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现在就是农历十月份了,今天就是农历十月初一,也是传统的节日——寒衣节!
这是祭祖的肃穆日子,在古代还是和清明节,中元节并称的三大“鬼节”!
你们当地今天的天气如何呢,在我老家却是大晴天,可是老辈人却说了,寒衣节晴天可不是好兆头,还说“不怕寒衣节淋,就怕寒衣节晴”,这又是为什么呢?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晴天有啥说法呢?
![]()
关于寒衣节是晴天,在我国民确实有一些说法,这些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之谈!其中寒衣节是晴天,最广为人知的说法便是:“十月初一晴,单衣过隆冬”,与之呼应的“十月初一热烘烘,单衣也能过隆冬”,直白道出了核心预兆——冬季偏暖。
古人认为,十月初一作为入冬的关键节点,本该寒意渐浓,若当日阳光明媚、暖意融融,说明冷空气势力偏弱,暖湿气流占优,这样的大气环流模式大概率会贯穿整个冬季,人们无需厚重棉衣便可安稳过冬,棉袄只能“挂在墙边闲度日”。
![]()
但晴天的预兆并非全是暖意,背后还藏着对农耕的深层影响。与晴天谚语相对的“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十月朔日雨淋淋,寒冬腊月挂冰帘”,从另一个面印证了天气与严寒的关联:
阴天或降雨预示冬季酷寒,且阴雨天气多,冬季的雨雪也多,这样肯定气温也低,取暖用的柴炭需求激增、价格飞涨。
而晴天虽能让人少受冻,却可能导致“冬晴地燥”,北方冬小麦缺少雨雪滋润,土壤墒情不足,来年收成可能受影响,这也是部分地区“最怕十月一晴”的原因。
老祖宗还善于通过风向、雨雪判断后续气候变化。比如“十月初一北风吹,冬天冰雪多”,这句老话则是提醒人们,若晴天伴随北风,暖冬可能打折扣,后续仍会有频繁雨雪;
而“寒衣节雨飘,三九雪压梢”“十月初一雨,正月雨雪多”则说明,寒衣节的阴雨往往预示寒冬多雪,反观晴天,便意味着三九、正月的雨雪会相对偏少。而且一般在冬季的时候雨雪多一点,气温低一些,这反而是好兆头!
![]()
在民间就有“十月下雪霜,来年粮满仓”的说法,这句谚语更凸显了古人对冬季雨雪的重视——晴天虽暖,却少了雪水“保墒”,反而不如适度的雪霜对农耕有利。
正所谓“还冷不冷,不成年景”,冬季雨雪多,这个才是正常的,并且也对农业有利,可以冻死地里的害虫,也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从现代气象学来看,这些谚语更多的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好多肯定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却经过了古人多年的验证,因此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
不过谚语有明显地域性,华北的“单衣过隆冬”在东北未必适用,江南的“晴冬烂年”又有别样解读,且受全球变暖影响,部分关联已有所减弱!
所以大家可以参考古人的谚语,可也不能过分依赖,因为气候是变化莫测的,具体还是要关注最新的天气预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