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西藏网)
转自:中国西藏网
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是藏传佛教广为人知的爱国宗教领袖。1937年他在返藏途中驻锡玉树结古寺期间,既向僧俗群众讲经传法,又积极传播团结抗日理念与国家意识,鲜明践行了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彰显了深厚的爱国情怀。这一事迹被玉树各族人民世代颂扬,成为结古寺及当地寺院传承弘扬的珍贵精神财富,为藏传佛教界爱国爱教传统奠定了重要基础。
![]()
图为玉树结古寺 图片提供:旦周才仁
结古寺历史概况
结古寺藏语全称结古顿珠楞(意为“众生义成洲”),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镇,是玉树地区规模宏大、影响力深远的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寺院历史渊源深厚,最初为苯教寺院,后改宗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元朝时期,八思巴途经此地传法,寺院改宗萨迦派寺院,明代正式确立萨迦派传承。20世纪30年代中叶,因九世班禅驻锡并圆寂于此,结古寺声名远播全国。九世班禅留下的团结爱国、宗派和睦精神,成为寺院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九世班禅在玉树的爱国实践
据史料记载,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九世班禅遵照遗嘱筹备返藏,得到国民政府的专款支持与专人护送。1936年12月,班禅一行抵达玉树。初到玉树时,因当地行署专员、玉防司令部人员构成及接待条件等客观因素,经请示国民政府协调后,九世班禅一行正式驻居结古寺。
当时,玉树地区虽已设立玉树、称多、囊谦等县,但千百户各自为政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宗教领域以萨迦、噶举、宁玛派为主;地方管理推行羁縻政策,民生方面仅有简易邮政、官商合办商号、小型手工业作坊等基础设施。面对部分僧俗群众的疏远与个别寺院的排斥,九世班禅并未气馁,反而将此视为化解教派矛盾、促进和睦相处的契机。
![]()
图为九世班禅使用过的马鞍 图片提供:旦周才仁
九世班禅与12周岁的第六世嘉那活佛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共同诵经,向其及僧众讲述自己在祖国各地弘法的经历,阐释五族共和的国体与抗日救亡的时局,播撒团结爱国的种子。聪慧好学的第六世嘉那活佛主动求教,二人迅速建立深厚法缘——九世班禅收其为徒、传经授法,共同在黑石上凿刻藏文六字真言(现为结古寺重要文物),还合塑了一尊一肘高的泥质释迦牟尼像。第六世嘉那活佛也积极向僧俗群众宣讲九世班禅的爱国事迹与团结理念,扩大了影响。
驻锡期间,九世班禅在结古寺举行了为期4天的大规模传法灌顶活动,参与信众逾4000人;还走访禅古寺、班庆寺、拉布寺、帮群寺等寺院,讲经说法的同时大力宣传团结爱国主张,并在帮群寺留下绢布书写的寺院管理条文,至今被该寺奉为镇寺之宝。他心怀利众之心,在巴塘草原热水沟温泉考察后,将不同温泉辅助治疗关节炎、胃病及助消化等功效刻于石上立于泉边,方便群众参考。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九世班禅迅速发布《告西陲民众书》,呼吁“全体动员、全面抗战”,号召全国同胞团结一致抵御日寇,强调抗战关乎全民族生死存亡。他以民族大义为重,服从国民政府“暂缓返藏”的指令,坚守结古寺行辕,变卖金银法器及计划修建佛像的资金,捐献3万元支持抗战,认购2万元公债,并动员随行踊跃捐款,慰问前线将士、救济伤兵与难民,同时举行专场法会祈祷抗战胜利。
团结爱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在玉树结古寺圆寂,享年54岁。他用生命践行了爱国誓言,其团结爱国精神永远铭刻在玉树各族人民心中,在结古寺僧众中流传。
1949年9月,玉树头人献马归来时,三名青海省军政委员派遣的解放军代表一同抵达结古。结古寺积极响应行署号令,组织僧众信徒列队欢迎,还为解放军代表表演了唢呐演奏、“钦姆”宗教舞蹈。11月2日,全体僧众欢欣鼓舞地参加玉树和平解放游街与联欢活动,一位老僧感慨道:“庆贺旧统治结束,喜迎共产党解放玉树”,这句话至今在当地流传。
20世纪80年代,作为第一批开放的寺院,第七世嘉那活佛传承九世班禅团结爱国爱教精神,在全州率先推行“以寺养寺”:从开办小卖部、小旅馆起步,逐步发展为连锁超市、大型宾馆与商场,有效减轻了信教群众的宗教负担。同时,寺院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开展雪灾牧区牛羊救助、捐资助学、修筑乡村道路等公益活动;结古寺特有宗教舞蹈“钦姆”首次亮相首届青藏川滇毗邻地区康巴艺术节,获得各界高度评价。此外,第一世嘉那活佛创立的玛尼石经城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得以重建,很快成为信教群众转经地与玉树旅游打卡地,带动新寨村旅游业发展与村民增收,使结古寺成为藏传佛教寺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典范。
在促进宗教和睦方面,结古寺不仅与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融洽相处,还与拥有百年历史的玉树清真寺建立友好互动机制,在宗教节日与民族节庆期间相互走访慰问,推动了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抗震救灾中的责任担当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拥有千年历史的结古寺僧舍垮塌、殿堂濒危。面对灾情,寺院僧侣传承爱国爱教光荣传统,不顾自身安危与财产损失,在抗震救灾“黄金72小时”内,与解放军及搜救队伍并肩作战,在三岔路口、扎西大同居民区、西杭居民区等重灾区废墟中救出600余人。他们白天帮助灾民搭建帐篷,夜晚运送救灾物资。僧侣们的突出表现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结古寺民管会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光阴荏苒,精神永存。玉树结古寺承载着九世班禅团结爱国的初心与遗志,在历代传承者的坚守与践行中,这份精神已深深融入寺院的血脉,成为连接民族情感、凝聚家国情怀的重要纽带。从抗日救亡的呐喊到和平解放的欢腾,从抗震救灾的担当到新玉树建设的融入,结古寺始终以爱国爱教为根本,以民族团结为己任,在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宗教和睦、服务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结古寺第八世嘉那活佛接续传承,被玉树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爱国爱教人士”,现为玉树州人大代表,同时担任玉树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萨迦米朗”“嘉那帮琼”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高扬爱国旗帜,弘扬九世班禅爱国爱教情怀,结古寺专门修建了九世班禅博物馆(也称嘉那红宫九世班禅博物馆)。随着九世班禅博物馆的落成与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结古寺必将继续高扬团结爱国的旗帜,让这份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才仁当智 图片提供:旦周才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