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转自:中国建设新闻网
![]()
![]()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近日落下帷幕。在城市治理赛道中,11支数字住建项目代表队进入总决赛并获奖。这份成绩的取得,是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进数字住建建设的直接成果,展示了数字住建工作的阶段性成效。
获奖的数字住建项目,如同一幅精密绘制的“数治地图”,清晰勾勒出数据在城市肌理中流动、聚合与价值裂变的活跃轨迹。从超大城市的全域统筹,到细分行业的深度变革,数据已从辅助工具逐步演进为驱动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核心生产要素。这些项目集中呈现了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四大趋势:
一是治理层级从城市向区域拓展,数据融合推动“整体智治”。数据应用正突破单一城市边界,向省域、城市群等更广维度延伸,实现跨区域资源的协同调度。重庆的“市域范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以及山东、浙江的省级平台,说明“省域一体”的治理数据体系正在逐步成型。
二是技术应用从通用走向深度融合,前沿科技成为“价值引擎”。数据价值的挖掘日益依赖BIM(建筑信息模型)、AI(人工智能)大模型、时空智能等技术的系统融合。国产BIM平台、行业大模型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正推动城市治理从“感知响应”迈向“认知决策”。
三是赋能场景从宏观统筹延伸至微观破解,数据精准锚定治理痛点。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进一步聚焦于城市安全、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济南探索工程建设全周期监管数字化转型新范式、四川打造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海口推动城建数据跨域共享创新、济宁搭建“数据方舟”防汛体系等,体现了数据在具体场景中的深度赋能。
四是开发模式从单点推进转向协同共建,政企联动构筑“活力生态”。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框架下,政府侧提供场景与公共数据资源,企业侧注入技术、算法与运营能力,双方协同催化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倍增效益,这意味着城市治理数字化进入共建共享新阶段。
面向未来,全面释放数据要素在城市治理中的潜能,仍需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模式上,需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机制,充分激发市场在技术迭代、模式创新与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活力,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科研机构与社会公众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繁荣生态。
技术上,应攻坚面向超级智能的下一代技术体系,聚焦数据治理中的可信计算与质量评估、数据流通中的隐私计算与安全共享、数据应用中的合规挖掘与可解释决策等关键环节,支撑城市复杂治理场景需求。
场景上,推动技术与治理痛点深度融合,精准应对交通拥堵、应急防控、基层服务、生态治理、公共安全、民生保障及产业调控等多维度挑战,实现从“有数据”到“用得好”的价值跃升。
制度上,核心在于构建明晰的法律政策与标准框架,破解公共数据确权、科学定价、合规流通与安全利用等难题,筑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制度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