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晨间节目里抛出重磅表态,声称美国政府正全力推动在11月27日感恩节之前,与中国敲定一份稀土供应保障协议。距离这个自我设定的期限只剩10天,这位美方谈判牵头人一边表现出“信心满满”的姿态,称中美釜山会晤后“相信中方会履行各项承诺”,一边又忍不住露出威胁的獠牙,直言若中方“变卦”,美国“有诸多报复手段”。
这番言论来得猝不及防,却又在情理之中。回溯整个事件脉络,4月4日中方宣布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戳中美国产业痛点——这一天恰好是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的两天后。10月底的釜山会晤上,双方达成对等缓和措施,中方同意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美方则暂停实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当时特朗普曾高调宣称“稀土争端已解决”,可不到一周,贝森特就带头放出“重启管制就加征关税”的狠话。如今突然给中方设下“10天倒计时”,这种翻来覆去的操作,活像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许愿。
![]()
贝森特的底气似乎来自本月初的一次“作秀”。他走访了eVAC Magnetics公司新建的稀土加工中心,举着一块磁铁宣称“这是美国25年来制造的第一块稀土磁铁,我们正在结束中国卡脖子”。配合着特朗普“一年后摆脱稀土依赖”的豪言,美式“赢学”表演得淋漓尽致。但稍微懂点产业逻辑的人都清楚,稀土产业的核心不在“一块磁铁”,而在从开采、选矿、冶炼到深加工的完整链条。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早有定论,美国稀土储量不低,可重启开采要面对环保组织的诉讼、地方州政府的审批拉锯,光环评流程就可能拖上数年。更关键的是,冶炼分离环节的技术壁垒,不是砸钱建个加工厂就能突破的。
中国稀土产业的领先地位,是几十年积累的硬实力。从矿山开采的绿色技术到纯度99.99%的稀土氧化物提纯,从低成本分离工艺到高端永磁材料制造,每个环节都形成了难以替代的优势。美国军工企业更是心知肚明,F-35战斗机的发动机涡轮、“宙斯盾”系统的雷达、精确制导导弹的陀螺仪,都离不开稀土永磁体。一旦供应中断,这些尖端装备的生产线就得立刻“刹车”。《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直言不讳,西方稀土产业所谓的“复苏”多是虚假繁荣,技术和经验的缺口至少需要5到10年才能填补。
![]()
美国急着签协议,还有更深的算计。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引发中日外交风波,而美国驻日大使还在煽风点火。这种情况下,美方最担心中国借稀土供应“敲打”美国。更妙的是,一旦签下协议,将来即便因美方挑衅导致供应受限,他们就能立刻跳出来指责中方“不守承诺”,用舆论给中国制造压力。算盘打得噼啪响,可美方偏偏忘了最基本的对等原则——中方暂停管制的同时,美方也暂停了穿透性规则,现在要谈正式协议,美方却绝口不提彻底解除“实体清单”限制的事。
中方的立场一直清晰明确。稀土出口管制是依法保护战略资源的正常举措,并非“禁运”,符合条件的采购申请都会获批。暂停管制一年,是为管控分歧释放的诚意,也是观察美方行动的“窗口期”。贝森特在采访中特意提到,中方曾为反制关税停止采购美国大豆,让豆农成了“牺牲品”。这恰恰说明,中方的反制从来精准有力。现在美方又想用威胁逼中方让步,显然找错了对象。
![]()
稀土博弈的本质,是实力与诚意的较量。美国一边喊着要保障供应,一边在台湾问题上指手画脚,一边要中方履行承诺,一边又舍不得放弃对华贸易壁垒。这种“吃饭砸锅”的心态,根本不可能换来真正的合作。贝森特或许该明白,感恩节的“礼物”从来不是求来的,更不是威胁来的。中国稀土的大门始终向合作者敞开,但前提是美方拿出对等的诚意——彻底解除不合理限制,约束盟友的危险行为,停止在台海问题上煽风点火。否则,再美的“许愿”,也只会沦为国际舞台上的笑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