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 本文共2623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古人常说“齐人之福”,这也是市井里茶余饭后最勾人的谈资。谁要是有个三妻四妾,邻里得戳着脊梁骨说句这小子有造化。
帝王家的佳丽三千,那是写在史稿里的皇家体面。可近代有位袁世凯,没穿龙袍时已是十房妻妾绕膝,既非帝王却把齐人之福过成了十美之局。
![]()
他的太太们里,3个是青楼楚馆里能唱《牡丹亭》的红牌、3个是从朝鲜渡海而来的外室、剩下的要么是河南老家的童养媳,要么是手下贴心进贡的美人坯子。个个眉眼带俏,各有各的风情。
今天老达子就来给大家依次介绍下~
正室于氏
她是河南项城财主于鳌的女儿,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袁世凯。于氏没读过书,说话直愣愣的,结婚那天,袁世凯跟她开玩笑:“你这身衣服真好看,是不是你爹给你买的?”
于氏回了句:“我爹有的是钱,不用你管”。袁世凯当场就变了脸,他最讨厌别人提他出身低(袁世凯的父亲是地主,但不如于家有钱)。
类似这样的事多了,于氏就慢慢被冷落了。于氏在府里,就像个牌位夫人,只有逢年过节出来拜个年,平时就待在自己房里跟下人们打麻将,连袁世凯的面都见不着。
后来于氏生了袁克定(袁世凯的长子),袁世凯非常看重这个儿子,说他“器宇凝重,可继吾志。”
![]()
大姨太沈氏
她是苏州怡红院的头牌,也是袁世凯的救命恩人。年轻时的袁世凯刚从朝鲜碰壁回来,兜里比脸还干净,连住客栈的钱都没有,蜷缩在苏州街头的小酒馆里喝闷酒。
沈氏路过瞧见了,一眼就看中这个汉子眼里的狠劲,那时的袁世凯虽然落魄,却带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拍着桌子骂大丈夫岂能久居人下。
沈氏主动坐下来陪他喝酒,掏出自己攒了半年的二十两银子塞给他:“我看你不是池中之物,等你发达了,可别忘了我”。后来袁世凯真的发迹了,当上山东巡抚的第一天,就派专人带着五百两银子去苏州赎沈氏。
进了袁府后,沈氏的地位比元配于氏还高。袁世凯规定,所有姨太每天都要向沈氏请安,连于氏要办什么家事,都得先问沈氏的意思。后来沈氏过继了袁克文(袁世凯最宠的次子),这孩子嘴甜,天天娘喊得亲热,沈氏才算有了寄托。
二姨太李氏
她本来是朝鲜王的宫婢女,长得小巧玲珑,性格像温温的糯米糕。袁世凯在朝鲜时天天吃军粮,腻得慌,吴氏就变着法儿做朝鲜菜,什么辣白菜、石锅拌饭、酱汤,每样都合袁世凯的口味。
后来袁世凯回中国,特意把李氏带回来,让她管府里的厨房。李氏话不多,但做事踏实,府里的厨师都听她的。
李氏生了八个孩子,算是袁府里最能生的姨太,可她依旧低调,每天除了做饭就是带孩子,连府里的争斗都不沾边。
三姨太金氏
三姨太金氏的身份最特殊,他是闵妃的远亲,长得肤白如雪、发如墨染,是朝鲜有名的美人。
但她的命运比谁都惨,刚到中国时,听不懂中文,吃不惯中国菜,天天抱着从朝鲜带来的银簪哭,眼睛肿得像桃子。
后来跟其他姨太争宠,袁世凯嫌她矫情,就很少去她房里了。更惨的是,其他姨太见她受冷落,还欺负她,比如让她洗全家人的衣服,或者把她的胭脂藏起来。
她本来是正主,可是地位却比婢女李氏还要低,所以后来得了抑郁症,经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手里攥着那支银簪念叨阿妈妮(朝鲜语妈妈)。
1919年,因患上了伤寒,最后转成了肺炎,卒于天津袁宅,年约52岁。
![]()
四姨太闵氏
她是金氏的一个陪嫁丫头,跟着金氏一起来的中国。闵氏长得清秀,但性格像块木头,不会说话,不会讨好。袁世凯见她长得还可以,就一起收了房,可闵氏连老爷都喊不出口,只会低头摆弄衣角。
在他眼里,闵氏不过是附赠的丫头。闵氏在府里像个透明人,每天除了做针线就是带孩子,没几年就病死了,连个碑都没立,最后还是金氏把她的骨灰埋在自己的坟边。
五姨太杨氏
天津杨柳青人,小商户家的女儿,不算最漂亮,却胜在精明能干。袁世凯第一次见她时,杨氏正在帮父亲算账,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抬头一笑:先生要买点什么?袁世凯立刻就相中了——这姑娘比那些只会撒娇的姨太有用多了。进府后,袁世凯把府里的财政大权都交给杨氏:从买菜的钱到姨太们的月钱,都由杨氏说了算。杨氏也不含糊,把府里管得井井有条:比如每天的菜钱,她会亲自核对账本,连买葱多花了一文钱都要问清楚;姨太们要做新衣服,得先找杨氏批钱,谁要是敢多要,杨氏就会说:大人赚钱不容易,你们省着点。袁世凯特别信任她,有时候跟下属谈事,都让杨氏在旁边记笔记——杨氏虽然没读过书,却能把事情记得分毫不差,连下属都佩服。
六姨太叶氏
1903年袁世凯任两江总督时,南京的官员想巴结他,特意安排他去秦淮河听曲。叶氏是秦淮河的曲中魁首,弹得一手好琵琶,唱《牡丹亭・惊梦》时,那声音像浸了蜜的棉花,软到人心坎里。
袁世凯坐在楼下听,眼睛直勾勾盯着叶氏,连茶凉了都没察觉。散场后,他直接跟官员说:“这姑娘,我要了”。第二天就派人拿了五百两银子去赎身,把叶氏带回天津。
叶氏性格活泼,会变着法儿哄袁世凯开心,比如袁世凯喜欢听戏,她就跟着戏班子学唱京戏,虽然唱得不算专业,但歪歪扭扭的唱腔里带着股子娇憨,袁世凯就爱这口,那段时间天天往她房里跑。
后来叶氏生了两个儿子,袁世凯还给她在天津买了座小洋楼,算是独宠过一段日子。
![]()
七姨太张氏
她是河南封丘的农家女,长得很清秀,是袁世凯的填房。
当时袁府里刚死了一个姨太,袁世凯觉得空着房不吉利,就随便娶了张氏。张氏没福气,嫁给袁世凯没几年就得了重病,在床上躺了半年,死的时候才20多岁。
袁世凯也就难过了几天,转头就把她忘了,府里的人甚至都没记住她的样子,只知道有个姓张的姨太,死得早。
八姨太郭氏
小时候就跟随目前在在妓院做杂活,母亲亡故后,为了给母亲打礼后事和还债,才打算卖身,这事被袁克文得知了,就跟养母沈氏(大姨太)商议之后出资买下了,然后把她作为礼物献给了时任军机大臣的袁世凯
九姨太刘氏
天津人,也是出身在天津西头的贫民,她是袁世凯晚年的妾室,18岁嫁给50多岁的袁世凯,长得温柔,说话轻声细语。
袁世凯晚年身体不好,刘氏就天天守在床边,给他擦身子、喂药,连觉都不敢睡,怕袁世凯半夜要喝水没人应。袁世凯去世前,握着刘氏的手说:“你是个好姑娘,可惜跟着我委屈了”。
袁世凯去世后,刘氏带着孩子回了天津,靠袁世凯留下的遗产过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算安稳,这在袁府的姨太里,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老达子说
有人说袁世凯艳福不浅,但我觉得,这不是艳福,是悲剧——每一个进入袁府的姑娘,都是被时代裹挟的棋子:要么是青楼里的救赎者,要么是政治交易的礼物。
她们的青春、爱情、幸福,都被权力碾碎了,变成袁世凯枭雄人生的点缀。
我们今天能做的,就是记住她们的故事,然后告诉自己:女性的幸福,从来都不是依附于男人,而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