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赵祖乐
11月18日,第五届公园城市论坛在四川天府新区举办。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承办的分论坛,以“提升空间规划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为主题展开,论坛聚焦城市安全发展核心议题,汇聚多方智慧,共同探讨现代化背景下城市安全治理的创新路径。
“韧性城市”是新时期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支撑。2020年,成都首次将“韧性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韧性理念融入城市血脉。当年,承载着国家战略和成都转型发展使命的成都东部新区成立。
![]()
第五届公园城市论坛活动现场。东部新区党群部供图
从酝酿谋划到全面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深刻把握“城市是有机生命体”的系统规律,构建“空间、设施、治理”三位一体的韧性城市体系,将韧性基因纳入了发展全过程。立城之初,新区就统筹考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功能保障、灾害风险防范等维度,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格局,以大尺度绿色廊道提供天然防灾避难开敞空间,最大程度提升城市空间的冗余性。
成都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新区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建强“机场+轨道+高快速路”应急转运体系,以“供、排、净、治一体化”为核心加强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成36公里综合管廊,并统筹开发地下人防、商业空间,持续为城市核心系统提升抗风险能力,通过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等方式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益”。
在“治理韧性”方面,新区以智慧蓉城建设为引领,完成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数据资源体系、城市生命体征、城市“一张图”建设,前瞻布局阿里云、奇点云等算力平台,夯实新区数字基础支撑。
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多位行业领域代表就城市综合减灾与韧性发展、韧性城市规划、城市内涝防治等具体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经验分享,为推动成都东部新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成都东部新区依托浅丘地形,塑造了很多山水景观。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说:“东部新区独特的丘陵地形——微丘连绵,浅丘成片,中丘点缀,对竖向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有效控制河湖防洪高程和丘体平整处理,东部新区营造出了一个自然生息之城、活力宜居之城。”
在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城市安全健康与管理系主任田兵伟看来,从地质灾害防治与避险搬迁到2025年成都世运会期间的森林防火保障,成都东部新区在智慧韧性与绿色防灾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坚实的韧性基底,为新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开放创新提供了稳固基础和充足底气。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将韧性城市作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六项发展目标之一。
作为成都推动市域空间结构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的重要载体,成都东部新区坚持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次论坛,是成都东部新区坚持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积极融入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安全可靠韧性城市战略要求的具体行动,为全面提升城市本质安全韧性水平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通过汇聚先进经验与实践智慧,推动城市安全治理模式向更高效、更智慧、更协同的方向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