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一柄弓、两根弦的灵动与交响乐的恢宏,能织就怎样的锦绣音画?近日,二胡演奏家马晓辉与张亮执棒的上海爱乐乐团联袂在上海音乐厅献上《弦咏世界》音乐会,让人们在旋律中暂别尘嚣。当晚,她与乐团共同演绎了8首高难度协奏曲,庞大的曲目量与复杂的演奏技巧,对演奏者的体力、脑力与艺术表现力提出极高要求。
![]()
作为集演奏与创作于一身的艺术家,马晓辉已累计创作、改编并首演作品100余首,此次音乐会的8首曲目中有4首是她原创或编创的作品。她说:“艺无止境,希望可以在表演和创作中不断探索二胡这件乐器新的可能性,讲述民族的、世界的、古老的、创新的语言。”
当晚的音乐会曲目既有对传统民乐的创新诠释,也有中西音乐元素的深度碰撞。上半场,《命运——〈江河水〉》《引子、吟唱与快板》《天山牧羊女》三首曲目由作曲家杨立青为马晓辉量身打造。
![]()
《命运——〈江河水〉》取材于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既保留了民间音乐的悲怆底色,又融入道家“不屈重生”的生命哲思。1990年,马晓辉与中国交响乐团首演了这部作品,此后,她便踏上了将二胡推向国际舞台的道路。她说:“《江河水》不只是悲叹,更是对生命力量的赞颂,我想通过演奏,让听众感受到那份在困境中坚守的勇气。”
《引子、吟唱与快板》以山东民间乐曲《一枝花》为蓝本,二胡与交响乐队紧打慢唱、层次丰富。作品于1998年首演后,经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录制发行,成为中国作品国际表达的典范。《天山牧羊女》以新疆塔吉克族旋律为基调,马晓辉细腻灵动的演奏将牧羊女的纯真与对自然的热爱刻画得入木三分,宛如一幅流动的西域画卷在观众眼前展开。
![]()
马晓辉的编创作品大多集中在下半场。处女作《琴韵》是她为恩师王乙教授所赠“小中胡”而作,古朴深情的旋律中融入了琵琶、古筝的技法与印象派音色,琴声、哼鸣与泛音交织,满含对恩师的感恩之情。她说:“创作《琴韵》,也是想探索二胡更多元的音色,让传统乐器能承载更丰富的情感与哲思。”
《弦之炼》于2000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创作,以“人与琴”的关系为主线,轻柔乐句与强烈节奏交织,展现了二胡音色的多元可能。马晓辉解释:“很多人乍听曲名都以为是《弦之恋》,但其实是磨炼的炼。人生就是一场历练,即便遭遇磨难,也要勇于追求美。”此次《弦之炼》二胡与交响乐队版本的首演,为作品赋予了全新诠释。原创作品《圆梦》也在音乐会上首秀,马晓辉用“琴弦上的交响诗”传递她的音乐梦想:“音乐的意义不止于聆听,更在于传递力量,《圆梦》是想鼓励每一个追梦者,也想打破艺术的边界,让二胡能与更多形式碰撞出火花。”
![]()
压轴登场的音乐会同名新作《弦咏世界》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作品中,阿炳《二泉映月》的清冷月光、《月亮河》的烂漫情怀、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华尔兹圆舞曲》的热烈激情融为一体,二胡与管弦乐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这部组曲如三幅音画,希望通过它,让东西方音乐灵魂在心弦上共鸣。”
音乐会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幕,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二胡的独特魅力,更见证了中国民乐与世界音乐的深度交融。这场音乐会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马晓辉专项基金主办、上海民族乐团协办。
原标题:《弦咏世界,乐通中外——马晓辉二胡交响音乐会演绎文明交融之美》
栏目编辑:沈毓烨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