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正式公布第五批陕西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西安思源学院党建工作再添新成果:城市建设学院党委成功入选“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文学院第二党支部光荣跻身“样板支部”培育创建行列。此次双项入选,是省委教育工委对学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权威认可,更是学校长期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融合育人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红色动力。
![]()
![]()
![]()
作为一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民办高校,建校初期,在周延波校长的积极推动下,2002年,学校成立了临时党委;2003年,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了西安思源学院党委;2007年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给思源学院派来专职党委书记。西安思源学院党委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办学治校的突出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以“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起“思想铸魂、组织筑基、融合赋能、品牌引领”的党建工作体系。学校打造了一批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此次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和文学院第二党支部的成功入选,正是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生动缩影。
标杆引领
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以“123”体系激活发展新动能
![]()
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开展集中学习
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党建双创为抓手,紧扣“123”党建育人体系、“三联系”机制以及“五大工程+五大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学院4个党支部、146名党员凝心聚力,连续获评校级优秀单位,院党委多次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连续3年“优秀”,3名教工党员获评“陕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城市建设学院就已跻身校级“标杆院系培育单位”。
城市建设学院以“123”党建育人体系为核心框架,锚定融合育人总方向。其中“一主线”贯穿始终,将党的领导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关键环节,确保办学治校正确方向;“两平台”精准发力,依托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与再生水生产与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把科研项目、劳动实践与思政教育、绿色发展理念培育有机结合,升级理论与实践双育人载体;“三联系”机制则让育人力量直达一线,通过院党委领导班子联年级、教工党员联班级、学生党员联宿舍的分层对接模式,配套专项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考核,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育人网络。
![]()
城市建设学院党员师生代表前往蓝田特别党支部学习
在“三联系”机制落地过程中,城市建设学院构建起“年级-班级-宿舍”立体化育人格局,实现党建与学生成长同频共振。院党委领导班子每月开展集中调研,党政密切协作凝聚工作合力,每学期深入年级开展理论宣讲和发展规划指导,精准回应师生诉求;教工党员立足教学主阵地,深度参与班级管理,牵头组建学业帮扶小组,同时系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党员下沉宿舍一线,建立联系台账,每月定期走访交流,传递党的声音、协助加强学风建设、及时解决生活困难,让育人工作更具温度与实效。
为夯实党建根基,城市建设学院以“五大工程”与“五大建设”为双驱动,全面确保“五个到位”。通过强基固本工程健全党委运行机制,思想引领工程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质量提升工程深化校企协同共建产业学院,凝心聚力工程优选配强“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品牌建设工程打造再生水科普等特色项目;“五大建设”多维发力筑牢组织基础,从班子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协同推进,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定期研判师生思想动态。系列举措环环相扣、落地见效,最终实现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到位的“五个到位”建设目标。
样板示范
文学院第二党支部以“党建+非遗”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
文学院第二党支部合照
与城市建设学院党委的硬核实力相呼应,文学院第二党支部凭借跨学科特色与文化育人创新实践,成为基层支部建设的典范。这支由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等多专业师生组成的队伍,3名教师党员引领学生党员形成合力,立足白鹿原深厚文化底蕴,打造“党建+非遗”特色品牌,构建起“一核心、双驱动、三融合、四赋能”的党建工作模式,为基层支部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
文学院第二党支部开展“党建+非遗”党日活动
以文化传承、立德铸魂为核心,以“党建+非遗”实践创新与“微党课”理论传播为双驱动,推动党建与白鹿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赋能党建与文化事业发展。这一清晰的建设思路,让文学院第二党支部在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支部深知,基层党建既要筑牢理论根基,更要找准与专业特色的结合点,而白鹿原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党建与育人融合的天然载体。
在理论武装方面,支部创新开展“微党课”传播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文化传承案例相结合,通过短视频、情景演绎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党员学生利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优势,制作系列非遗主题微党课,既传播了党的声音,又推广了传统文化,实现了理论传播与专业实践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创新方面,支部组织党员师生深入白鹿原周边村镇,调研关中刺绣、老腔、皮影等非遗项目,整理口述资料,拍摄纪录短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将非遗元素融入广告设计、文创开发等专业实践;让党建工作在文化传承中落地生根,形成“党建引领文化发展,文化反哺党建提升”的良性循环。
![]()
文学院第二党支部开展延安精神学习党日活动
支部始终以“七个有力”为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党员积分管理体系,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引领下,跨专业党员团队协作完成多项文化传承课题,学生党员在非遗保护与传播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专业能力与思想觉悟同步提升,为学院“固本升硕”战略目标注入了基层活力。
两项省级党建“双创”培育创建资格的获得,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既是激励更是鞭策。西安思源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按照省委教育工委“标杆院系着重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样板支部着重创新工作方法”的建设要求,为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和文学院第二党支部量身定制培育方案,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推动其在建设期内形成可推广的党建工作法和典型案例。
下一步,学校将以点带面,发挥两个培育创建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其先进经验,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同时,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