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历史上,中国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为什么没感觉有那么多坟墓?

0
分享至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走在中国任何一座村庄的田野上,你很少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坟头。

按常理算,中国历史上死去的人以百亿计,大部分都是土葬,坟墓应该铺满山野才对。可事实是,除了近几十年的新坟,更早的坟墓像被大地吃掉了一样。



封土堆的倒计时

一座坟墓从下葬那天起,就开始了倒计时。

封土堆看着结实,其实扛不住时间,雨水是第一个敌人。一场暴雨能冲走表层浮土,春夏秋冬反复循环,五十年足够让一座普通坟头削平三分之一



风更狠。华北平原的春风,一个季节能吹走几厘米厚的土层。山区的坟如果建在斜坡上,水土流失比平地快三倍。

考古队挖开的竖穴墓最能说明问题。墓坑从地表垂直向下挖,放进棺材后用土回填。棺材是木头做的,地下湿度大,二三十年就开始腐烂,五十年基本化成泥,一百年连痕迹都不剩。

棺材一烂,墓室空间塌陷,地表的封土顺势下沉。再过几十年,整个坟包就和周围地面持平了。

你可能见过那种年久的老坟,表面长满荆棘,土质松软。踩上去有种空洞感,那就是地下棺椁腐烂、土层下沉的证据。

平民的坟墓根本没有防护措施。



没有砖石墓室,没有石碑,连棺材都是薄板拼成的。下葬时家里人哭得撕心裂肺,可物理规律不讲情面。木头遇水就烂,泥土遇风就散。

山东有个考古现场,挖出一片汉代平民墓地。二十多座墓,只有三座还能看出墓坑轮廓,其余的全是一层杂乱的灰褐色土。考古队员说,要不是陶罐碎片做标记,连墓的位置都找不到。

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它给所有坟墓判了同一个刑期,只是执行速度有快有慢。



祭祀断了,坟就成了土包

坟墓能保留多久,关键看有没有人记得。

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祭祖一般只追溯到曾祖父,最多到高祖。再往上的先人,名字都叫不全,更别说知道坟在哪。



这不是不孝,而是人类记忆的极限。

你爷爷能记住他爷爷的样子,能带你去上坟。可你爷爷的爷爷呢?那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人了。没有照片,没有详细记录,只剩下族谱上的一个名字。

名字还在,坟的位置已经模糊了。

河南一个村子,有座光秃秃的土包立在田埂上。村里最老的人说,那是祖上某一房的老坟,具体是谁已经说不清。每年清明有人象征性地烧两张纸,算是尽个心意。

这还算有人记得的。更多的坟墓,在第三代、第四代人去世后,彻底变成了无名土堆。



历史上的人口波动让情况更糟。汉末战乱,人口从六千万跌到两千多万。元末明初,中原十室九空。这些动荡时期,无数家族断绝,他们祖先的坟墓瞬间失去了守护者。

没人祭祀的坟墓,就是一堆土。

旁边的农民看着碍事,铁锹一挥,平了。土还能填到地里,来年多长点庄稼。

祭祀是一种劳动,需要持续投入。你要记住位置,要定期清理杂草,要在节日时爬山涉水去烧纸。三代人还能坚持,五代以后就力不从心了。



更残酷的是人口迁移。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多少人一辈子没再回过老家。他们父辈、祖父辈的坟墓,就这样留在了故乡,再也没人来过。

二十年后,杂草掩盖了墓碑。五十年后,土包被风雨削平。一百年后,连"这里曾经有座坟"都没人知道。



地要种,坟必须让路

耕地永远不够用,这是农业社会的铁律。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人口在两千万到六千万之间。听起来不多,可要养活这些人,每一亩地都是宝贝。



坟墓占地。一座坟连带周围的空地,少说也得十几平方米。一百座坟就是一千多平方米,够种两亩麦子。

农民的算盘打得很清楚。祖宗的坟当然要敬着,可祖宗的祖宗的坟,那就另说了。

山西某地的县志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当地官府下令平掉"百年以上无主坟茔",土地归耕。老百姓响应积极,半年就清理出三千多亩地。

这不是个例。各地都有类似操作,只是没写进正史。



平坟不需要动员,经济压力会自动完成。一个村子人口增加,耕地不够分,村民自然会盯上那些荒废的老坟。先是不再特意绕开,犁地时顺手把土包推平。过两年,坟的痕迹就彻底没了。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掘祖坟",大逆不道。可在生存面前,规矩得让步。

更何况,那些坟的主人早就没有后代了。战争、瘟疫、饥荒,历史上人口锐减的时期太多。每一次大灾难,都会造成大批家族灭绝。他们的坟墓失去保护,成为可开垦的"荒地"。



土地像一个巨大的消化系统,不断吞噬那些无人认领的坟墓。封土被铲平,棺木腐烂成肥料,人骨化为磷酸钙混入泥土。几十年后,这里种出的麦子又养活了新一代人。

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只有贵族的坟,才配被记住

秦始皇陵封土高76米,占地25万平方米。这座陵墓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像一座小山矗立在骊山脚下。

为什么它能留下来?



因为它是皇陵。有专人守护,有国家祭祀,有明确的法律保护。即使改朝换代,新王朝也不敢轻易动它。

对比一下普通人的坟。

河北出土过一批战国时期的平民墓,墓坑深度不到一米,棺材板厚度只有两厘米。随葬品是几个粗陶罐,连件像样的陪葬物都没有。

这样的墓葬,下葬时可能还有个小土包。十年后土包塌陷,二十年后长满杂草,五十年后被农民铲平种地。

阶层差距不止体现在生前,死后也是如此。

士大夫家族有族谱,有祠堂,有专门的族田用来维护祖坟。每年清明、冬至,族人集体祭祖,几百年都不断香火。



可普通农民家庭,连明天吃什么都发愁,哪有闲钱修祠堂、买族田?他们的记忆只能靠口口相传,传三代就开始模糊,传五代就彻底忘了。

江西某地有一片明代士绅墓地,石碑、石人、石马保存完好。往东两公里,有一片同时期的平民墓地,现在已经变成了稻田。考古队用洛阳铲打下去,泥土里全是碎骨渣和陶片。

这就是区别。

贵族的坟墓是"文物",受法律保护。平民的坟墓是"土",没人在意。

你可能会说,古代不是讲究"死者为大"吗?

讲究是讲究,可要看死的是谁。皇帝的陵墓动一块砖都是死罪,百姓的坟头被牛羊踩塌了,也没人管。



"被记住"是一种特权,而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权利。

历史书上记载的墓葬,要么是帝王将相,要么是文人名士。那些数以亿计的普通人,他们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也注定被遗忘。

他们的坟墓消失在时间里,消失在风雨里,消失在下一季麦田里。没有碑文,没有记录,甚至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埋过一个人。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参考资料: 1. 《中国殡葬史》,维基百科,记录中国历代葬俗演变及土葬形制 2. 《中国人口史》,葛剑雄著,中华书局出版,详述历代人口波动数据 3. 《中国古代墓葬》,考古学专业资料,说明不同阶层墓葬结构差异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吴石案里漏网的佣人,竟是顶级地下交通员,她拒绝金条选八块钱

吴石案里漏网的佣人,竟是顶级地下交通员,她拒绝金条选八块钱

普览
2025-11-18 05:33:16
万店塔斯汀:开得快,关得也快

万店塔斯汀:开得快,关得也快

凤凰网财经
2025-11-19 15:25:33
角逐940万大奖,丁俊晖火箭都0-4出局!赵心童独闯八强附对阵赛程

角逐940万大奖,丁俊晖火箭都0-4出局!赵心童独闯八强附对阵赛程

求球不落谛
2025-11-20 07:05:55
《一拳超人》动画完蛋了,把导演骂退网也没救了

《一拳超人》动画完蛋了,把导演骂退网也没救了

游研社
2025-11-18 07:23:37
俞敏洪回应“内部信”争议:所乘邮轮舱位价在20-25万之间,没有花148万,计划明年带10名左右优秀员工游南极

俞敏洪回应“内部信”争议:所乘邮轮舱位价在20-25万之间,没有花148万,计划明年带10名左右优秀员工游南极

极目新闻
2025-11-20 10:49:05
潜伏在我国高层的四大间谍,被安插在军政两界,导致我国损失惨重

潜伏在我国高层的四大间谍,被安插在军政两界,导致我国损失惨重

阅识
2025-10-28 15:23:15
笑死了!原来真不能住太便宜的旅馆!网友:隔音差 一晚上都没怎么睡

笑死了!原来真不能住太便宜的旅馆!网友:隔音差 一晚上都没怎么睡

兰妮搞笑分享
2025-11-18 14:22:05
毛主席说蒋介石称呼自己为“匪”,尼克松发问:你们怎么称呼他

毛主席说蒋介石称呼自己为“匪”,尼克松发问:你们怎么称呼他

历史龙元阁
2025-11-19 11:30:11
场均23分,摆上货架却无人问津!2年9600万顶薪,你离退役不远了

场均23分,摆上货架却无人问津!2年9600万顶薪,你离退役不远了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19 23:38:18
本人确认!上季得分王萨姆纳确认加盟广东男篮 组建四外援争冠

本人确认!上季得分王萨姆纳确认加盟广东男篮 组建四外援争冠

醉卧浮生
2025-11-20 14:39:45
83年,下岗职工花700块买下上海废旧水塔住,22年后拆迁时愣了

83年,下岗职工花700块买下上海废旧水塔住,22年后拆迁时愣了

温情邮局
2025-11-11 10:58:54
1994年,厅级干部夫妇被枪杀,震动中央,凶手供出幕后是人大常委

1994年,厅级干部夫妇被枪杀,震动中央,凶手供出幕后是人大常委

阿胡
2024-02-05 14:34:41
发现一个现象:喜欢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的父母,大多活成了这样

发现一个现象:喜欢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的父母,大多活成了这样

洪生鹏
2025-11-17 20:59:27
特斯拉工程师莫拉维:Model X问世十年,成功“减肥”近200kg

特斯拉工程师莫拉维:Model X问世十年,成功“减肥”近200kg

IT之家
2025-11-20 08:25:05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大国纪录
2025-11-17 09:17:59
不知情、未通知、严重违反公司章程、已投诉:董事登报反对华夏幸福预重整。

不知情、未通知、严重违反公司章程、已投诉:董事登报反对华夏幸福预重整。

李丹Fintalk
2025-11-20 10:21:12
率队晋级世界杯却从未去过该国,海地主帅:那里实在太危险了

率队晋级世界杯却从未去过该国,海地主帅:那里实在太危险了

懂球帝
2025-11-20 06:50:06
你以为玛哈是个纨绔国王?

你以为玛哈是个纨绔国王?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18 15:25:13
不许福建舰进台海!台军放狠话,要用数百枚导弹让解放军有来无回

不许福建舰进台海!台军放狠话,要用数百枚导弹让解放军有来无回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19 09:39:00
时也命也!12秒85当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吴艳妮哭了!到底意难平…

时也命也!12秒85当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吴艳妮哭了!到底意难平…

火山诗话
2025-11-20 06:20:27
2025-11-20 16:11:00
马蹄烫嘴说美食
马蹄烫嘴说美食
美食不可辜负
747文章数 197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数名蔚来车主被销售诈骗160万 称对品牌表态特别寒心

头条要闻

数名蔚来车主被销售诈骗160万 称对品牌表态特别寒心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家居
亲子
手机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教育要闻

“每天都盼着儿子滚蛋!”14岁男孩妈妈的控诉,撕开家庭和睦假面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亲子要闻

试试用几种方法给两岁多的孩子喂药,有多不容易!

手机要闻

2026 Pantone年度色被曝为Lightest Sky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