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张俊
从寸草不生到郁郁葱葱,从废石堆场到矿山公园,从污染生态到绿色屏障……对比生态修复前后的照片,如今,已几乎找不到开山采矿的痕迹。
这是安徽芜湖市繁昌区峨山头的“新颜”。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市民喜爱的体育公园,在几年前,还是座让人避而远之的废弃矿山。
![]()
曾经的废弃矿山变身人民体育公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这里原本是光秃秃的一片,过去有四家露采的石灰岩矿。”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繁昌分局矿产资源管理股工作人员魏淼告诉记者,长久以来,过度开发模式使峨山头脆弱的生态不堪重负。
彼时,灰黑色是这里的主色调。
2007年,根据产业规划,当地政府对四家矿山全部实施关停。2013年,采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方式,对峨山头废弃矿山实施治理。
“治理面积16.4万平方米,其中边坡复绿面积8.7万平方米。矿山宕底整理恢复建设用地107亩。”魏淼列出了一组数据,这为后续盘活废弃工矿土地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矿山复绿不只是简单的植被恢复,还要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
市民在人民体育公园散步健身。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2022年11月,繁昌区探索“生态+公园”模式,启动建设人民体育公园项目,并于次年6月1日建设开园。
矿停了,复绿了,树越种越多,山由灰变绿。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越建越多,这里变身人民体育公园,成为繁昌区的“网红打卡地”。
航拍镜头下,如今的峨山头,即便入冬,依旧绿意葱茏,废山变“宝山”。
![]()
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游乐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育公园内还修建了彩色人行步道、漫步骑行绿道,以及儿童游乐设施,还绿于民,还地于民。
“回过头再看,用天壤之别来形容都不为过。”繁昌区住建局人民城市建设办公室专班负责人何晨感叹,孩子们来挖个沙、年轻人来踢个球、老年人来遛个弯,就是家门口一脚路的事,特别方便。
家住附近的王璐,到人民体育公园遛娃,已经成了她的日常习惯:“孩子嚷着要来玩,这里有他喜欢的跷跷板、滑滑梯,关键还有一群小伙伴。”
![]()
王璐带着孩子在儿童游乐园玩耍。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如今,峨山头开矿的噪音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清脆的鸟鸣和投篮命中的欢呼。去年,开园一年的人民体育公园,还迎来了首场音乐节。
峨山头矿山变身的背后,是繁昌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繁昌区水务局工作人员肖本祥从10年前开始,就一直用镜头记录峨山头。从他拍摄的上千张照片里,可以明显看到变化——灰土不见了,青山出现了;人们脸上的愁容消失了,群众的文娱活动增多了。
![]()
城市更新治理后的峨山头矿山。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这些年来,日出日落、春花冬雪,每次拍摄,肖本祥都能“满载而归”,峨山头成了他一年四季的拍照取景地。
每每翻看起照片,他都心生感慨:“经过生态修复和治理,大大满足了周边居民的运动健身需求,我也是这里的常客,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充实。”
芜湖焕新① | 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有“颜”更有“料”
芜湖焕新② | 北门口社区:完整社区 “绣”出来
芜湖焕新③丨大砻坊科技文化园:老厂新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