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在迪拜航展上,俄罗斯确认向阿尔及利亚交付2架苏-57,这一消息与美国拟售沙特F-35、中国歼-35敲定巴基斯坦订单的动态叠加,彻底终结了F-35的市场垄断。全球五代机出口从“单极主导”转向俄、中、美“三国竞逐”,背后是各国军工实力、地缘布局与市场逻辑的深层博弈。
![]()
对俄罗斯而言,苏-57出口是关乎项目存续的“战略自救”。苏-57自2010年首飞后受资金、技术制约,2024年底俄军仅装备23架,远未达预期,阿尔及利亚订单成为破局关键。
经济上,阿尔及利亚750亿美元外汇储备支撑的“现金采购”,为俄带来3亿美元即时收入并铺垫后续订单;战略上,阿尔及利亚的“实战背书”打破了苏-57的性能质疑,助力开拓传统俄制武器市场。
对阿尔及利亚,苏-57使其形成“隐形战机+三代半战机”配置,作战半径覆盖北非全域,实现对摩洛哥的代际威慑。但受制于老旧预警机的体系短板,其“碾压法空军”等说法缺乏实际支撑。
与俄“卖单机”不同,中国歼-35以“装备+技术+金融+体系”四维模式打开巴基斯坦市场。2025年6月敲定的40架订单,配套预警机、防空系统等,颠覆传统军售逻辑。
![]()
该模式优势显著:技术转让让巴成为南亚首个具备五代机自主能力的国家;“首付+延期偿债+资源抵偿”方案降低采购门槛;歼-35与歼-10CE高低搭配,形成完整作战体系。
歼-35的示范效应已显现,埃及、伊朗、阿根廷等国纷纷表达兴趣,使其短期内跻身五代机出口“第一梯队”。
同期美国拟售沙特F-35,看似延续“军售绑定盟友”策略,实则暴露政治捆绑的深层困局,这成为F-35难以摆脱的“致命枷锁”。
以色列的“质量优势”诉求迫使美方对售沙F-35实施雷达缩减、移除巡航导弹发射能力等限制,更禁止其部署于波斯湾油气产区核心区域,使其丧失核心防护价值。
![]()
更关键的是“控制权陷阱”:F-35接入美方监控网络,战时可被远程锁定,而苏-57、歼-35的独立加密系统无此隐患,成为非美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五代机市场形成“三足鼎立”:F-35靠盟友体系与实战经验竞争,但政治限制与控制权问题制约非盟友市场;苏-57以性价比渗透传统用户,却受量产不足、体系缺失拖累;歼-35凭体系化输出与灵活方案突围,短板在于实战口碑与品牌认知。
对歼-35,未来需精准施策:对友好国延续体系化输出,对研发能力国推联合研发,对富裕国搭配合套装备;同时通过军演积累实战口碑,突破市场局限。
2025年五代机博弈是美“政治优先”、俄“生存优先”与中“市场优先”的模式较量。未来,能平衡性能、风险与需求,提供“自主可控、效能倍增”方案的国家将占据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