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最近在蓝营的动作,岛内不少人用“掀桌子”来形容。
要说蓝营这口“酱缸”多少年没人敢动,舆论场上喊“改革”喊了十年,结果花瓶没少换,抹布一块没扔。
![]()
郑丽文上来,真刀真枪,直接整建制启用深蓝班底,不是象征性地安排几个人,而是全盘换血。
她本人坐镇“革实院”院长,亲自排课、定教材、拉讲师团,每周两场论述训练,对象不是新兵,而是那些在地方熬了二十年的老议员和主委。
这次行动,没人说是形象工程。
她带着强烈的战术意识——蓝营不是缺话术,是缺逻辑。
过去一被绿营扣上“亲中”“卖台”,蓝营就哑了火。
郑丽文直接把“两岸关系非零和博弈”论证结构拆开讲,从宪法增修条文、WTO两岸经贸互赖,到美日印太战略下军售交付数据,每一环都要求学员五分钟内讲出“政策主张—法理依据—国际现实—民意基础”四段闭环。
正当郑丽文重建论述底盘的时候,新北市这摊水突然被搅浑。
蓝营原本默契十足:新北市长推李四川。
李四川在新北的声量不是媒体堆出来的。
2024年代理市长近四个月,主导社宅加速计划、扩点长照服务、协调台电升级供电,关键是低调务实,从不抢功。
市府官网挂进度,个人社交媒体一条没发。
这种风格,在蓝营格外稀罕。
民众不烦他,绿营找不到口实,连白营都承认:李四川是蓝营里难得能让地方、学界、青年都点头的人选。
![]()
民调支持率45.9%,不是一时热度,是时间熬出来的信任。
可偏偏侯友宜让刘和然站了出来。
刘和然三届新北市议员,过往质询案93%围绕民生小事,扎实但量级有限。
突然宣布参选直辖市市长,有点像社区主委要竞聘大企业CEO。
时机更让人玩味。
蓝白双方新北整合谈判进入技术性协商阶段,黄国昌多次表态愿意整合,甚至白营内部提出“黄+李”组合:黄国昌领头,李四川操盘政务。
这个模式,曾在2006年台北市有过类似尝试。
可刘和然一出场,原有谈判全打乱。
白营当天紧急会议,黄国昌没发声明,直接约赵少康见面,地点选在永和老茶行包厢——赵少康的深蓝据点。
两人谈两个半小时,赵少康只说了一句“大家都有难处,但路要一起走”,外头看得都明白,蓝营高层已经觉察到事态严重。
侯友宜随后表态:“有意者应更积极了解新北,为市民说明做了什么、还能做什么。”表面中立,实则把标准拉到“谁最近在新北做事”,变成考勤比拼。
这不是讨论治理能力,是把身份牌打得明明白白。
背后折射的,是2024年总统败选的心理阴影——需要确保卸任后蓝营还有“侯系”发声。
刘和然虽非嫡系,但与侯系长期合作。
![]()
推他上去,是在为自己留后路。
可杠杆需要支点,刘和然现在民调1.6%都撑不住。
14日那场突发民调,五万多人参与,舆论爆发。
留言区几乎清一色要求李四川留下,有人说“不是挺李四川,是怕新北变成下一个台北市——选个有热度没经验的,四年后再哭。”这话道出2014年蓝营教训。
民众要的不是会说话的明星,是台风天能协调台电、预算审议能挡社福削减的人。
李四川不是口才型,但对市政细节一丝不苟。
相较之下,刘和然做事扎实,但分量还撑不起三百万人的大都市治理。
侯友宜这步棋,不是布局,是一着慌乱的误判。
白营这边,黄国昌反应极快。
四天后,白营自提名单出炉:新北黄国昌,新竹高虹安,嘉义张启楷,宜兰陈琬惠。
表面全面开战,细看却处处留缝。
新北,黄国昌用“评估参选可行性”而非“正式登记”,同时放话愿意继续整合。
新竹高虹安司法案未完,白营坚持推她,是要让蓝营陷入道德困境。
![]()
嘉义、宜兰本就是蓝营弱区,白营出手不是指望赢,是在测蓝营底线。
如果蓝营连这里都不退,整合不过空谈。
白营名单看似作战计划,其实是谈判筹码。
还公开喊出“争取20席以上民代”,目标明确。
2024年白营在立法院有8席,县市长能拿4席,加上地方议会和区域立委,2026年有望冲到18-22席,一旦过20席,便成“关键少数”,在预算、人事甚至修宪都有话语权。
黄国昌心知肚明,2026若无斩获,白营资源链、关注度全会断崖。
现在只能赌,不是赌必胜,是赌“输得有价值”。
比如新北,黄国昌若得票25%以上,就能证明白营都会区基本盘还在。
嘉义若拉成三足鼎立,哪怕只拿15%,也能宣称“改变了游戏规则”。
白营玩的是“存在感经济”,被看见、被计算、被畏惧。
蓝营却不为所动。
郑丽文几乎不回应“白营自提”新闻,继续排论述课,上周还加了财政实作模块。
她走基层,问里民关心什么,不提选举。
![]()
蓝营底气足,15个执政县市不光是数字,是真金白银的资源。
各地联手发展产业,推动科技农产、观光复苏,2024年下半年多项计划已落地。
白营要拿什么比?
一个党团办公室,几个自媒体频道?
郑丽文和朱立伦不同。
朱时期蓝营怕分裂,郑接手时蓝营地方盘已稳,得票比八年来最高。
她不指望靠合并止损,而是靠做事增值。
蓝白合不是对等谈判,是蓝营给机会,白营能不能接得住的问题。
白营自定的“整合期限”,蓝营提名节奏丝毫不乱。
黄国昌现在最明智的做法,也许不是放话,而是和郑丽文坐下来,摊开彼此焦虑和底线,算账看哪些地方能双赢。
新北李四川主政,黄国昌负责青年政策实验室,用数字团队帮市府做政策模拟。
新竹蓝营推何志勇,白营全力助选,换条件是高虹安清白后蓝营不派强将挑战。
这些技术细节都谈得拢,难就难在互信缺口——谁都不肯先低头。
僵局未必是死局。
![]()
接下来三个月,李四川能不能把新北市府预算执行率冲到95%以上,高虹安案子能不能清楚落地,刘和然能不能把质询从路灯拓展到区域治理,这些才是真正动因。
民众早不耐烦天天蓝白合破局,最关心的还是捷运进度、孩子托管、长照申请。
李四川的优势在于“问题解决率”,1999陈情案批示三日内回应的高达78%,不是马上办,是明确时程和责任归属。
黄国昌有数位动员力,但治理大城市,凌晨三点能叫得出各局长电话更重要。
侯友宜的危机感真实,但政治遗产靠制度而非人事延续。
现在岛内都在看,郑丽文能不能把蓝营从选举机器变成治理团队,黄国昌能不能让白营从议题放大器升级为解决方案提供者,侯友宜能不能跳出个人得失。
答案不会写在声明里,而会在新北市府官网进度栏、白营频道是否开始做政策实作、刘和然质询主题转向区域治理时,慢慢浮现。
有人说:“你们吵归吵,新北捷运环状线能不能快点?我每天通勤多花40分钟。
”这些事不上头条,却进了民调,成了里民茶桌的话题。
正所谓,口头功夫再好,不如实打实地让老百姓省心。
郑丽文在改写蓝营的底层,黄国昌试图装新模组,侯友宜还在担心旧档案会不会被覆盖。
时间不等人,初选作业就要启动,喊话的时间只剩45天,做事的时间,一天都不能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