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授衔仪式上,一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两次、在朝鲜战场上打得美军骑一师找不着北的四野悍将,竟然只拿到了少将军衔。
这事儿传出去,立马就有8位将军坐不住了,联名给中央写信要个说法。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罗荣桓元帅亲自登门道歉,说这是工作上的疏忽。
这位被"委屈"的将军是谁?他的战功到底有多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佬为他打抱不平?
谭友林这辈子能活到建国后,全靠贺龙救了他两回命。
头一回是1932年冬天,那会儿红军内部搞肃反搞得有点过火,谭友林莫名其妙就被扣上了"改组派"的帽子。
要知道那年头这顶帽子一扣上,基本就等于判了死刑。
眼看着就要被拉出去枪毙了,贺龙硬是拍着桌子把人保了下来。
![]()
贺老总当时就说:"这小子跟我打了这么多仗,我还不了解他?谁敢动他试试!"
第二次更悬。
1936年长征路上,谭友林染上了伤寒,高烧烧得人都快烧糊涂了。
那时候部队行军条件有多苦?病号基本就等于拖累,很多人病了就只能留在老乡家里养着,能不能活下来全看命。
可贺龙愣是不肯扔下他,专门安排人抬着他走,找草药给他治病。
部队其他干部都劝贺龙别耽误行军,贺龙就一句话:"谭友林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好干部,丢下他我不干!"就这样,谭友林又从鬼门关给拽了回来。
这两次救命之恩,谭友林记了一辈子。
他后来跟人说起这事儿,总是说自己这条命是贺老总给的,没有贺老总就没有他谭友林。
1929年参加革命的谭友林,脑子活、胆子大、打仗有一套。
1935年的时候他才21岁,就已经坐到了红二军团第五师政委的位置上。
这在当时的红军里头算是非常年轻的高级干部了。
![]()
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挑起这么重的担子,靠的不是关系,靠的是实打实的本事。
长征期间,谭友林虽然差点病死,但只要身体能动弹,他就跟着部队走。
那段时间红军面对的是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每天都在打仗、行军、打仗、再行军。
年轻的谭友林就是在这样的战火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学会了怎么带兵,怎么打仗,怎么在最困难的时候稳住队伍。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后,谭友林被派到东北工作,担任松山军区哈北军分区司令员。
这个位置看着不算太高,但干的活儿可一点都不轻松。
东北那地方当时土匪多得吓人,这些土匪手里有枪有炮,熟悉地形,比正规军还难对付。
1947年初,谭友林接到了一个硬任务:剿灭合江地区的四大土匪武装。
![]()
这几股土匪盘踞多年,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
谭友林用了几个月时间,把这几股土匪一股一股地端掉。
他打土匪不硬碰硬,而是先摸清土匪的活动规律,然后设伏击、打包围、断后路,最后一网打尽。
这一仗打完,合江地区的老百姓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谭友林的名字也在东北部队里响当当的。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谭友林率领的34师在这场战役中承担了一个关键任务:阻击廖耀湘兵团。
廖耀湘手下都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装备好、战斗力强,想突围的时候凶得很。
![]()
谭友林的任务就是死死咬住他们,不能让他们跑了。
那几天的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廖耀湘的部队火力猛,一个冲锋能打出去几千发炮弹。
谭友林的34师伤亡很大,有的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还在坚守阵地。
谭友林自己也几次跑到最前线督战,跟战士们说:"就算打光了也要守住,后面还有几十万老百姓等着咱们解放!"
![]()
靠着这股子狠劲儿,34师硬是把廖耀湘兵团拖在了原地,给其他部队完成合围争取了宝贵时间。
辽沈战役结束后,谭友林的部队又参加了解放沈阳、营口等战斗,一路打到了华北。
1949年初的天津战役,是平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谭友林这次又接到了一个苦差事:主攻前后尖山子。
这个地方是天津城防的关键支撑点,国民党守军在这里修了很多碉堡、暗堡,易守难攻。
谭友林研究了好几天地形和敌情,最后决定采用"近战夜战"的打法。
![]()
他让战士们摸黑接近敌人阵地,然后突然发起冲击,用手榴弹、炸药包炸开碉堡。
这种打法伤亡不小,但效果明显。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谭友林的部队攻克了前后尖山子,歼敌5800多人,为攻克天津城立下了大功。
打完天津,谭友林的部队继续南下,参加了宜沙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
1949年12月11日,他的部队攻克镇南关,这标志着他们一直打到了祖国的南大门。
![]()
从东北打到广西,谭友林跟着四野走过了大半个中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谭友林率领39军入朝作战。
在朝鲜战场上,谭友林打出了他军事生涯中最精彩的一仗——云山战役。
美军骑一师是美国陆军的王牌部队,从二战打到朝鲜战场从没吃过败仗,美国人都叫它"不败之师"。
云山战役中,谭友林指挥部队对骑一师实施分割包围,重点打击该师第八团。
那一仗打得美国人到现在还记得。
![]()
谭友林的战术就是"近战猛打",不给美军发挥火力优势的机会。
他让战士们迅速穿插到美军阵地中间,把一个完整的团切成好几块,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战斗中,美军第八团几乎被全歼,连团长都被俘虏了。
更牛的是,谭友林的下属部队在这次战斗中还缴获了4架美军战斗机。
这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唯一一次志愿军缴获敌机的记录。
这些飞机虽然已经受损,但对于当时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战利品。
![]()
云山战役打完,美军骑一师"不败"的神话被彻底打破了。
这一仗让谭友林在朝鲜战场上名声大噪,也让美军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1955年授衔的时候,谭友林却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这个结果一出来,熟悉谭友林战功的人都觉得不对劲。
要知道,谭友林参加革命的时间早,长征、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都参加了,而且每一场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手里拿着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三枚一级勋章可不是随便给的。
王震、萧克、李达、甘泗淇、贺炳炎、余秋里、王尚荣、杨秀山这8位将军知道这事儿后,坐不住了。
他们联名给中央写信,要求重新考虑谭友林的军衔问题,认为以他的资历和战功,应该授予中将军衔才合理。
这8位将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王震是大名鼎鼎的将军,萧克是开国上将,其他几位也都是战功显赫的高级将领。
他们联名写信的分量可想而知。
罗荣桓元帅当时担任总政治部主任,负责授衔工作。
他看到这封联名信后,仔细核实了谭友林的履历和战功,发现确实是工作疏忽了。
罗荣桓是个做事严谨、敢于担当的人,他亲自登门去找谭友林,诚恳地说:"友林同志,这次授衔确实是我工作上的疏忽,把你的情况弄错了。"
谭友林听了却很平静,他对罗荣桓说:"罗帅您别这么说。
![]()
我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已经比那些牺牲的战友幸运多了。
授什么衔对我来说真的不重要,我只是想着能继续为国家做点事情就行。
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同志,他们连军衔都没等到就走了,我拿个少将已经很满足了。"
罗荣桓听了这番话,眼眶都红了。
他握着谭友林的手说:"你这样想我很感动,但该你的荣誉我们不能亏待。"
谭友林对军衔的态度,体现了那一代革命军人的品格。
他不是不在乎荣誉,而是心里装着更重要的东西。
每次回忆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谭友林都会红了眼眶。
在他看来,自己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军衔高低真的不算什么。
从1929年参加革命到1955年授衔,谭友林走过了26年的戎马生涯。
这26年里,他见过太多生离死别,经历过太多次死里逃生。
贺龙两次救他命,那些在战场上掩护他的战友,那些为了完成任务牺牲的战士,这些人的影子一直在他心里。
谭友林参军的时候还是个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打到建国的时候已经是身经百战的将军。
他带过兵,打过仗,也送走过无数战友。
这样的经历让他明白,革命不是为了当官、不是为了评衔,而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为了国家能够独立富强。
8位将军为他联名争取军衔,罗荣桓元帅亲自道歉,这些都是对他战功的认可。
谭友林心里当然高兴,但他更看重的是那些并肩作战的岁月,那些为了新中国而付出一切的战友。
在他心里,活着的人都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工作,这才是对牺牲战友最好的纪念。
谭友林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从来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从红军时期的年轻干部到抗美援朝的战场指挥员,他用26年的时间证明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担当。
8位将军联名为他争取荣誉,罗荣桓元帅亲自道歉,这些都是历史对他功绩的肯定。
他那句"比牺牲的战友已经很满足"道出了那一代军人的胸怀。
这样的品格,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