新模式,不仅释放了公共空间,更实现了统一规划运营。
与此同时,锦江区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累计建成三级绿道约247公里,打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185条,劼人公园片区、东湖公园片区等10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相继建成。
展望“十五五”,锦江区将高标准编制城市更新改造专项规划等系列规划,重点策划实施春熙路片区、四圣祠北街片区、牛市口片区三个重点更新项目,继续以“绣花功夫”精细化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织密民生保障网
“一老一小”书写暖心答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城市建设中最有温度的注脚。
“十四五”以来,锦江区聚焦“老有所养”,建成1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50个老年人助餐点,并创新推出“春熙券”养老积分政策,为全区7.8万余名老年人发放养老积分1.75亿分,撬动消费达1922万元。同时,为79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长者通”24小时紧急呼援服务,为1807户空巢独居老年人安装智能报警系统,真正实现了“智慧养老”全覆盖。
在“幼有所育”上,锦江区累计新增普惠托育托位1836个,建成托育机构63家,总托位达4242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4.58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华西妇幼、锦欣爱天使托育中心创新“医育融合”模式,提供生活照护、医疗保健、家园共育三项融合服务;金苹果幼儿园等32家机构推行“托幼一体”;沙河街道汇泉社区等打造“社区嵌入”式托育,让优质托育服务“触手可及”。
展望未来,锦江区将继续深化“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推进梅林东片区养老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探索更多闲置资源转化为普惠托育场所,持续构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
推门即见美好
锦江书写“可感可及”的幸福答卷
“推门就是美好生活”,在锦江区,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答卷。“十四五”期间,锦江区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让幸福成为这座品位城区最鲜明的底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锦江区持续书写“优学有教”新篇章。5年时间,锦江区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50个,新增学位约4.7万个。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每个角落,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幸福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十四五”期间,锦江区在民生项目上持续发力,投资完成率始终保持高位运行。“锦江区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福顺里片区老旧院落更新改造项目”相继获得成都市“人民阅卷·十大市民点赞项目”,“五福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案例”获评“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这些荣誉背后,是锦江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
展望“十五五”,锦江区将继续谋划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民生项目,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品位锦江·幸福城区”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