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足联(FIFA)近年来不断收紧归化政策,以维护足球运动的公平性,但阿联酋却巧妙利用规则漏洞,在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一口气征召了多达13名归化球员。然而,即便阵容“国际化”程度空前,他们最终仍未能如愿晋级。
![]()
在对阵伊拉克的世预赛附加赛次回合比赛中,为阿联酋首开纪录的卡约·卢卡斯便是一名巴西裔归化球员。这仅仅是阿联酋“全球引援”策略的一个缩影。
根据FIFA自2008年起实施的规定,无血缘关系的球员必须在年满18岁后,在目标国家连续居住满五年,方可代表该国出战国际赛事。这一规定本意是遏制类似卡塔尔在2015年手球世锦赛上“闪电归化”的做法。然而,阿联酋恰恰抓住了“18岁”这个时间节点做文章。
自2019年起,阿联酋不再引进成名老将,而是转向招募已在欧洲或南美接受系统青训的年轻球员,安排他们在19至20岁之间加盟阿联酋职业联赛。待满五年居住期后,这些球员便顺利获得国籍,并具备入选国家队资格。
这一策略使得阿联酋队成为亚洲足坛罕见的“多国部队”。在与伊拉克的附加赛首回合1比1战平一役中,主帅科斯明·奥拉罗尤首发阵容中竟有6名归化球员,整条后防线更是清一色外籍。到了次回合,场上归化球员人数更飙升至10人。
这些归化球员来自巴西、阿根廷、葡萄牙、突尼斯、科特迪瓦和加纳等多个国家,其中仅巴西就贡献了7人:梅洛尼、皮门塔、卢安津霍、阿莱芒、卡约·卢卡斯、卡约·卡内多和布鲁诺。
亚足联(AFC)指出,世界杯扩军至48队后,更多席位的诱惑促使一些国家加速通过归化提升竞争力。阿联酋正是典型代表——与其耗费时间从青训体系培养本土人才,不如“购买时间”,直接引进已在高水平环境中成长的年轻球员。
然而,这套看似精巧的策略并未带来理想结果。在关键的次回合较量中,阿联酋1比2不敌伊拉克,彻底无缘洲际附加赛。这支曾梦想时隔36年重返世界杯舞台的球队,如今不得不面对现实:过度依赖归化球员的捷径,或许并非通往成功的坦途。
讽刺的是,坚持使用本土球员的伊拉克队反而距离2026年世界杯更近了一步。这场对决,不仅是一场胜负之争,更折射出两种足球发展路径的鲜明对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