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覃炟煐 邱光耀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不仅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更在海洋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扛起产业升级的“大旗”。 企业有所需,警务有所应。近年来,北海市公安机关紧扣民营企业发展升级的现实需求,深耕“企业警务”服务品牌,以“精准对接需求、靶向解决难题”为导向,锚定法治护航、服务优化、联动监管三大维度持续发力,切实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保驾护航,为北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公安动能。
法治护航
“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挽回了损失!”10月9日,北海某公司负责人走进合浦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将一面锦旗送到民警手中。原来,该公司遭职务侵占,资金周转陷入困境。接警后,合浦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迅速成立专案组,民警辗转多地调查取证,成功锁定证据抓获嫌疑人,全额追回损失。 为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北海公安聚焦涉企突出违法犯罪,针对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知识产权侵权等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结合各类民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差异,开通“快侦快办”绿色通道;同时,通过组建由经侦、刑侦、法制等部门骨干组成的专业化办案团队,优化案件受理、侦查、起诉全流程机制,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除了“快侦快办”打击涉企犯罪,北海公安还主动将法治服务向企业发展前端延伸,联合律师事务所、企业协会组建“法治护航团”,定期深入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开展“法治体检”;与市场监管部门等建立联动协作、会商研判机制,有效保护企业创新成果。
优化服务
“有了门牌号,手续全办通,太给力了!”日前,广西某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握着北海市公安局铁山港分局石头埠派出所“企业警长”民警唐明光的手,感谢北海公安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9月初,唐明光在辖区重点企业开展惠企意见征集时,了解到这家企业新建厂区因缺少正式门牌号,导致注册、开户等关键手续无法推进,投产进度也因此停滞。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唐明光第一时间将情况逐级汇报,铁山港公安分局民警主动对接企业,一次性清晰告知办理门牌号所需的全部材料;同时联合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前往新建厂区实地勘查点位,仔细核实位置准确性与编号条件。仅用5个工作日,便完成了全部审批流程,成功助力企业顺利开业。 变“企业上门求助”为“民警下沉问需”,北海公安通过“一企一警”结对包联、定期走访座谈等方式,确保企业难题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有响应。今年以来,北海公安共收集企业诉求63条,实现28个问题现场解决、35个复杂难题协调化解。 此外,北海公安还将“安全保障”作为服务企业的基础支撑,通过“警企联防”机制,联合企业安保力量组建巡逻队伍、布设智能设备,为企业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联动监管
“这批化学品的购买备案手续请出示一下。”10月21日,北海市海城区禁毒办民警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到辖区涉危化品企业,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执法检查,同时向企业员工详细讲解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压实企业在安全生产与禁毒工作中的主体责任。 “必须联动多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才能把企业经营风险隐患堵在源头。”北海市公安局副局长裴强昌介绍说,北海公安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隐患,持续开展涉企专项执法检查,主动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整合各部门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全方位为企业经营“精准把脉”,确保及时排查化解各类潜在风险。 在强化外部协同监管的同时,北海公安也注重苦练“内功”。为提升涉企执法专业性与规范性,北海公安围绕涉企法律法规适用、执法流程规范等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切实提升民警执法能力;严格执行涉企案件审核把关制度,确保每一起执法案件都经得起检验。今年以来,共开展涉企执法检查130余次,以规范执法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